本帖最后由 春江水暖 于 2019-9-10 21:21 编辑
前 序 五十年前刚念初中,课本上未识古词。但一场文革让我背熟了领袖的“风展红旗如画”。后在高中队友那儿又读到了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故对《如梦令》一直情有独钟。平日心有所感,总拿它瞎填几句,日久便成了一堆打油文字。今从中挑出几首,既无雅韵之文采,也缺“红心”的正能,唯有真实可取。相信网上插友,读后多少还是会有所共鸣的。 需说明,这里边,除开首尾两篇之外,其余皆为当年的涂鸦,只做了个别文字修改。还有,我至今也只会用“新韵”。哈。
《如梦令十一首——插乡忆旧》 (附说明文字)
(一) 老去追怀如雾,独悯插乡深处。最忆老寒天,犹涉水田劳务。 归暮、归暮,足冻已难移步。
忘不了1970年的冬至下午,出工八里外,涉水“挖禾兜”。是日奇冷,隔天下雪。傍晚队友足皆冻痹,加之蚂蟥叮咬,众腿泥血模糊,相搀而归。 (二) 难忘过年一幕,百里兼程山路。踏雪到城关,却告列车时误! 悲驻、悲驻,今夜归心无宿。
每年腊月,打熬终岁的插青们归心似箭。挑上行装和各自的口粮,百来里山路直奔县城。虽飞雪漫天,络绎无阻。可当时,春运的“京福特快”常会误点大半天,停站又仅4分钟。多少知青数日难以上车!天寒地冻,苦不堪言!……
(三) 布谷清明三月,队里粮荒愁借。赶早去拔秧,集体下田食绝。 寒澈、寒澈,交迫饥寒凄咽!
春播艰苦。天不亮就要拔秧,再去大田插种。宽裕些的生产队,出工前会提供村民一顿早粥。但每年春天,都有不少村青黄不接,筹粮无措。社员起早就得饿着肚子下地插秧。呜呼!其村里的知青苦命,可想而知。……
(四) 群宿阁楼蜗穴,共煮锈锅一个。年后断油星,咸菜素粥常课。 堪乐、堪乐,相比赊盐之厄!
当年我们插乡的村民,穷得连几分钱的盐巴也要赊账。对比之下,咱知青虽苦,还常有城里的父母接济。再吃腌菜白粥,也觉知足啦!
(五) 恩谢李师无畏,御状直达宫内。实话路难行,惊动诏文宣慰! 崩泪、崩泪,多少知青沾惠!
李师,李庆霖也。1973年,福建莆田的小学教师、知青家长李庆霖给毛主席写信,实说下乡知青的万般艰辛。领袖回信称: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并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中央随后下达了21号文件,全面落实知青政策。
(六) 今晚雪天寒彻,小许饥馋难过。饭量爆惊人,一顿竟餐斤糯! 犹饿,犹饿,红薯再食三个!
小知青正是长身体的花季,终日劳作、又缺油荤,体能耗竭,饭量自必惊人。同队的小许,某冬夜蒸了1斤多的糯米,一气便啖个精光。睡前竟又吃了三个烤红薯!令人咋舌。至今大家每次聚会,都要笑晒此事,感慨一番!
(七) 评罢记分归舍,一盏豆灯床侧。溪水诉乡愁,队友梦睫湿热。 长夜、长夜,翻我电工读册。
插乡水电乏力,户户油灯。夜里溪流呜咽, 暗昧无边。农妇哄眠,哼调悲凉,乡愁入梦,泪流湿枕。就在这长夜灯黄下,我硬是翻阅完了一本电工手册。后来回城当电工,刚学徒就能上岗啦!哈。
(八) 虽借卷烟浓味,难掩厕间熏秽。星夜赴村头,手电火柴齐备。 惊退、惊退,前有银环结对!
银环,即银环蛇。某夜,我和一队友从房东家同往村头茅房如厕,忽闻前路窸窣有声,顺着手电光柱,竟照见两只绳粗的银环蛇交缠一处,正昂首向你吐舌!唬得咱俩惊呼而退,仓皇逃归。从此,知青夜间“出动”,手头就又多了个新装备:惊蛇打草长棍。
(九) 年末上招评荐,纷显后门惊艳。同灶铁哥们,芥蒂也常突现。 身贱、身贱,黑崽无缘求变。
每届年终,招工评议便开场了。队友们忙写“自荐材料”,或找村、乡干部拉票。有关系的,公社、县里紧跑。省城有线的,长途电话搭桥。为了百里挑一的上调机会,大家各显神通。同一锅灶吃饭的哥姐们开始互觉生分,一向够铁的好友,此时也会因而隔阂、互生芥蒂、甚至反目……!这样一场年度大戏,总要捱到来年开春才能歇幕。一片纷乱中,唯有“可教育好”的子女们最淡定,因已深知“馅饼”与己无缘,只有举荐他人的份。也因此,他们成了人人争取的“票仓”,人缘一时灿烂!
(十) 双抢腹觉急痛,星夜县城抬送。百里不停肩,众友力竭全用。 情重、情重,真险肠没穿洞!
1971年盛夏中午,“双抢”收工后,我突感腹疼难受。医疗室吴医生认为是中暑,开了瓶“十滴水”;但到了夜里,见我脸色蜡黄,小腹剧痛并伴呕吐,他才慌神,建议送公社。 队友们顿时齐聚,由乡小学郭校长领头,立马卸下门板、铺上床单做成担架,抬上我火速便往公路赶。八个队友分批轮流肩扛,几乎连奔带跑地一口气抬出20里山路,直到公路边上。正巧赶上有辆卡车路过要去城关,当即被队友拦下,带上我径直开进了县医院。 这时我已痛得意识模糊,直到躺在手术台上,做了下身麻醉后才清醒过来。在无影灯下听医生说:“再耽搁半小时,你的肠子恐就要坏死、穿孔,要被切除一段啦。若延误成腹膜炎就更危险了。”听后既庆幸又后怕,对肝胆伙伴们这场“生死时速”的倾力抢救,越发打心眼里感激不尽,把他们的好处从此铭刻在了心头!
(十一) 落户僻乡穷队,方辨人间烟味。山佬苦犹淳,使我良知磨淬! 珍贵、珍贵,强体更识明慧!
五十年前的插队,让一代花季少年走出课堂书本,直面社会真实。赤贫的乡村、醇厚的山民、艰辛的劳作,使我们身心淬砺成长、良知醒悟升华,为之受用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