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侯美度 于 2019-9-12 19:50 编辑
市东中学的兴趣小组每周一次,且种类繁多,有化学兴趣小组、气象小组、合唱队、足球队等等,奇怪的是:几乎每个市东学子总有一项爱好与其中的一个小组相契,更为奇怪的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把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得到的快乐无限地延长下去。其实,道理是再也简单不过了,因为这是我们的自由选择,而不是别人强加的,这里面藏着我们对未来最热切的渴望。
我班的竺志良同学是个航模迷,航模兴趣小组非他莫属。他做的飞机模型超级逼真。直到今天,我的脑海里还会浮起他专心致志用沙皮打磨飞机模型的画面。
生物在我的眼里,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有探索不完的秘密。毫无疑问,我参加的是生物兴趣小组。
记得我们小组种过一次蘑菇。蘑菇房是一间废旧的锅炉房改造成的,里面黑黝黝的,像一个山洞。“山洞”里堆着土,庞老师说是牛粪。我听了有点嫌脏,好在牛粪一点也不臭。
庞老师先做示范,她用小铲子挖开牛粪,放进一小块蘑菇菌种,再浇点水,就种好了。
看上去挺容易的,我和几个同学七手八脚地把蘑菇菌种全种上了。
接下来,我和同学轮流用洒水壶浇水,每天都要浇,星期天也要浇。
时光荏苒,终于在某一天,小蘑菇露出了洁白的头。我由衷地惊喜了几天,却好景不长,不知为什么,蘑菇出土不多,始终长得稀稀拉拉的,让我好失望。
庞老师说:“上一届生物兴趣小组种的蘑菇比你们强多了。”我听了很挫败,不过,这种不良情绪没有保持几分钟就烟消云散了。我想,我会找出问题所在,在下次活动中改进。
孵小鸡绝对是一件有趣的事。
庞老师办公室里有一个孵蛋恒温箱,我和几个同学小心翼翼地把几个鸡蛋放到铁架子上,关好门,调节好温度。接下来的事是翻蛋,每天都要翻。
翻翻蛋,就能让一个细胞的鸡蛋变成无数个细胞组成的小鸡,毋庸置疑,这是一件十分愉快的工作。
翻了二十天的蛋,第二十一天,我们小组的同学都等在恒温箱旁边看小鸡出壳。
我们应该帮助小鸡打碎蛋壳吗?当然不应该,顺其自然嘛。我们要做的事,除了仔细观察,还是仔细观察。
鸡蛋先是出现裂缝,裂缝裂开,变成小洞,再变成大洞,这时,可以看到,小鸡黄色的喙在使劲啄蛋壳。很突然地,黄茸茸的小脑袋就伸出来了,此后,翅膀和身体也挣扎出来了。
刚出壳的小鸡浑身湿漉漉的,一对又黑又亮的眼睛打量着面前的新世界。之前,我已经知道小鸡会破壳而出,但是,当我亲眼看到小鸡完全靠自己努力而出壳的刹那间,我还是被它们顽强的生命力震倒了。
不知什么时候,生物兴趣小组已了无边界,不再有校内校外之分。花花草草、蝴蝶蜻蜓也已融进我的花季生命。
我们小组养过蓖麻蚕,在家里养;种过蓖麻,在学校种。
蓖麻蚕貌不惊人,远远不及蚕宝宝可爱,它的身子是淡绿色的,还生有一些小突起,但是,它的个头却比蚕宝宝大许多,它最爱吃蓖麻叶,也可以吃其他叶子,譬如莴苣叶。
蓖麻是世界上最好种的植物之一,只要把种子埋进土里,什么也不要管它,不定哪天,它就突然地从地里冒了出来。
听说有一种植物不是花,却可以与牡丹媲美。我是那种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格外好奇的女孩子,这么奇异的植物,说什么,我也要亲手种一种。
秋天,我从南京西路花鸟市场买来种子,播种在我家小花园里。我天天给它们浇水,日日盼它们长大。
冬天带着刺骨的寒风降临大地,气温下降到零下。我的奇异植物表现出色,整枝植物长成一朵花,直接开在泥土上。它们的花瓣不是真正的花瓣,而是一张张叶子,这些叶子非常漂亮,中心是嫩绿色,边缘变成粉红色,还长着许多皱褶。
我特别佩服它们的抗冻能力,当凌寒袭击时,它们不仅没有冻伤,还娇艳欲滴得不得了。它们在冬天营造了一个小小的春之园。
这棵奇异的植物,学名叫羽衣甘蓝(当年我种它们的时候,只知道它们叫甘蓝)。
我的大弟弟也是个生物迷,迷到今天,退休在家,依然兴趣不减。他种菜育瓜、养花植树、免费送瓜秧菜秧花秧------,天天忙得不亦乐乎。为此,市东中学校友送他一个雅号“市东米丘林”。
记得读小学时,一天下大雨,我俩一人撑一把油布伞上学。狂风差点吹走我们手中的雨伞,这时,我听到大弟讲:“姐姐,我有办法对付大风大雨,我将来要发明一种不要用手拿的伞。”
我听了差点笑出来,我这个弟弟真是懒到家了,懒得来,连手也不肯拿雨伞了。想起他每年冬天手生冻疮的事,生得手指都烂得出血,看看都肉麻(沪语:心疼),还不是因为他懒得搓手,以及怕碰冷水造成的?
不过嘛,弟弟要发明创造,终归是大好事,我做姐姐的,可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呀。
好呀,大弟,你快点发明出来,我鼓励他。
我上初三时,他考上了市东中学,也当上了生物课代表,也参加了生物兴趣小组。
其实,大弟早就是生物爱好者了,他带着小弟在纺三宿舍爬屋顶掏麻雀蛋;用竹竿黏野乌知(沪语:蝉);还捉野猫养兔子等等。可以说,哪里有小动物的踪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到了市东中学,正是他志在必得的好时机。他的一张照片刊登在人民广场宣传橱窗及沪东工人文化宫对面的宣传橱窗里,标题是《市东中学学生正在做生物实验》。
照片上,侯卫国同学在生物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他神情专注、心无旁骛,俨然一个小科学工作者。
大弟还参加过共青森林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中学生生物夏令营,白天他手舞扑虫网捕捉各种各样的昆虫,晚上借宿在附近的学校。
当他从夏令营满载而归时,我再和他讲讲昆虫,即发现他对昆虫的兴趣和知识远远超过我了。我真心希望,他沿着这条有趣的探索之路走下去,将来成为一个昆虫学家。
写于2019年8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