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秘诀
学电脑期间,我在老年大学的公用电脑上看到一个名叫“秘诀”的文件夹。我很好奇,便双击打开,又是一个文件夹,再打开还是文件夹……也不知打开了多少夹子,最后看到一句话:“快乐不是得到得多,而是计较得少。”我很失望,这算什么秘诀?但细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啊!
平日相处甚好的同学、同事、朋友为一丁点事吵得脸红脖子粗,从此不再往来,失去了友情,也失去了往日在一起的快乐。
早年,车间领导随厂中层干部到奥地利参观学习,在维也纳的街上目睹了这样一幕:两车相碰,都出现了明显的凹凸伤痕,但驾驶员却摇下车窗玻璃,相视一笑互为致歉,保持良好心情各自离去。这样的事放在国内肯定要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最好的方式也要等待“交警”来评判。既阻碍了交通,又失去了宝贵时间,得到的却是烦恼。
我喜欢“央视”12频道的“法律讲坛”栏目,有一案例印象特深:李小姐一家四口,生活优裕,其乐融融。不料,哥哥车祸身亡,母亲因过度悲伤相继离去。父亲受不了这样打击,患了老年痴呆症。李小姐很坚强对生活充满信心,她发誓要让父亲晚年生活快乐。为了给父亲治病,她早出晚归干了双份工作,十分辛苦。一天,她下班回家,父亲不在,保险柜门大开,里面家传的“宝贝”玉镯不见了。正好,父亲也回来了,她询问父亲玉镯去向,父亲道:“送给你哥哥了”“哥哥!”她一惊,联想到前几天一陌生男子的电话:那男子称就是这部电话,一个老人经常打电话给他,并称其为儿子。她知道是父亲所为,连忙道歉。“难道跟此男子有关?”
过了几天她从父亲口中知道了陌生男子的住址,便找了过去,却吃了“闭门羹”。
原来,陌生男子姓张,老人无意打来的电话思念儿子的心情让他不忍挂断电话,耐心听完老人的叙述。次数多了,老人认定他就是自己的儿子。一天,不知老人怎么找上家门来要将玉镯送给他。张先生一再推让,老人执意要送,拗不过,只好收下等以后再还给老人。一次,朋友来访,见桌上玉镯随口说道:“这可是上等的“黄龙玉”,价值不菲。”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先生正筹办婚礼,手头缺钱,他想:自己一不偷,二不抢,是老人主动送上门的,便决定留下玉镯。他到玉器行请人鉴定,果然如朋友所言价值三万余元。
李小姐将张先生告上法庭,索回了玉镯。不料,刚回到家,张先生打来电话说老人又到他那里了,她急忙赶去,在张先生家门口看到这样一幕:父亲安详的坐在沙发上,一脸愉悦地与张先生谈着什么。女儿心头一热,猛然省悟:这不正是自己希望给父亲的生活吗?她转身回家拿上玉镯送还给张先生。
这个案例再次诠释了快乐“秘诀”。
朋友,记住快乐“秘诀”吧!只要遵行“秘诀”,你一定得到快乐。真的!有我的亲身经历为证:
那天排队上“公交”,到我上车时,侧边过来一怀抱男孩的老妇和一年轻女子,年轻女子象是男孩母亲。那男孩三岁左右,脸与老妇相背,下巴搭在老妇左肩上。在我让老妇先上车时,男孩一个喷嚏,鼻涕、口水溅了我一脸。老妇与女子没有一丝歉意,反而哈哈大笑。我感到悲哀、难过、甚至有点愤怒。蓦地,“秘诀”——“快乐……是计较得少”在我脑中浮现,“不快”释然。我掏出手帕擦去脸上污物,轻松上车。
其实快乐“秘诀”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宽容”是一致的,弥勒佛总是笑眯呵乐的,就是因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既然天下难容之事都能容下,还有什么不愉快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