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 感慨最开心的一桩,农业实现机械化。 70年农村的巨变,让农民最开心的是,农业机械化,农活儿变轻松。冀州农民的农具动力和农活儿,到20世纪末,就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农具的动力。建国前,农具的动力是人力和畜力。1955年秋,冀州建立了第一个拖拉机站,省配给拖拉机7台。1958年开始使用柴油机,1958年起农田排灌开始使用电动机。现在,全都用机、电做农具的动力。 耕耙农机具。翻耕和整耙地,建国前,靠耠子、笨犁、木耙、荆条盖及铁锨、镐等。中耕,用耘锄和锄头。建国后,逐步发展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9%。耙地,同样是使用机耙。 播种农机具。播种,建国前,靠人力和畜力,用木耧和石砘。建国后,逐步改为机械化。1956年,上级分配给冀县大型播种机7台,现在,全域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9%。 收获农机具 农作物收获,建国前,靠人力和畜力,用镐、镰刀、铁锹和犁。脱粒,用碌碡、木棒、搓板、木叉、扫帚、扇车。 如今40岁以上的农村人,谁也不会忘记割小麦的苦和累吧。那时,收获小麦,人们用镰刀割。晚上,磨好镰。因怕天热小麦不好割,早起三四点钟起床下地。上午九点钟左右收工。别说干几天,就是干四五个小时,就把人们累垮了:腿酸胳膊疼、头晕眼花(因割麦猫腰低头)、浑身乏力。 1973年魏家屯公社韩庄村购进全县第一台牵引式小麦“联收机”。早在2006年,全域小麦机械化收割达100%。 冀州1989年起,推广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就是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早在2006年,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就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5%。基本改变了以前收获玉米秸秆人工用镐刨的情况。 现在,冀州已经全部使用拔棉柴机、玉米收获机。机械收获农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5%以上。 植保农机具。建国前,农民种地靠天,不搞植保除虫,建国后,开始植保打农药除虫。农民植保打农药,是一项又脏又累又有危险(农药中毒)的农活。那时,打农药,首先是稍有不慎,就会农药中毒,危及生命。当时,全域每年都有几十起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冀州1958年起开始使用喷粉器。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了手动喷雾器,到1971年发展到11747台。1972年,推广使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到1981年底已发展到325台。1987年开始使用机动喷雾(粉)机,2006年,全域机动喷雾(粉)机由1987年的44台增加到23506台,增加360多倍。现在,再也没有人工打农药的了,还使用上了无人机打农药除虫。 排灌农机具。建国前,菜园浇水(其他地用不上),只有土井和辘轳,靠以人力打摇取水。 建国后,排灌农机具主要有水泵和喷灌机,建国初使用的是离心泵,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了深井泵、潜水泵。1979年开始引进使用喷灌机。 农副产品加工农机具。农副产品加工,建国前,用石碾、石磨、木制织布机、轧油槽、烘炉等,建国后,逐步实现机械化、电力化。冀县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是196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现在,所有农副产品加工,改由专业企业开展,使用机械。 农用运输农机具。建国前,全靠人力,建国后,农用运输工具经过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由手推车、木轮大车改为胶轮推车、胶轮小拉车、胶轮大车。第二次是,发展机械化。现在,汽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已经普及,农民再也不为运输发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