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9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主题是科创板,相信不会有多少人有异议。然而50万的门槛把95%的个人投资者挡于门外。此时,“科创板基金”成为热门选择。
公募基金公司发现商机、蜂拥而上,竞相申报“科创板基金”,据公开数据显示,仅3月3日一天,就有5家基金公司申报科创板基金材料上报,至本周一被申报的科创板基金已经有36只。
有券商分析,此轮科创板基金募集规模在1000亿左右,有基金公司称单只募集目标几十亿元。一轮火热的行情扑面而来!
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去年一度如火如荼的独角兽基金,以及2015年的互联网+基金。然而,大热必死,那两个品种在发行后就偃旗息鼓,甚至败走麦城!
这一次,“科创板”基金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进行一系列分析后,我个人得出以下结论:作为投资者,我个人是不会去买科创板基金的,也不建议周围的人买科创板基金。
在这里我要声明,我对政府推出科创板是坚定支持的,这是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将在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但是,追逐热点、一拥而上的科创板基金,带给基民的,却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以下是作为投资者不买科创板基金的几点原因:
我们看到,为了鼓励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上市,科创板设定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允许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
这样的上市条件,势必使得鱼龙混杂、大浪淘沙,对投资人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举例来说,30亿市值,市场空间大的、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的企业,也可能会死的很难看。
比如大家熟悉的小黄车ofo和锤子手机,OFO最高估值达到200多亿,包括阿里巴巴、金沙江等多个明星公司投资,肯定符合科创板标准。而锤子手机,一路获得海通资本、金石投资多家公司投资,连成都政府投资了6个亿,2015年,四川迅游科技曾公告称,将向锤子科技增资3000万元,该融资对锤子科技的估值超30亿元。
可以想象,如果科创板早两年出台,众星捧月的小黄车和锤子手机肯定是作为明星公司在上面,但由于商业模式本身就不靠谱,现在肯定会一地鸡毛了。
有关部门提出,科创企业商业模式较新、业绩波动可能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对科创板投资者的投资经验、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此次科创板,采取史上最严退市制度,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交易,退市时间也缩短为两年,此外明确规定了科创公司股票交易量、股价、市值、股东人数等交易指标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应当终止上市。科创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财务指标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应当终止上市。
可以预料,在这么严格的条件下,股东人数和交易量这2个标准可能会成为杀手锏,一旦业务不行,机构纷纷出逃,要么没什么人接盘,成交量下降;要么有人接盘,股东人数会下降,这都会引发退市风险。而且退市就不能再重新上市。
科技创新的死亡速度,是超出市场预料的。让什么公司上市、不让什么公司上市,什么技术有前途、什么产品有前途,本来就是很难量化的东西。可以说,现在但凡热一点的项目,基本都符合科创板标准。
美国纳斯达克的公司退市率,达到每年8%左右,每年的退市公司、经常超过新上市公司数量,可以想象一轮轮财富的兴起和破灭。
做基金的人都知道一条谚语——好做的时候不好发、好发的时候不好做。从今年1月底A股市场暴雷不断的一片悲鸣,到2月份的高歌猛进,也就一个月时间。今年以来,科技股涨势已起,东方通信一类的概念股甚至鸡犬升天,那么几个月后的科创板基金,在一片火热之中入市,它的业绩,会否在一哄而上之后,沦为一地鸡毛呢?
2、科创板投资、超出现有公募基金经理能力范围
先来看个故事,来自我本人很喜欢的一部美剧《亿万》
《亿万》讲的是美国版徐翔的故事,在美国对冲基金时代,基金公司为了获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都采用了高科技的方式,例如,通过摄像头拍摄、统计沃尔玛停车场车辆进出,来预测销售数据;通过卫星监控珠三角苹果产业链货车往来,来分析苹果销量。
《亿万》的一个重点是基金经理皮特·德克尔的角色。他学生物出身,利用各种机会,结识一位从事医药研发的医生,2008年7月17日,医生内线告知Mathew,Elan与惠氏进行的药物试验结果不如人意。三天后,Mathew和SAC的所有者交谈了20分钟,并建议卖出Elan和惠氏的股票。
交谈后的第二天,Mathew和Cohen指示交易员出清SAC持有的Elan和惠氏股票,并要求采用“不会使SAC内外的任何人产生警觉”的交易方式。SAC还建立了能从这两只股票的下跌中获利的看跌头寸。一段时间之后,药物试验的负面结果公布。受其影响Elan和惠氏的股价分别下跌了42%和12%。SAC从中获利2.76亿美元,
这是美国历史上被查出的内幕交易单笔最大获利,却给我们揭示了投资科技公司的巨大风险——对于医药研发公司来说,一旦产品数据不及预期,有可能就是破产倒闭。科创板建立后,势必有大量如医药技术这样高度依赖研发的公司上市、假如核心产品失败、技术路线错误,就是退市的结局。
谁有这个能力来给这些公司估值?我们知道对主板市场,用PE、PB、EBITA、DCF都是有效的方式,因为财产在账面上,收入可预测,未来现金流可以预测,但是对于科创板的很多公司,因其收入、资产具有不稳定性,就要用类似VC使用的市场占有率、单个客户价值、甚至医药产品的研发里程碑等更灵活的体系估值。
中国的投行,长期以来重视的是会计和法律上的合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而不是对企业的估值。真正能够对资本市场,对股票的内在价值承担责任,把价格定准,找到一个有效率的价格,把资本市场所有参与人的利益关系搞顺的纽带,实现资本市场核心功能的市场化主体,我们过去20年、30年一直没有培育形成。
对比下,国外投行对公司的估值高度严谨,例如高盛说苹果值180元,而苹果市价200元的话,就会大跌。高盛这个地位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过程,美国花了200年的时间,所以他能够成为资本市场的上帝。
我认为,现阶段的中国公募基金,除个别大公司外,相当大多数、申报科创板基金的公司中,内部基金经理体系,并没有主动管理科创板基金的能力。
从过去的基金历史来看,2015年,公募基金狂追的乐视网、尔康制药、暴风科技等都相继暴雷,而从2018年底看,暴雷的神雾环保、东方园林、康得新等大量公司都是公募基金重仓股,这表明,对投资高科技、高风险标的来说,国内基金经理是很欠缺的。
在科创板市场里,只有真正懂得细分技术的专业基金经理才能生存,所谓的专业基金经理必然是金融与理工医专业的结合。所谓理工医专业包括电力电子、化学化工、生物工程与生物、农业、医学、工业设计与工程等。谈到科创企业,另外一个严重供不应求的行业就是专业专利律师。和专业基金经理一样,专业专利律师必须是法律和理工医专业的结合。科创板推出的同时必须政策性的培育专业基金经理和专业专利律师的体系,这个体系越专业就越能帮助科创企业发展,越能帮助中小股民获利。
3、韭菜消失的市场、残酷机构对决
科创板设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的资产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并参与证券交易满24个月。这排除了95%的个人投资者,大量韭菜消失。
从美国市场看,散户数量的减少,是一种必然,科创板只不过把这种趋势提前。
美国股市的历史就是一部散户消失的历史,注册制的推行、个股踩雷机会高,打压了散户的投资热情。仅2013年到2017年,美股就有1438只股票退市,远高于A股的27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