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前马街 一溧阳市老年大学 陈廷芳 旧时,溧阳民间有俗语:“小小溧阳城,大大前马村”。前马村为何能与溧阳城比对,原因之一是那条名闻遐迩的前马街。 前马街南北走向,青石块砌筑,长不过一里,宽不过一丈五,街北称上街头,街南称下街头。上街头西侧是地方士绅创办的前马小学,俗称“洋学堂”。学校门口是一块大操场,操场上有一副篮球架。新四军在水西时,陈毅司令员常到前马村上来,和驻扎在前马村上的国军63师的长官商谈联合打鬼子的事。吃过中饭,陈毅的参谋、警卫班的战士们就在小学操场上和63师的士兵们打起了篮球。有时兴趣来了,陈司令也亲自上场打起球来。有一次是三打一,警卫员小崔却没有投进球,陈毅就大叫“笨蛋”,边上看球的村民们也都一起笑了起来。逢年过节,“洋学堂”操场上人头济济,敲锣鼓、跳马灯、舞狮子,唱大戏,好不热闹。新四军的战地服务团也在戏台上演文明戏、唱抗日歌,受到鼓舞,前马村上好多热血青年都踊跃报名参加新四军。 上街头是前马村的交通要道,往西通旧县、竹箦;往北通后周、别桥,往东则通余桥、古渎。上街头地段好,人气旺,店铺门口那点空地也不会白白空着,那里是刻章、配钥匙、修钟表、补鞋、修伞等匠人谋生的“根据地”。还有小裁缝,也常年在那里支一块案板,放一部缝纫机做衣服,蒸汽熨斗一天到晚都在冒热气。那些来街上卖鸡蛋、卖蔬菜的农妇村姑,会事先进百货商店扯上几尺花布,来找这街边的小裁缝缝制。她们不讲究做工,取衣快就好,等卖完了带来的土特产,衣服也可取了,随便一试穿,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前马街两侧,都是林林总总的店家商铺,店铺与店铺之间,有许多条明巷暗巷小巷连接前马村的家家户户。上街头的那家油条店,烧饼炉在冒着煤烟,师傅把一块块发酵面团贴进滚烫的炉膛里,然后用蒲扇“卟卟卟”对着炉口搧风上火,不多时,蹦蹦脆的芝麻烘烧饼就出炉了。一块烧饼在手,上学的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烧饼点隔壁的那家南货点,也是孩子们喜欢跑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我和村上的孩子们一样,都喜欢帮家里打酱油,因找的另钱就是自己的脚步钱,可买烧饼和糖果吃,那怕的下雨天,也照打不误。小小的人儿,撑一把大人的雨伞,穿上一双很夸张的雨靴走出小巷,踩在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来到南货店,店里的柜台比较高,我向上伸出抓着酱油瓶的小手,另一只捏着两毛纸币的手尽量往柜台上伸。店家接过瓶子和纸币,问:“打多少钱”,“打一毛五,剩下的买棒棒糖”。雨停了,我抱着酱油瓶,舔着棒棒糖,心满意足地穿过大街向小巷走去。老三头家门口,一群小伙伴正在玩老鹰抓小鸡,听到一片邀请声,我把酱油瓶往墙边一放,一头扎进了小鸡堆,等到家里等着酱油炒菜的母亲找来时,我们已经玩得昏天黑地了。 前马村的老街,涌动着生命力,充盈着人情味,每每回乡从村北的上街头走过,我都仿佛看到老街深处升起的烟火,听见街头巷尾传出的阵阵欢声笑语。 2019年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