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 我小的时候家住在汶水边上。 汶水在地图上很细很小,不要说那些大江大河,就连济河都赶不上。外省人一般不知道,即使有事来到汶河边上,也不过说一声,这里还有一条河! 可是我们住在汶水边上的人,却觉得河面很宽,河流很长。就像乔姥爷说的那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后来有娱记采访乔羽先生,问他,你说一条大河,为什么不说一条长江一条黄河呢?那样气势也大一些…… 乔姥爷说,很多人没见过没到过长江黄河。你觉得长江黄河大,有气势,可是人家一点感觉都没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就在他家门口,从他家窗前流过。也许比一条沟渠宽不了多少,可是他就在这河边长大。关于这条河,他有很多故事,他一辈子都忘不掉! 《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支歌,后来果然如乔羽先生所说,唱红了全国,被几代人所喜爱。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至今想起来还会哼上几句。一唱起这首歌,便觉得年轻了许多,就像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汶水和其他的河流不一样之处,就是发源于山东东北向西流入东平湖,再入黄河,东流至渤海。 自古黄河西来,长江东去,九州江河均东流入海。然而汶河却独辟蹊径,滔滔西去,堪称一大奇观。 明嘉靖莱芜知县陈甘雨,作有汶水西流一诗: 银潢一脉自龙湫,涤荡长涵千古愁。 只为朝宗寻禹穴,涓涓沿涧向夕流。 很有意思。把汶水说成是银河的一个支流,虽是涓涓溪涧样的水流,却能涤荡长函。向西流去,是为了朝宗寻祖,探望大禹的旧居。千百年来,找到了没有呢?真是令人叹绝呀! 曲曲弯弯的汶河就在我家的北面,我整个中学六年,都是沿着汶河,走向县城,来来回回都要乘船过河。 那时候物价便宜,过一次河两分钱。上了船之后,就站在甲板上看。 看什么?人看人呗。其实我们那不叫甲板,叫舱面。船并不大,有船舱,但是过河的人都不愿下到舱里。站到舱面上,上下方便。再者,在舱面上可以和船工近距离接触,看他们熟练的操作。 人上齐了,船工用篙轻点一下岸边的硬处,长啸一声,走喽!船就离岸了。 船头有一支桨是和船头相连接的。我们那里的人不叫桨,叫棹。这是名词。推动这支棹就能拨水,使船向前进。这个动作也叫棹,这是动词。现代汉语中把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鄙乡土语,把“行”说成“棹”,“不行”,说成“不棹”。当有人说“不棹”的时候,别人表示异议,或讥讽的时候,有一句俗语专讲这个的,叫作“不棹上篙撑”。它的本义是,行船的时候,不用棹,就用篙撑船,使之前行。讽刺别人的时候,意思是堵别人的嘴,叫你别说了。 船刚离岸时,是不用棹的。就用篙探入河底,插到硬处,脚踩在船梆上,一用力,船就自然驶出了。 我们觉得船工很轻松,随便舞弄几下,船就到了中流。然后只要后稍上的那个人搬动橹,就起到舵的作用。让船斜着方向,就渐渐地滑行到了对岸。所以开头离开岸边时,要逆流而上,行驶一段时间,到了中流时,才可以借着流水的力量向对岸滑行。 他们手熟,弄起来很轻松的样子。 自从中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家乡,到省城上大学了。多少年都没有回到家乡,也就没有过河的机会。 那年我陪女朋友去看她的同学,在汶河的另一处又要渡河。去的时候是上午,时间有的是,不急不躁。见到要找的人,肯定畅叙阔别之情,设有便宴招待。饭后再叙,眼看到了下午,我们谢绝了主人的盛情挽留,要原路回去。 女朋友的女朋友不放心,就和她的男朋友一道送我们到汶水的渡口。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一对未婚男女送另一对未婚男女,想想都觉得不要太浪漫了!真值得怀念啊。 小船能容七八个人。我们四个,加一个船工,不算超载。船一离岸,船工逍遥自在,棹着船桨,慢慢向对岸划去。快到中流的时候,一个浪打过来扑到了船上,一下子就溅湿了女朋友的女朋友的长裙子。她的男朋友当时脸就挂下来了,想发火。 但是我知道,船在中游,我们的安全都掌握在船工的手里,哪能发火?再者,大热的天,裙子湿了一片,算什么事啊?我向女朋友使眼色,她马上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说,阿西不是天天会作诗吗,这个题目绝佳,何不作诗一首? 我笑了。心里想老灵咯,一个眼色,她就懂了。这种默契,只有年轻的时候才有。就说,作诗就不必了。有一首现成的,拿来就用,保证切题。 于是就随口吟诵了四句: “满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 从教水溅罗裙湿,知道巫山行雨归。” 我说这是唐僖宗李儇咸通年间的裴庆余写的一首七绝:水打湿了女友的罗裙,虽然一时忙乱,弄得花容失色,翠翘浮动,但是没什么。湿了罗裙反倒好,叫人看了,都以为她是到巫山行云佈雨,刚刚下班归来呢。 大家都笑了:到巫山行云佈雨的人是谁呀? 神女呀! 大家能不乐吗! 船工不知道我们笑什么。 到岸后,因为弄湿了客人的裙裾,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收我们的船钱。那哪行呢?我们还是按数付了。他觉得实在不过意,就将船舱里几个甜瓜硬给了我们。他笑嘻嘻地说,给几位同志路上解渴。 艄公真是个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