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19-1-24 08:55 编辑
鲁迅设计北大校徽,蔡元培设计北大校旗
北大校徽被认为是第一枚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校徽。 大文豪鲁迅具有超强的设计才能。就连曾经的民国国徽以及北大的校徽都是他设计的。 北大,我的母校,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但很多人包括我,原先都不知道北大的校徽是怎么来的。后来才知道是鲁迅的杰作。
这是我老伴应北大朋友邀请替我参加北大120周年校庆活动时,为我选购的以北大红为主色调的北大校徽(去年5月4日校庆,我在美国,未能参加)。 那是在1917年8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邀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也就是现今广为人知的北大校徽。接受蔡元培委托后,鲁迅便着手设计北大校徽,并于8月7日“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二字上下排列,犹如一人背负二人,有“三人成众”之意,象征着“北大人肩负开启民智的重任”。在鲁迅看来,北大学子(文化人)有责任有义务成为推动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一直延续到1949年,后又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 从鲁迅日记可知,鲁迅设计北大校徽前后,曾与蔡元培有几封重要的通信,惜乎今已散佚,无法探知鲁迅设计北大校徽的初衷和设计过程中的细节。
而蔡元培自己则为北大设计了校旗。
他用红色代表物理、化学等“现象的科学”;用蓝色代表历史、生物进化等“发生的科学”;用黄色代表植物、动物、生物等“系统的科学”;白色是七色的总和,故用其代表自然哲学;黑色可视作“无色之色”,故用其代表玄学。 北大之宏大抱负,尽展于校旗和校徽中。北大学子们后来感叹:“北京大学虽然在维新变法中成立,却是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得以真正诞生。” 1925年,北大建校27年的时候,鲁迅写了一篇短文《我观北大》,发在1925年12月的《北大学生会周刊》创刊号上,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北大的态度:“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并且坚信“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者,总有着希望的前途。”鲁迅关于北大的这段文字,几乎可以看成是对北大校徽的文字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