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阎立诚 于 2018-12-22 13:07 编辑
冬至的思念 2018/12/20 农历冬月十四日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母亲是1894年冬月二十三出生1976年去世,离开我已经四十二年了。奇怪,几乎每个时刻都想念着她。有时天气有雾了,就想到妈妈说“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母亲叫高国英,有一双半大不小的脚,是清朝妇女裹脚时她偷偷地放大的,出生在扬州邵佰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叫六闸的乡村小集镇。外祖父是一个土秀才,喜欢读些古书,什么中庸,大学,论语和其它杂书,当然包括四大名著,我还读过他珍藏的木版的西游记。所以母亲也算有点文化的妇女。母亲有一个哥哥叫高恒庆,也有个弟弟叫高同庆。兄妹三人。我外公在六闸开了一家这个集镇上唯一的小店,还是叫杂货店吧。外公的样子我还依稀记得,长长的白胡子,比较清瘦,就像小说里讲的仙风道骨,我记得这模样时,大概也只有七十岁多一点点。比我现在年龄要小得多。不过在当时也算高龄老人了。我大舅舅是六十岁去世的,三舅舅五十岁就中风了。高家的后代后来都住在孟家庄。应该说高家对我们家曾经有过很大的帮助。 file:///C:/Users/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我今年已经八十五了,奇怪的是,做每件事都想到母亲。母亲八十四岁去世的,在当时她也算是长寿老人了。她安葬在南京花神庙,由于花神庙迁坟搞居民点,迁坟时我在国外,侄女小陶也没有关心。所以她的坟墓也就找不到了。我一直认为母亲在世喜欢花,可能留在花神庙去做花神去了。每当我路过花神庙时,都默默的向着她以前坟墓的方向致以敬意。我还记得母亲最喜欢讲笑话,尤其是逗孩子玩的笑话。她善于交际,家里的事往往都是她出头交涉。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抄家,把外孙的皮大衣也作为四旧拿走了。母亲上前把它夺回来,说,这是我儿子的,她是大学教书的老师,为什么拿走他的衣服?那些抄家的人被她镇住了,也不敢与她争辩就走了。 · 小时候都是她讲故事,说典故给我们听,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过年的这些民间故事以及讲“将相和”,经常还背两首古诗,最喜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以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其他典故诗句。她还经常讲好多歇后语。如:春寒多有雨,夏寒井底干。 大瓦风,小瓦雨(云)。 一年四季东风雨 唯有夏日东风晴。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等等,她讲的歇后语数也数不清,而且给我们了解气象的确有不少帮助。。 她在家乡人缘比较好,人家都叫她大妈妈。他家亲戚夏天送来成担的西瓜,重阳住在罗家嘴的表舅从韶关送来整蒲包,整蒲包的邵佰湖的螃蟹。她的表哥朱棠是国民党国大代表,解放后是上海市人民代表。她从来不求人,有事也不找他,非常有骨气。我家四叔阎镜湖,在镇江开公济药店,当时是镇江首富。四叔无子女,看到我家子女多家庭生活不富裕,就提出叫我过继给他,母亲没有同意。 她在世的时候,我每月寄给她25元生活费,就没有想起来把她老人家接到上海和我一起生活。过去我把大姐家,一直当成自己的家。这件事等我老了以后才醒悟过来,自己早就应当有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