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它凛然傲霜、花谢尚有余香,与梅花、兰花、竹子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是古今文人画家吟咏写意的永恒题材。 南宋有个崇尚民族气节的诗人郑思肖写过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寒菊》, 写出了菊花的风格,历来为人称道: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离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较早将菊花入诗的是东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在《饮酒.其五》中写道:“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短短10个字,写活了荷仗田间,寄情山水,品菊醉酒的隐士生活。古代菊花的品种比较单一,多为黄色,故菊花又被称为黄花。如宋代黄庭坚的《鹧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 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 付与时人冷眼看。
唐未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曾写过一首气魄恢宏,格调雄迈的咏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对后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后来也依瓢画葫芦地写了一首咏菊诗, 诗云: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首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如黄巢的诗,不过想到朱元璋与落第秀才黄巢不同,他出身贫寒,从小放牛是个孤儿,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可能就是在庙里跟师傅学了点文化,能写出这首诗也算是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