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甚烈,天气极寒。
猫在蜗居,学习知识。
一门老炮,功勋斐然。
革命征程,踏石有印。
图中的火炮是国产五六式160迫击炮。该炮是在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研制的。
与其他口径的迫击炮炮弹从炮口装填不同的是,五六式160迫击炮的炮弹由炮尾装填。配用M式炮架和绞车可由吉普车牵引,最大公路牵引速度为50公里/小时。
该炮口径160毫米,全炮重1290千克,炮身长3870毫米,榴弹弹重41.14千克,初速268~344米/秒,射速3发/分,持续1发/分,最大射程8300米,最小射程750米,高低射界50度-80度,方向射界24~78度,弹药基数40发,杀伤面积63×36平方米。
该火炮弹丸威力较大,但射程不足;炮重甚大故机动性较差。如今更是老态龙钟遂从部队中早退役咧。
五六式160毫米迫击炮首战就是在金门炮战,据已经解密的有关资料记载,当时我军有一个营共12门五六式160迫击炮进驻小嶝岛,对小金门、大担岛、二担岛岛上目标进行打击。战果如何?看看敌方的评价!据时任小金门岛守卫官的郝伯村事后回忆,对该炮做出了“可与美制M101型榴弹炮媲美”的评价。他回忆不无感慨的惊叹该炮炮弹威力颇大,落地形成的弹坑有一人多深,国民党军的很多隐蔽在山背面的阵地都被摧毁。
上世纪七十年代,驻黄河沿岸的部队曾多次使用五六式160迫击炮连执行炸冰防凌任务。
1984年我军收复老山后,根据实战需求,已经退役的五六式迫击炮再度披挂上阵,重点用于打击越军坚固工事和屯兵洞,尤其是山背后的越军隐蔽工事。
1986年6月30日在八里河东山前线,我五六式160迫击炮某连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耗时1小时40分,实施压制和破坏性射击,耗弹40发,在破坏射击中创造出一发炮弹击杀40名越军官兵的纪录。
1984年7月12日大战前夕,我五六式160迫击炮某营对越军潜伏地域进行2轮炮击,取得击毙2名越军营长在内的大批越军官兵,重创其潜伏部队的战例。(文中部分内容引自网络,特向原作者感谢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