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18-11-7 02:15 编辑
北京闷炉烤鸭
初到北京必做三件事:逛故宫、登长城、吃烤鸭。烤鸭被誉为“天下第一味”。 谚语“秋高鸭肥,笼中鸡胖”告诉我们,秋天,鸭子肥壮,是品尝烤鸭的最佳季节。
北京烤鸭,以全聚德的挂炉烤鸭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最为出名。 焖炉烤鸭与挂炉烤鸭两大流派,最大区别在于烤制过程中是否见明火。挂炉不安炉门,见明火。以果木为燃料,燃烧时无烟,底火旺;烤炙中可随时查看翻转,调整位置使鸭坯受热均匀。
便宜坊焖炉烤鸭(资料图)
焖炉则不然,烤制时须关上炉门,鸭子全凭炉膛内炭火和预热的炉壁焖烤而熟(最佳焖烤温度为200℃至220℃,须焖烤40分钟)。开烤前炉壁必须预热,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由于烤制过程鸭子不见明火,保证烤鸭表面无杂质,因而被誉为“绿色烤鸭”。2002年被中国国内贸易局评定为“中国名菜”。
很多名人惠顾便宜坊
便宜坊的焖炉烤鸭,专用特种纯白条京鸭,刚出炉的烤鸭“像刚蒸得的馒头一样暄腾”。烤鸭曾经是清朝皇室的最爱。乾隆皇帝所设“千叟宴”中,就有烤鸭、烤肉和满汉全席等。 那年9月27日上午我和儿子陪客人逛完天坛公园祈年殿后,就带他们到天坛东门附近的便宜坊烤鸭店(玉蜓桥店)吃焖炉烤鸭啦。 在这里吃烤鸭,绝对不会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那样吃到“泥巴烤鸭”。古代造假之风也盛行,机智过人的纪晓岚说他不仅买到过泥做的大清名牌“罗小华墨”、点不着的泥蜡烛,而且还碰上了假烤鸭——晚上买了一只,回去一看,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 便宜坊烤鸭店有598年历史了,可没卖过泥巴烤鸭哦。
店门外站着一只可爱的迎宾鸭子,它是便宜坊的吉祥物“元元”。“元元”寓意“原始、鼻祖、团圆、圆满”。 大门上方的“1416”是创始年份。便宜坊和焖炉烤鸭始创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
上到二楼餐厅,这里的装修突显中华老字号的悠久历史,四根巨大的金色腾云大挑梁柱屹立于大厅内,古朴的中式桌椅,雕花吊顶装饰,绸缎式的大吊顶灯镶嵌在屋顶,周围一圈水晶小吊坠,古色古香中融合了些许时尚元素,给食客带来视觉的冲击感。 烤鸭上得国宴大席,也宜于居家小酌。烤鸭的吃法富有人性化设计,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咸可淡,可辣可甜,随心所欲。
师傅在现场片鸭
片鸭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杏仁片,这是最传统的片法,片好的鸭肉如杏仁;另一种片法,片出的鸭肉如柳叶条。当年周总理常在全聚德宴请外宾,为方便宾客食用,他建议将鸭肉片成柳叶条,因此这种片鸭方法叫做“总理片法”; 还有一种是皮和肉分开,鸭皮油亮酥脆,鸭肉薄而不碎。 烤鸭不像烧鸡、扒鸡,烤炙时不添加任何佐料,没有咸淡味,吃时必须配上佐料。 我们就是皮肉分吃。 吃鸭皮(鸭胸脆皮)时蘸少许绵白糖吃,味道极佳。
除了烤鸭,我们还点了盐水鸭肝、赛螃蟹等几个菜品。 北京烤鸭主要有三种吃法,搭配不同的佐料。 第一种: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荷叶饼上,夹几片烤鸭片盖在上面,放上几根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将荷叶饼卷起吃,这是最通常的吃法,一尝,酥、香、甜、咸、脆。 第二种:蒜泥加酱油,也可配萝卜条等。蒜泥可以解油腻,烤鸭的肉蘸着蒜泥、酱油吃,在鲜香之中,更增添了一丝辣意,风味更为独特。 第三种:不喜欢吃葱、蒜的顾客,可以将鸭皮、鸭肉蘸点细细的白糖来吃。这种吃法特别适合女士和儿童。据说这种吃法是由大宅门里的太太小姐们兴起的。 我原以为便宜坊的菜品一定“便宜”(piányi),其实不然,便宜坊不便宜。人家的店名也不念piányi(便宜)。到便宜坊吃饭,首先得把店名叫准了,千万不能叫“piányi坊”,让老主顾听见,恐怕会给你一白眼。必须字正腔圆地唤一声“biànyí坊”,这才叫出了人家的来历。 嘉靖年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偶然品尝此店烤鸭,与店主攀谈。杨继盛得知此店名为便宜坊,又见待客周到,生意兴隆,叹谓道:“真乃方便宜人,物超所值!”大呼:“拿笔来,快拿笔来!”笔、墨、纸、砚早到,杨继盛俯案一挥而就三个大字:“便宜坊”!众客皆呼好。此后,杨继盛便与众大臣频频光顾,便宜坊也由此名声远播。足见便宜坊的“便宜”二字,是“方便宜人”的意思,而不是指价钱“便宜”。周总理则把“便宜”二字精辟地解释为“便利人民,宜室宜家”,这八个字的解释,被店家确定为经营理念,让每一位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享受文化,享受时尚,享受健康,享受幸福。 下图是溥杰题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