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达务的俩老太
近日,因为编撰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松篱村的历史书籍,了解到备受人们称赞的两位老太太。 这两位老太,识时达务,不让须眉,或挽救了一个大家庭,或始终助人为乐。
马太君 马太君,依松篱张姓家谱看,约为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间)人,具体名讳不清。 她是松篱村张景周之妻子,娘家是今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仁让里乡辛章村。 马太君丈夫张景周家,在松篱村是个望族,家道兴旺,人才成器,物阜发达,骡马成群,耕地连片。 张景周父辈兄弟3人,景周辈兄弟5人。这个大家族,本来和和睦睦,可是,到了景周父辈3人过世后,景周辈的其他兄弟要分家。 要分家,家产,主要是耕地怎么分,成为一个焦点。当时,他们家族有耕地300亩。 景周父辈兄弟3人,景周大伯父无子,过继景周为子;景周父亲,除去景周外,还有2子;景周叔父有2子。景周辈5人。 按照当时乡间通俗惯例,这300亩地,应当按照景周父辈3人平均分,即3个家庭,每家100亩。这样分,景周可得100亩,景周其他2家,每家100亩,共200亩,4兄弟平均每人得50亩。 对于这样分,景周有两个兄弟坚决反对,要求按照5兄弟平均分,每人60亩。 主持分家的几个人坚持按照乡间通俗办理,那2兄弟就是不干。 在这僵持不下的时候,马太君先告知丈夫,后找分家主持人,表明:“都是亲兄弟,争产不应当。好好的家庭,因为争产而造成隔阂,再影响家业,实在不值得,我们家庭的声誉也毁了。就按照5兄弟平均分,每人60亩吧。” 于是,他们家庭打破通俗惯例,依马太君意见分了家。他们景周家少得了40亩地。 马太君识时达务,涵海积德,子孙满堂,家业荣昌。她与张景周生有4子,皆成大器,其中,长子英豪,榜列前茅,考为贡生。后有7孙,14曾孙,32元(玄)孙。他们这个小家庭,20年后,土地就增加到200亩。 马太君享寿至90龄。
阎敬轩 阎敬轩(1901~~1982),松篱村老支部书记张世荣之母。 她出生在邻村淄村的一个中医世家家庭,上过女子学校。19岁时嫁至松篱村张家。育有4子(夭折1)1女。丈夫早年离家出走, 是她,一个瘦弱矮小的小脚女人,种地、打短工、纺线织布做家务,拉扯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是她,冲破“轻女”观念,让女儿上到女子师范学校; 是她,全力支持大儿子张世荣,成立村里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尽心尽力担任公社和村干部; 是她,鼓励二儿子张世权参军入伍,在抗美援朝时参加了上甘岭战斗; 是她,一生助人为乐。她助人的事,人们都数不清。 1947年,她为驻村的八路军晋冀鲁豫军事政治大学干部战士上课,帮助他们学文化,还讲授《四书》。 1958年,去修岗南水库的带工人张国旺,妻子生孩子,她为了不影响张国旺,去国旺家侍候“月子”。 1960年,张学武结婚暂时没有住房,她把为自己小儿子准备的婚房,包括被褥等用品让出来,让学武住了1年。 1963年,遇特大洪水,因为松篱村地势比较高,徐家庄村多人到松篱村避难,她家前后院10间房屋,只留下1间自家住,其余9间都住了徐家庄村人。她和儿媳妇照顾徐家庄村几十人吃住10多天。 多年来,她还主动照顾张恒年家粮食、赵二森家布、侍候生病的“五保户”王景云、国姐,等等。还帮助人们找对象、料理丧事,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