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唱秉权金水悟翁 于 2018-5-12 09:31 编辑
编者的话
(一) 本人自幼喜欢文学,阅读过众多国内外名著、小说、散文、诗词作品等。退休后,闲暇自主时间增多,潜心研习有关诗词作品,浏览古今诗词一千多首,记下读书笔记十万余字,从中总结、分析、提炼,最终转化成自己的诗词创作功底。这真是: 七 绝 花甲征程经历丰,素材积累火山迸。 无意忽增诗词技,随意装填构筑成。 临 江 仙 耕耘词作花甲退,词牌韵律晰澄。平声上去入仄声。节律对仗旖,鲜活词意蓬。 六旬行程景物涌,品味雕琢熏蒸。素材精择升华腾。无意出佳句,词品如旭升。 自己有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创作诗词51首的经历。学研、创作诗词,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过去听而不闻、闻之无意,视而不见、见之无情的状态,一去不返。而对从小到大的回忆,学习成长的经历,长辈、亲朋好友的关爱、友情,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工作、旅游、餐饮、文体活动、工艺、美术、书法……等等,皆成为自己创作的宝贵素材。 总之,自己已置身于诗词创作的汪洋大海之中,它们正期待着我去挖掘﹑雕琢﹑熏蒸﹑精择﹑升华。我将为之努力。然而,我一生从医,从未经文学、诗词专业培训,纯属自学、业余创作而已,深知自己存在很大差距。 自己将继续在有生之年潜下心来,虚心学习、勤奋研创,继承和挖掘祖国诗词这一文化瑰宝,自觉奉献于永昌祖国诗词文化事业中。 现将本人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其中有一对联)选汇于此书【之中,以利于我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提高;并可留给子女、送给亲朋好友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用。 (二) 我的《诗词悟集》印成后,除留给子女、赠给亲朋好友外,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获得宝贵的反馈:你的诗词作品,有违背声韵、词谱的地方,必须修改。我很感谢他们的至诚之言。我按声韵、词谱的要求,对自己的诗词进行修改。在学习、修改的过程中,对唐诗、宋词的严谨深为震撼,对先贤的造诣深怀敬意。祖国的这一瑰宝必须学习、继承、研究。 唐诗、宋词等皆为相应时代的创新之举,反映了当时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同时,它们也随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迭,出现此消彼长,由盛到衰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我发现:文学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把事情说明白,人们逐渐的把复杂的东西化为简单;高深莫测的东西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大众的口味。 在修改期间的某一时刻,我忽然感到:1.自己的这些修改是为了达标,有名利思想在作怪,这违背了自己所追求的无欲无为的创作状态;2.学习、继承、研究皆很重要,但这不是目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创新﹑要发展; 3.用古时的词牌来描述当今事务,有时感到别扭,实际需要创新和发展。 自己在初创时,完全是以自己对原著的理解来进行的,没有其他的框框;在无欲无为中违背了‘标准化’。我很留恋那种创作状态,于是,我停止了这一修改;并在学习、继承先贤智慧的基础上,保留下来自己在无意中对古代诗词的简化,就是说,另立了规则。 为了和古代诗词区别开来,我将由此规则创作的作品称之为“悟”。悟的规则是:悟名﹑悟的内容﹑句数、字数、平仄音的变化、是否押韵、对仗等均由作者自定。就是说,悟在创作过程中,不受任何表面形式上的束缚,作者可在悟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和翱翔。 当然,悟也有自己的要求:1.悟的意境,既主题思想是否天人合一,是否真善美;2.创作技巧是否上乘,有无创新;3.雅俗关系处理是否得当;4.男女老少、各阶层人士是否欢迎、接受等等。这些是悟的作者要认真对待的,绝非一日之功可成,需要终生不断学习、实践、探索。 自己从新拾回了无欲无为的状态,获得了新的活力。笼中鸟衣食无忧,却失去了在蓝天飞翔的自由。我想:悟以喜人乐见的形式,重归自然,回到人们的怀抱,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难得的机遇。 现将自己修改的,以及新创作的诗词悟作品汇集于此,供大家参考、品鉴,深望予以指导。
谢谢!
唱秉权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二日于金水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