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4-8-23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小王热情、肯干、不怕苦,重活累活他都抢在前。他在副食品柜台,每天为顾客打酱油,称点心、包白糖,对于一个生性活泼的小伙子来说,浑身的劲没地方使。那时候的年轻人都向往着找个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如果能够“挖弄”(即通路子、找门道)到“听诊器”(医院)、“方向盘”(驾驶员),就乐得屁颠屁颠的了。但是,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没有那么多的“听诊器”和“方向盘”的岗位,也不是谁都能“挖弄”到的。
那天,来了一大卡车的货,食品、鞋帽、针织品、日用品......我是营业组长,安排二、三个人守柜台,其余的同事都去商店大院卸货了。小王力气大,他扛起整麻袋的白糖、咸盐来回好几趟,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剩下的货已经不多了,我们就劝下王歇一会,大部分人回到了营业室。汽车驾驶员在营业室旁边的小屋抽烟,小王一看驾驶室没人,好机会啊!当不成驾驶员,摸摸方向盘过把瘾也是好的。他噌的一下就跳进了驾驶室,挂档、踩油门,卡车并没有按他的意愿往前行,而是往后倒,他心慌脚乱,本想踩刹车,却踏在油门。只听见“咣”的一声,卡车的车厢撞碎了厢房墙上的红砖,扬起一片尘土。卡车还在往后倒,往厢房里钻,门框掉下来了,震得瓦片也开始往下掉。卡车后轮碰到了地上刚卸下来的大铁锅,车轮在铁锅的边缘打滑,终于停下了。幸亏刚才卸货的同事都回到营业室了,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小王吓得脸都变色了,一个劲地叨咕:咋回事?咋会往后梢(sao念第四声)的呢?
指导员找到我,要求我们团支部帮助小王。他干活有劲,写个字捂的,就有点困难了,写了几遍都不行,指导员(70年代初的张指导员,不是后来从3营调过来的潘瑛)说他写得不深刻,要我们找他谈谈,好好启发启发,要狠挖思想根源,要上挂(上纲上线)下联(联系自己),狠批私字一闪念,就像写大批判文章一样。小王平时总帮我扛布包、棉花包,点货时又帮我找出了遗漏的布匹,他已经知道错就行了呗,哪能没完没了?我暗示他找人代笔,最后是哈尔滨的知青小田帮他过了关。讲到小田,我想起我还当过一回孔乙己呢!(写于2009年)
后记:2008年8月,我回查哈阳农场参加建场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时,想和小王会会面,可惜,他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至今,他音容笑貌仍在眼前浮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