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9月28日,19岁那年,我们辽阳市一高中68届一年四班八男七女到山村插队,我被同学推举为青年点点长。 这地方位于辽阳和本溪交界处,旷远深幽如一幅古画。地名也很美,有着矿泉的味道,叫甜水。 那时,懵懂的我,并不知道,两年半的知青岁月,不仅强健了体魄,也铸就了我的生命底色。 适应知青角色的转换,有着诸多的无奈。农活苦累,尚在其次。年轻力壮的我们,二、三个月后,基本就适应了。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生了虱子,它们成群结队地在身上爬来爬去,贪婪地吸血。跳蚤更是日夜缠身,令人奇痒钻心。小米粒大小的东西,你根本抓不到它,你刚看到它,没等你抓它、拍它,早就蹦的无踪影了。好在山村的第一个夏天终于来了,我们可以下河尽兴洗澡了。 小山村的夏天风光旖旎。 清晨,村子及周围山峦的上空缥缈游荡着幽蓝轻柔的薄雾,宛如天使圣洁而轻灵的翅膀,又仿佛硕大的青莲当空绽放。妙不可言的晨雾将村子与天空的距离拉近了,似乎伸伸胳臂就能够得着,让人思绪飘忽,有梦幻之感。实在的东西也触手可及。
这天,我们集中到青年点的菜园里起土豆,以赶在头伏前种上秋菜。 贫下中农心疼我们,安排两匹马、一台铁犁和一辆胶轮车配合。两个男生一个赶马,一个扶犁把,启动第一道工序。嘿,犁铧破开垅台之后,比拳头还要大的土豆,圆滚滚地躺在泥床上,闪烁着诱人的光彩。 往土篮里捡土豆美妙极了。年轻的腰身蹲下、跃起,舞蹈般轻盈敏捷。双手在热乎乎的泥土里拾起大地的赐予,泥土的馨香萦绕口鼻,眼前不断有新的惊艳,“哈,好大的个头!”大家相互显摆手中的巨无霸,一个个汗流浃背,满脸喜乐的笑容灿若夏花。 装满土豆的篮子提到马车上,轻轻倒入用席子码成的囤子里,装满了,男同学高喊着“驾驾”,欢天喜地赶着马车往青年点奔去。 同学们的笑声和着马儿的嘶叫、小溪的轻吟在小村里激荡。 我兴奋得泪湿眼角。 想,若不是同学们全力帮衬,凭我的两下子,哪有这样美好的家园?兄弟姊妹滚烫的亲情,给了我多少安慰和激励!为了建设我们的小菜园,同学们给了我多少温暖的支持啊。 还是冬天时,经长桌(用木条搭成的简易饭桌)会议,规划青年点建家的目标和措施,其中包括我们的小菜园要侍弄出样来,确保一年四季顿顿有菜吃。为此,两个男生自报奋勇,不顾天寒地冻,在冬闲时爬山、坐长途汽车和火车,辗转到黑龙江买土豆栽子。俩人各背着一百来斤的麻袋,满身风尘地回到青年点时,乐呵呵地说一路顺利,一点也不累。女生们倾尽所能,精心地制做佳肴,犒劳有功之人;催促他们换下脏衣服,争抢着清洗。大家又起早贪黑地垫猪圈、起粪、倒粪,搞得粪堆像一座小山。菜园施足了粪肥,土质油黑疏松,青菜撒着欢往上窜。路过的庄稼把式看了,啧啧称道没想到知青能种出这么好的菜! 土豆喜获丰收,自然要庆祝。晚上,我们到东、西村口的小溪洗浴后,在青年点的院子里举行了月光晚会。同学们拉起手风琴、弹起七弦琴、吹起口琴,唱起革命歌曲,即兴跳起忠字舞和自由舞。惹得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围拢过来,直闹到月上中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