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古冀州的人及事(4) 以死谏君的比干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东侧的枣强县,是“裘皮之乡”,早在一千多年前的841年,就建有“比干庙”,以纪念、祭奠“裘皮始祖”比干。 据史、志书载,比干曾经在古冀州枣强大营一带久居,发明了熟皮制裘工艺,造福庶民,至今为人乐道。
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官丞相(少师)。 他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 帝辛。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他从政40多年,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 他还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记载,比干“ 强谏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最后只好以死相谏。比干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被纣王害死。终年63岁。 比干死后,周文王说,比干“是故蓍之德,国而神”。 下令修整比干的坟墓,封比干为国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