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香水 于 2017-9-28 15:43 编辑
“全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苹果飘香时。”值此喜迎祖国六十八华诞之际,我再次应邀出席一年一度的寒富苹果采摘节。面对漫山遍野压弯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满怀喜悦进园采摘的城乡民众,不禁使人回忆起培育苹果新品种的艰辛历程和苦辣酸甜的滋味……
1975~1976年度的周期性大冻害,毁灭了优质大苹果栽植北界新发展起来的苹果园。好不容易由辽南引进辽北的国光、元帅等苹果树,有三分之二被冻死,留下的植株也都残缺不全;尤其是刚刚从国外引入的优良品种“富士”,损失更加惨重,已经进入盛果期的结果树,成百上千株全部被冻死。
正是文革后期,经历下放劳动接受“再教育”的果树科技工作者,面对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忧心忡忡但不忘初衷,自发将“冻害调查组”改成“抗寒育种协作组”。1978年初,他们趁“科学春天”吹来的强劲东风,匆忙的脚步,踏遍了渤海湾苹果优产区。携带刚刚采集到富士、胜利、葵花等20多种“父本”的花粉,风尘仆仆地赶到辽宁最北端的西丰凉泉果园,为生长在当地树体抗寒而果实极酸的“母本”树——东光,进行人工杂交授粉。
到了秋天,经过人工授粉的苹果树上结出了杂交果实。协作组成员按自己授粉时标注的记号,分别收获自己培育的“金娃娃”,将她们小心翼翼地运回到下放劳动的地点,精心采取那些蕴藏着父本“果实甜型”和母本“树体抗寒”基因的种子。 当和暖的春风又一度绿染塞北大地的时候,苹果园的杂种圃里,长出了近万株各具特色的杂种实生苗。经过三年“斯巴达氏”的抗寒锻炼,经不起寒冷考验的“娇生儿”被淘汰了;只有那些细胞核内保留有抗寒基因、生命力旺盛的杂种实生苗,才顽强的保留下来。
到了1985年,经过抗寒淘汰和预先选择的杂种实生苗,已经走完了生命周期中的“童年时代”,陆续开花结果了。面对一批批开花结果的苹果实生树,育种工作者像莳弄婴儿一样爱不释手。春天顶着风沙,夏天冒着酷暑,年复一年,夜以继日,坚持在田间观察记载,对比取舍。又经过三年的连续筛选与品评鉴评,第一批入选的两个新品种,破天荒地综合了父母本的双重优良特性,树体抗寒性超过黄奎,果实品质超过国光相当于富士。根据20多个区域试验基地连续几年的对比观察,顺利通过了省级品种审定,连续荣获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惊喜不断,好事成双。又过了10年,他们又从品种对比试验基点,再次筛选出综合优良性状超过已获国家发明奖的新品种——寒富。 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全国重点开发推广项目。
经历了20度春风秋雨,终于用心血育成果实品质相当于世界高档次水准、树体抗寒适于北方冷凉地区的“寒富系列苹果新品种”,适宜栽培的区域由南向北延伸了200公里,填补了建国以来苹果抗寒育种的空白。可以在东北、华北、西北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亚寒冷地区栽植,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接着,国内主要报刊纷纷跟进报道,香港《大公报》在“大江南北”专栏显著位置,刊载了驻辽宁记者署名文章《优质苹果超富士》。报道说:“抗寒系列苹果新品种的育成,必将引起苹果栽培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
秋阳沐浴着塞外寒地百亩连片的苹果园,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刚刚出席省科技颁奖仪式的新品种第一育成人,一大早就来到苹果育种圃,亲自接待来自来自全国各地的苹果育种家、栽培家以及专程前来咨询、引种参观的人群。人们对优质大苹果疆界以北的大漠边缘,竟能生长出优质高产的苹果感到十分惊讶。新品种育成人生动幽默的解说和答话,给前来取经的学者和实践家注入了无限的信心和希冀。
时间又过了20年,寒富苹果的栽植范围已经遍布“三北”地区,并且引种到世界苹果带的北线。辽沈地区已经连续出现了寒富苹果第一乡、第一县、第一市,栽植苹果树的果农依靠每年出售苹果的收入,就可以购买一辆高级轿车,盖一栋二层独楼。2016年金秋时节,富裕了的寒富苹果专业村动议并经上级政府支持,在集体楼群中心拓建了休闲广场,并在广场显著位置矗立起一座“寒富苹果之母”铜质塑像。正像几十年一贯支持开发推广寒富苹果的离休老市长说的那样:“论文写在塞北大地上,丰碑树再在果农心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