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6096|回复: 94

分享精彩故事;最后的知青兵(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31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四海 于 2017-7-31 07:47 编辑


老康,16岁金三角参加游击队,18岁他端着机枪站着打,一颗子弹飞进枪筒,机枪当即爆开,他的眼睛马上瞎了,手像参差不齐的锯齿!在金三角战斗了20年,回来后像对待战争一样来对待生计,想法谋生,从他大大的墨镜框中露出的黑洞洞的眼眶,我感到辛酸!

56岁的康国华独自住在昆明市某印刷厂宿舍五楼的一个单元房里。康国华走路腰杆挺直,不用拐杖,除了宽大墨镜背后深陷变形的眼窝,几乎看不出是个盲人。

37年前,康国华在缅甸以知青战士的身份参战。那天夜里,康国华就像他的偶像,电影《英雄儿女》里的志愿军战士王成一样,怀抱轻机枪,跳出战壕,不顾一切地往山下的敌军扫射。

英勇的康国华变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一颗枪榴弹直接命中了他怀里的重机枪,剧烈的爆炸将他炸飞回了战壕。

浑身是血昏死过去的康国华奇迹般地没死,却被炸烂了半边脸,失去了双眼、两颗牙齿和两截手指。

康国华的英勇为他在缅甸赢得了政治资本,官至缅甸中央医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被称为缅甸的“保尔柯察金”。

如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早已结束,缅共也变成了历史名词。康国华用双眼换来的政治资本突然间变得一文不值。

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与缅甸奈温军政府的政府军争夺对整个缅甸。

缅共的战争获得了北京的支持,并被认为是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战争同时吸引着国界对面下放在云南的知青。大批知青在默许和帮助之下,偷偷越过边境进入缅甸,加入人民军与政府军作战。

在缅甸从军的中国知青们
他们包括昆明、北京等城市下放在云南的知青、中缅边境云南本地知青,以及少数下放在甘肃、内蒙、新疆的知青。

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更没有人知道康国华曾经是缅共人民军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

康现在只是个住在女儿家里,靠每月250元低保生活的盲人。

到缅甸去革命

康国华去缅甸革命,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不准革命”。

1969年初,知青康国华从昆明下放到腾冲高黎贡山脚下插队。到腾冲农村才半个月,康国华就听到了人民军欢迎知青的消息。

在缅甸从军的中国知青们
康喜出望外,似乎看到了一扫在中国的耻辱,改变全家命运的机会。

康下乡前曾经报名参加红卫兵,因为是资本家的儿子而遭到拒绝。康引用毛泽东的话据理力争,却被四个红卫兵围着打了一顿。

康的父亲解放前从学徒辛辛苦苦做到工厂主后,在三五反运动中被打成黑资本家,全家遣送下放到了滇西的一个偏远公社。

中国的“不准革命”和流放令康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同样是共产主义革命,康决心在缅甸的战场干出比中国的红卫兵更红的事业来。否则,康怀疑全家永远也别想再回到昆明。

康约了两个同学步行、泅渡,向中缅边境的芒海进发。途中,康看到山路边的巨石上刻着巨幅标语:支援世界革命,直接支援缅甸革命。

康看到后,很得意自己领会了政府的意图,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边境的兵站里,康国华被登记了详细信息,但这一次没有人问他的家庭出身。同行的两名出身“红五类”的同学则在半路上放弃了。

1970年1月,康的战友蔡伟也在往缅甸进发。昆明知青蔡伟也是资本家的儿子。蔡的哥哥在批斗中被打断三根肋骨后服毒自杀,母亲和妹妹则被疏散下放到自己身边。

蔡看不到全家在中国的出路,打仗同样成了他幻想为家人拼一条生路的机会。

与康国华和蔡伟不同,战友常春光的出身则高贵得多。

常春光原本住在云南省委大院。其父曾经是延安中央警卫团成员,南下解放云南的干部,如今被打成“走资派”后关进五七干校。

1969年12,常春光好奇地看到中缅边境国界对面一群头顶红帽徽,胸佩毛泽东像章,挎着解放军武器的军人。

常春光被告知,他们是中国支持的人民军,正在从事解放缅甸的革命战争。这令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常决定去缅甸参战,用牺牲来证明自己的革命血统,避免全家被专政的命运。

当月,常春光带着另外一名知青偷偷跑出生产队,徒步到达边境的遮放。

在遮放的108医院,常春光见到了同样出身优秀的好友梁晓军。梁已经在缅甸参战了。政府军的一颗子弹从侧面打穿了他的两腮,令他躺在了医院。

战斗电影与政治学习


在缅甸参军的康国华
康国华在缅甸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就因为勇猛而荣立三等功:打完10发子弹后,康第一个冲了出去,扔出手榴弹,然后迅速卧倒。

康听见爆炸声中对方的惨叫,于是顺着声音冲上去继续射击。

康说,在中国战斗电影看的太多了,深深印刻在脑子里,冲锋起来根本不用学,就像天生就会一样。

勇猛成为知青战士的共同特征。一支以知青为主的英勇却伤亡巨大的部队,特务营侦察连,甚至号称“不硬的骨头不啃,不艰巨的任务不给”

勇猛的背后则是满脑子战斗英雄们的高大形象。

这些形象来自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或是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知青们参战前的绝对偶像。

常春光主动要求加入了特务营侦察连。

常的脑子里也全是战斗电影。他至今记得,知青们打仗都是挺着胸膛,半个胸口露在战壕外面——这令他们在很多年后被嘲笑为世界战争史上唯一挺着胸膛打仗的部队。

但常在第一次战斗就发现了电影和现实的区别:一番对射之后,常挺起胸膛想看看密林深处对方的枪从哪里打来。一名老兵赶紧让他躲到树后面卧倒。

一阵重机枪响过,常春光刚才探身的地上已被子弹打出了一条沟。

常春光的英勇令其担任了班长。一次战斗中,常春光头部被弹片击中,鲜血染红了双眼。常心里一横,既然受伤,不如冲出去和敌人拼命打死算了。

常抄起抢就要跳出战壕冲出去,被四名战友死死拖住,用担架抬了回去。

战斗异常紧张,政治学习也不比中国轻松。

每天早上,常、康和战友们面对北京的方向,手持毛泽东语录,高呼“祝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祝缅甸共产党主席德钦辛身体健康”。

晚上各班召开班务会,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战斗间隙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则从未中断。

中国派出的顾问团和缅共东北军区领导经常在战斗间隙为知青们做形势报告。

与电影相比,顾问团成员则是知青们现实中的偶像,包括解放军13军英雄师37师师长安玉峰。

偶像们告诉知青,无产阶级是不分国界的,你们的行动就是无产阶级行动。

但战士们还是发现了政治宣传、马列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常春光发现被俘的政府军士兵同样是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生存而参军。

常的另一个疑惑的是,缅甸盛产大米,农民的日子比大陆农民过的更加平和安稳,看不出有变革或革命的要求,也没有常想象中的阶级觉悟。

尽管当地也有土司、山官,但看不出明显的阶级压迫,农民们也没有想去消灭他们。

常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来拯救缅甸百姓的,还是来添乱的?

康国华也曾有类似的疑惑。一位缅甸老农叹着气告诉康,“人民军好是好,只是牛打架伤田埂,你们当兵的打仗,我们老百姓吃不消啊!”

仗打多了,康国华甚至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逐渐产生了兴趣。

政治的变幻莫测加剧了这种疑惑。

1971年9.13事变之后,常觉察到北京外交路线的调整。这一年,缅甸军政府领导人奈温在北京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此后,缅甸政府军用军用飞机撒下大批传单。传单上印着毛泽东与奈温握手的照片。

在这之前,陪在毛身边一起登天安门城楼的则是缅共领导人德钦巴登顶——毛泽东和谁在一起,对知青们来说太重要了。

常春光有些动摇了。但缅共和顾问团的宣传成功地说服了他:中国政府和缅甸政府是政府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缅甸共产党之间是无产阶级兄弟党之间的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9 收起 理由
大海那边 + 3 相当可爱!
池州冰心 + 3 赞一个!
阿强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31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每月250元低保生活的盲人”这句,就知道这篇文章缺乏真实性。问好四海!
发表于 2017-7-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四海大哥的佳作。上午好!

点评

问好强哥!  发表于 2017-7-31 10:07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 发表于 2017-7-31 09:24
欣赏四海大哥的佳作。上午好!

阿强朋友祝您上午快乐!

点评

不公平,我先跟帖您不回。  发表于 2017-7-31 10:10
发表于 2017-7-3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缅共,支持柬共,支持泰共,支持菲共,支持马共,支持印尼共……支持丗界革命,支持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这是中共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

点评

遥握!  发表于 2017-7-31 10:10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真真 + 3 大哥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3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别山城,
    不知多少年啊,
    留恋的故乡.
    盼了又盼,
    不知多少天啊,
    梦中的家园.
    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美丽的山城?
    飘流的白云,
    西去的东风,
    请你带去我的思念......
          摘自"知青之歌"   

点评

遥握!  发表于 2017-7-31 10:10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真真 + 3 大哥好!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7-7-31 08:59
我看到“每月250元低保生活的盲人”这句,就知道这篇文章缺乏真实性。问好四海!

哈哈哈哈,对不起,下次改!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真真 + 3 相当可爱!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7-7-31 08:59
我看到“每月250元低保生活的盲人”这句,就知道这篇文章缺乏真实性。问好四海!

我相信故事的真实性,有太多的话在网上不能讲!当年很多知青为了想当英雄,选择了这条路!
发表于 2017-7-3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海 发表于 2017-7-31 10:47
我相信故事的真实性,有太多的话在网上不能讲!当年很多知青为了想当英雄,选择了这条路!

您说“当年很多知青为了想当英雄,选择了这条路!”这个不假,可具体内容被网络改得面目全非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7-7-31 11:28
您说“当年很多知青为了想当英雄,选择了这条路!”这个不假,可具体内容被网络改得面目全非了。

咱们国家太大,什么想不到的事都有,这里农村低保户每月才一百多元。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1 0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