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082|回复: 33

[文化散论] 冀州的10个“少有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5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7-7-15 05:45 编辑

冀州的10个“少有民俗”



      作者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土生土长,曾经在区(县、市)领导机关的办公室工作多年,跑遍全区乡村,而且,偏爱民俗研究。
       作者发现,在冀州乡村,有一些“少有民俗”。所谓“少有民俗”,就是就全区而言,不普遍、只是在“少有”的小部分村庄存在的习俗。
       ----无字联。冀州的一般民俗是,人去世后,在丧主家中的大门口、住屋门口的门框上,要粘贴对联,用白色的纸,写黑色的字。而北漳淮乡北漳淮村,丧家对联,是“无字联”,即只粘贴上、下、横3块对联似的白纸,不书写字。究其原因,回答是:“1.无言胜有言;2.再好的词语,也难以表达逝者家属的悲痛心意,干脆不写。”据了解,全区400多个村庄中,只有这1个村有这个习俗。
        ----圆坟坑。冀州的一般民俗是,人去世后,土葬前,需要挖“坟坑”,“坟坑”如同棺木一样,是长方形,比棺木略大。而冀州镇黄沙村,是挖“圆坟坑”。作者询问该村老者,为什么“坟坑”一般都是长方形,你们却是圆的?老者的解释是:人死后,要“归西”“去西天极乐世界”,因为“天圆地方”,天是圆的,所以,是“圆坟坑”。据了解,冀州有这个习俗的,只有这1个村。
        ----等亲。冀州的一般民俗是,结婚时,新郎及男方部分人员要去女方家去“娶亲”,而南午村一带方圆10多里内,却是“等亲”,即男方去女方家去“娶亲”时,去车、去部分人员,新郎不去,新郎在自己家等着新娘。“等亲”的原因,源自旧社会的“男尊女卑”,认为男大女小、男贵女贱。高贵、富有人家,要求“等亲”。女方也认为,闺女是“泼出去的水”“人家的人”“侍候人的人”,就得听男方的。“等亲”的习俗,现在基本没有了,一般都改为“娶亲”啦。
    这一民俗,在民国以前就存在。那时,既有“娶亲”,也有“等亲”。
       ----众多“送饭人”。冀州民俗,在结婚的当天,新娘的家属、亲属中有一些人,要去新郎家,称谓“送饭人”。“送饭人”带去家属、亲属给新娘的“填箱礼”,即祝贺新婚的“份子钱或物”,同时,参加结婚典礼仪式。
      冀州的一般民俗是,“送饭人”6人、8人、12、16人不等,而码头李镇付官村一带,去的“送饭人”众多,达到几十人,讲究是新娘的家族,每户至少有1人。究其原因,一是显示新娘家族大人多而且团结,二是显示新娘家人缘好。目的是,告知男方,新娘嫁过来后,不容欺负。
       ----饮食忌“dou”音。冀州人的饮食,一般禁忌比较少,而少数村庄的农民,结婚、祝寿等等喜庆时的饮食,忌讳带“dou”音,比如豆腐、花生豆、豆角、豆包,等等。说是,一家人、亲戚、朋友,不能斗争、争斗。
       ----下午上坟。冀州的一般民俗是,在清明节或者人去世后,人们到坟茔去祭奠,大都在上午去,而李瓦和魏屯一带的村庄,3年以后的老坟,上坟的时间,是下午。(3年以内的新坟,上坟的时间,是上午。)为什么不是上午而在下午呢?有人回答说,是因为,在以前,交通道路差、交通工具很落后,主要靠步行,少数人家才能坐牲畜拉的车或者骑毛驴。亲戚们一起去上坟,集合齐需要时间,往往到中午了,还有到不了的,为了集合齐人一起去,只能是下午了。多年来,这个习惯就沿袭下来了。
       ----死人后放鞭炮。冀州的一般民俗是,人去世后,在治丧期间,烧纸钱、点蜡烛和香,不放鞭炮,而吴吕一带的部分村庄,在治丧期间,无论在家,还是在坟茔,都要放鞭炮。老年人说,是为了祛邪。
       ----停灵多天。冀州的一般民俗是,人去世后,停灵时间为3天。停灵,即人去世后至出殡、下葬这段时间。魏屯一带村庄,停灵时间,一般5天,也有的7天。其他村庄,个别的人家停灵5天。停灵多天,一是表示家属思念,二是尽量等在外地的亲友前来。
      停灵时间5天至7天,甚至更长时间,新中国建立前,在冀州全区广大农村都流行,不过,那时只有富有人家,为了显示富有和摆谱,而停灵多天。一般人家,停灵3天。
       ----斜嘛街和房。冀州农村及城镇的街道和房屋,有史以来,其方位都是讲究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而却有1个村庄,街道和房屋均为斜嘛的,这个村是门家庄乡西赵家庄村,人称“斜嘛赵家庄”。
      该村,以前街斜、胡同斜、房屋也斜。街、胡同和房屋都是“向荫”斜,即以正常、端正的东西街道、胡同为标准,西头往北、东头往南斜嘛。斜度大约在45度左右。住在该村的斜嘛房屋内,人们会感觉到,天“亮”得晚,“黑”得也晚---落太阳后,还觉得天“亮”不黑哩。在正常、端正的街道、房屋看,中午12点时,太阳基本在正南方向。而在“斜嘛”赵家庄看,太阳在误认为的正南方向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该村街道和房屋“斜嘛”是如何形成的呢?据庙碑记,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距今600百多年前,赵氏由山西洪洞迁来建村。该村是依河而建。因滹沱河在该村村北,是“向荫”斜嘛,故该村就成了“斜嘛”村。
     据老人回忆,1944年春天,一小股日本鬼子从王口去堤北桥村,需经过赵家庄村。在村边查看军用地图时,地图上竟没有这个村。派人往村瞧,一看街道斜嘛,而且街道、胡同都不直。鬼子怕吃亏,没敢进村,从村北绕着走了。事后,在日本岗楼做饭的赵家庄人赵成锁说,因为街道斜嘛,街道、胡同都不直,净拐弯,日本人画不了这样的图,干脆连这个村也没画上去,使赵家庄人躲过一场灾难。
      1966年,邢台大地震时,该村受到影响,房屋毁坏严重。震后,重建房屋时,将街道、胡同和房屋进行调整,更改得正常、端正了。不过,至今仍有约不足10%的房屋如以前一样斜嘛。
      该1966年以前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所有街道、胡同都不直,不直通村外,两头都拐弯呈“s”形。形成原因没人说得清。1966年地震后,重建村庄时改变了这一状况。
       ----“立夏节冀州全区400多个村庄中,只有西王庄乡西王庄村1个村,年年“立夏节”。过“立夏节”,为的是,祈求神祗保佑,农作物免受自然灾害。
    据传,以前某朝代,西王庄村连续多年遭受雹灾。某年,王母娘娘给该村一位九旬老翁托梦,告诉他,“你们村要四方建庙,立夏祭神,可免灾,雹不行,五谷丰登。”次日,老翁急忙召集各族长开会商议。商议后,立即行动,在村子东南西北四方,筑建了4座庙,供奉风雨冰雹诸神。自此,该村每年立夏日开始,过“立夏节”,4座庙1座庙主祭1年,轮流在庙处祭祀神灵,举办庙会,每次庙会5天。庙会除去祭祀神灵外,还举办物资交流会,冀州、束鹿(今辛集)、新河、宁晋4县商贾前来出售生产、生活用品和各种饮食,方圆百十里的百姓踊跃参加。再就是,唱大戏,1天“三开箱”,即上午、下午、晚上各演3场戏。
       据说,自从过“立夏节”以后,西王庄村再也没有遭受过雹灾,所以,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如今,流传数百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6人气值 +24 收起 理由
京青 + 3 赞一个!
素魄 + 5 受益匪浅!
蒲公英 + 3 赞一个!
香水 + 5 受益匪浅!
红红的太阳 + 5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冯以农老兄评分鼓励、赐评!互相学习交流。
双休日快乐!
发表于 2017-7-15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您的精彩主题佳作,祝天天温馨快乐!
发表于 2017-7-15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的精彩佳作!上午好!
发表于 2017-7-1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文大哥介绍:冀州的10个“少有民俗”!
遥祝您:幸福夏褀!

发表于 2017-7-1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乡风民俗,各有忌讳——欣赏冀州的10个“少有民俗”!
发表于 2017-7-15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文字虫老师介绍《 冀州的10个“少有民俗”》各地的民俗风情各有特色,很多趣闻丰富多彩,素魄长知识了!
发表于 2017-7-1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谢谢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红红的太阳、香水、蒲公英、素魄、京青评分、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延缘缘 发表于 2017-7-15 07:22
老师上午好,欣赏您的精彩主题佳作,祝天天温馨快乐!

谢谢关注、赐评、问候、祝福!互相学习交流。周日快乐、天天好心情!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19 1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