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阎立诚 于 2017-5-29 20:25 编辑
六十年后再访大世界
此照片来源网络 还是五十年代,我刚刚到上海就慕名到大世界游览。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引你发笑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的一组哈哈镜。以前进入大世界真的是吃喝玩乐样样有。一间一间的小房间里有各式各样的舞台。唱越剧的,唱京剧的,唱沪剧的,玩杂耍的,西洋镜,说评书的,玩杂技的,唱独角戏的,几乎无所不有。 几个月前听说大世界恢复了,我抱着好奇心想到大世界看看现在的大世界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实在没有胃口专门一个人跑到大世界。我们楼每年春秋两次的旅游活动,今年上半年就组织大家游览大世界。我一听很高兴,就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我想现在的大世界应该比六十年前更好玩了。 五月二十二日早上八点半,车准时出发,一个小时就到了大世界。看看门口有大约五六十人在排队等候进入。我们是集体票,所以优先进入。一进门保安怕大家排队一起看哈哈镜,就叫我们先上四楼。 我们也怕挤,所以就到四楼参观。进入四楼这里的“序言”介绍说【是明清时代的——衣、食、住、行、农、工、育、乐、卫、什十大职业。】序言还说:【其中不乏出人意表、稀罕妙趣的古老行当。是弥足珍贵的非遗瑰宝,极具有教育文化教育意义。】
介绍360行非遗行当前都有小诗介绍。如卖老鼠药这样一首小诗写道:“树边小石祈年社,声鼓吹螺赛伯公。薰鼠若能供荐福,伯公当保一年丰。”还有卖鸡毛掸的也有一首诗曰:“鸡毛作扫售城乡,威爱轻灵用最忙。长短配成藤竹柄,漆胶线扎制精良。”如此这般这一个大厅里都是这样的三百六十行的介绍和小诗。值得表扬的原创者的构思。但那么小的字,又有那么多的行业也只能看几个就够累了。 走到非遗主题展竟然有敦煌壁画的复制品。不知设计者把千里以外的敦煌瑰宝放在这里何意?我们走到4楼尽头见许多人排队看三D电影,走近一看一块告示牌上面写道:“大约需要等候120分钟”。看看有一二百人在排队,每次放进大约十四五人左右。我是个好奇的人来了就排吧。看看大世界导游图介绍——似乎倒有一番看头“作为国内首个”非遗“全息声演艺空间,非遗剧场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局限,结合前沿全息声和电子声场技术。全场120余个顶级音响布阵,带来全方位360度沉浸式体验。首期非遗剧场联袂呈现频危创新舞台剧,民谣古乐,肢体艺术,哲学文化等精彩内容。展现丰富多样的跨界表演艺术。”看了这个介绍想想排个一小时也值得。于是就耐心的排队等候。大约不到一小时,队伍已经到我们进场了。我抱极其美好的愿望进入剧场。哪知所谓剧场,就是带了立体眼镜进入一个没有座位沿墙壁站立的不到一米宽的走廊上,面前就是大银幕。工作人员解释里面的场景。我非常愚钝,还没有听清楚,更谈不上理解“丰富多样的跨界表演艺术”已经结束。我只在银幕上看到有热气腾腾的包子,有穿旗袍的女士,有新民晚报的叫卖声。不到六七分钟就看好了。这就是上面所说的“非遗剧场联袂呈现频危创新舞台剧,民谣古乐,肢体艺术,哲学文化等精彩内容。展现丰富多样的跨界表演艺术。”观者大呼上当!
上过当也就吃了个哑巴亏离开了四楼来到三楼看到的是非遗美食,所谓非遗美食也不过就是那,豆腐花,葱油饼,煮玉米,酒粮圆子,冰糖葫芦之类。由于都是市面上常见的食品,价格比外面要高出许多。但到了饭点胃的生物钟要进食了,无奈只好为“非遗”食品贡献了。外面两三块钱的葱油饼卖八元,也要了一碗豆腐花五元。我们吃过之后,就看用糖稀制作的蝴蝶之类的作品,我看到老艺人精彩的表演并拍制了录像。然后就直截到楼下看久违的哈哈镜了。我们在哈哈镜边留下了几张自我嘲笑的矮矮胖胖的照片。
离开乘车回亲和源还要一个小时,只好到外面大舞台前听听戏剧。这是某个沪剧团在演唱沪剧小白菜。那个音响不敢恭维,那么熟悉的剧情,居然假如不看字幕,一句唱词也听不清楚。我们只好在整个大世界除非遗食品那里有几张凳子可以休息,只有这里可以坐坐。我们在那吵闹的大喇叭声音下“闭目养神”。说实在的大世界给我留下的不是最美好印象。反而怀念旧日的大世界那一间一间的各种剧目和杂技表演。可能是本人没有艺术细胞,欣赏不了较为高深的“非遗”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