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3656|回复: 19

[史海钩沉] 上世纪的一位模范村支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6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7-5-16 06:20 编辑

上世纪的一位模范村支书


      张世荣1921~~1990年),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松篱村人。他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上世纪40年代农业生产互助组起,担任村干部40余年,其中,当村党支部书记30年。1958年曾经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获奖章1枚、英雄牌钢笔1支。1964年,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北方棉花生产座谈会。

   奖章           
                                                                                 背面



发展生产,全县先进
      张世荣当村干部,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务。
    他在全县较早地组织52个分散的农户成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随后,又发展为全村村民加入的初级、高级农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互助合作,发展农、副业生产。
      1955年,他组织在村北打了1眼铁管深机井,为全县第一批(3眼)。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组织村民平整土地、发展水利、建设方田、植树造林,发展副业。尤其在发展副业和兴水利,打机井方面,一直是全县先进、全公社(今乡镇)最好。从60年代末开始,他就组织村民,大力开展副业生产,先后建立了橡胶厂、轧胶厂、电器开关厂、跌落保险厂等企业,年收入40多万元,当时为全公社20个村之首。他们“以副养农”,打机井40多眼,数量曾经是全公社其他19个村的总和。他还组建试验场,坚持科学种田。因此,他们村在全县较早实现了“旱地变水田”,村里的粮、棉产量和农民纯收入位列全县前茅,50年代,是冀县(今冀州区)“社会主义建设‘五面红旗’”之一、六七十年代的“学大寨”先进典型。
    因为,村里工作搞得好,村民生活水平高,曾经有一段时间,附近村里的姑娘都愿嫁入这个


注重民生,关心群众
      张世荣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关注农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他就组织修筑了个礼堂,规模为当时全公社最大。不但为村民提供了文化生活场所,而且,方便了公社较大型活动。
      他同时组建起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编演文艺节目和戏剧,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他在全公社最早安装了自来水,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吃水、用水。
    他时刻关心着村里的五保户和贫困户。1963年,他们村遭遇特大洪水,全村房屋大部分倒塌。洪水后,他组织首先把10多个五保户和贫困户的住房修盖好。几十年来,每遇阴雨天,他总是组织干部们,一家一户地查看五保户和贫困户的住房情况;每年春节前,他总是组织干部们,逐家逐户地到五保户和贫困户家送慰问品、了解情况。有一年,他与干部们一起慰问五保户和贫困户,大年三十的中午饭到了下午2点多钟才吃,全家人只好等着他。


不忘本色,参加劳动
      张世荣当村干部几十年,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他几十年的形象是,家做衣裤家做鞋,头裹白毛巾,肩背粪筐。无论工作多么忙,年龄大后,体格多么累,也要坚持每天到地里看庄稼、干些活儿。许多老人难以忘记,60年代时,他与在村“蹲点”的副县长殷喜顺一起,专门挑挖粪圈的活儿来干。当时,挖粪圈是农村中公认的最累最脏的。
      这张照片,是《衡水日报》刊发的他的照片。



公而忘私,一心工作
    张世荣几十年如一日,一个心眼工作,把私抛弃到一边去。   
    他当村干部几十年,家务活儿都甩掉啦,全靠母亲和老伴。他每天都是上午、下午、晚上“三开饷”去工作,在家里只是吃3顿饭、晚上十一二点后来睡觉。有个头痛感冒的小病,也坚持出去。他老伴说:“家只是他的个旅店。”他母亲去世和几个孩子婚嫁期间,都没有放下村里的工作。
   上世纪60年代,村里有1户人家,男主人故,女主人拉扯着4个小孩子,最大的孩子也不满10岁,生活十分艰难。他组织全村人捐献,帮助该家生活。当时,他家人口多、劳动力少,生活也不太宽裕。一天晚饭时,与家人商议捐什么时,大家正在考虑,他看到正在上中学的二女儿穿着一双不很旧的棉鞋。就说:“捐这双鞋吧。她家孩子可以穿。”让二女儿脱下来,急忙拿着去了大队部(今村委会办公室)捐了。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好转,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拆了旧土坯房,盖了新房。当时,他一家7口4代人,住着3间土坯北屋和1间小南屋,1983年也想翻盖一下房子。
    他明白,那时,谁家盖房,都是乡亲们帮忙干活儿。他考虑到,一自己是老村书,要盖房,估计全村人都要来,二当时正是“农忙”。为了不影响生产,也为了不给群众添麻烦,于是,花了200元钱,把翻盖房的工程承包给了他村的建筑队。


严以律己,廉洁终生
      张世荣终生严以律己,一尘不染。到如今,人们都说:“他有4个‘从来没有’”
      1.村里村民,包括他们张姓家族,有红白大事,他一定帮忙,但是,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在人们家里吃喝过。
      2.村里副业比较好,吃喝招待比较多,他从来没有参加过。
      3.当时,人们生活比较差,但是,招待打井人员比较好,一般都是吃大饼卷肉、馒头炖肉。他们村打井很多,他从来没有在招待打井人员的伙房吃过饭。
      4.他从来没有收过礼。“文革”时,有一在北京工作的“遣返”人员,为了感谢他对自己家庭的照顾,并且,很敬重他的人格,回京前,去他家欲送1小盒茶叶;一村民获批一块宅基地,为感谢欲送给他母亲一包点心,等等,他都是坚决地予以拒绝了。
     1976年,他正在当兵的唯一的儿子回家结婚。他考虑到,当时,村里婚事大操大办的风气有所抬头,自己是村里的老支书,儿子结婚,应当带头节俭办理。于是,提前开了家庭会,确定,隐瞒婚期,不通知亲友,不通知乡亲,悄悄举办个小仪式就行了。结果,在儿子结婚时,全村300多户人家,包括张姓本家族的“随份”一份也没有收。
      他嗜茶,几十年,总是从自己家带茶到村办公室喝。
    他的5个子女回忆说,父亲虽然是具有一定荣誉和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但是,因为他公而忘私,谁也没有“沾他什么光”“得他什么好处”,有时,还“受些委屈”。但是,“他老人家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使我们终身受了益。”
    上世纪70年代初,县里从农村“招工”,被“招工”的人,就能够“农转非”,即吃“农业粮”转为吃“商品粮”。在当时,这是千人想、万人求的大好事。
当时,公社领导照顾他的大女儿一个指标,并且,通知了他大女儿。孩子也准备好了自行车、被褥、衣服等等,第二天就要去码头李油棉厂报到上班。
    他因为外出开会、工作忙,原来不知道这件事。他在大女儿去报到的头一天知道后,极其耐心地给老伴、孩子做工作,“村里生活困难的很多,应当给最困难的家庭子女‘转非’,我们让给他们吧。”他毅然把自己大女儿的“转非”指标让给了他人。直到如今,被‘转非’人的一家,对他的恩德仍然念念不忘。
    图为当时《衡水日报》刊发他事迹的报道。



群众爱戴,葬礼隆重
      1990年,张世荣因病去世,由乡政府主持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县里领导同志和本公社各个村的代表参加。追悼会这天是正月初十九,村里的高音大喇叭,播放哀乐持续了半天的时间。那时,刚刚下过大雪,街道十分泥泞,一大早,村民自动组织起来,垫土、平整了出殡所经过的街道。村里的年轻人,坚持了“高抬”棺柩送葬。许多中老年妇女,自发地为他送来自己叠的“金银元宝”,还口中念念有词:“你一辈子不收礼,这次得收着。”那天,虽然街道泥泞,天寒地冻,但是,全村人男女老幼倾巢而出,参加追悼会并送葬到坟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5 收起 理由
素魄 + 5 赞一个!
红红的太阳 + 5 大赞!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5-16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精彩佳作!早上好!
发表于 2017-5-16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模范村支书,真正的好人,人民都记在心里。
发表于 2017-5-1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文大哥上传正能量文图并佳作:上世纪的一位模范村支书——张世荣!
谢谢上传!遥祝您:幸福康乐!
发表于 2017-5-1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的佳作。上午好!
发表于 2017-5-1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世荣是党的好干部。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真真、 红红的太阳评分、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潮 发表于 2017-5-16 06:23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清晨问好!

谢谢关注、留评、问候!互相学习交流。早上好、天天乐!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潮 发表于 2017-5-16 06:23
欣赏拜读老师佳作。清晨问好!

谢谢关注、留评、问候!互相学习交流。早上好、天天乐!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17-5-16 06:54
欣赏朋友精彩佳作!早上好!

谢谢关注、留评、问候!互相学习交流。早上好、天天乐!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19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