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龙池人 于 2017-3-24 19:45 编辑
茶话稻草 稻草在过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大则砌房造屋,需用它来代替现代的琉璃瓦。小则床上取暖用它代替如今的电热毯。更有造纸,烧饭、编织草鞋等等都离不开稻草。 稻草盖房子有二种;一是散盖,二是草扇。但散盖的屋面材料有椽子,竹网。草扇房不需要竹网,而且椽子可适当疏一些。编草扇是用一根如扫帚柄粗的小竹子,抓草;约2公分粗“小把”、将小把草根部放在小竹子根部、伸岀约5公分再抽岀约5至7根、将小把扎紧,以此程序一把一把往前延伸,直至整根小竹子编完。这样,一件草扇完工,根据所需用量编织相应数。 记忆中,用稻草编织米桶来装米,宜兴方言讲“扎米蒲”、烘蒲、给幼儿冬天取暖,磕头用的蒲折头(拜垫) 。这些稻草工艺品,看似粗陋实很精细。编织前,精选青白干透的稻草,抽其草芯把它扎成,约近1公分粗的若干小把子。接下来用一种工具——竹穿针。即把长20公分左右的小竹子,一头削成舌尖形。用这“穿针”插在小把子中三分之一处,然后用约10几根稻草,称谓“扎把”塞在竹穿针竹筒里,便于“扎把”另一端穿过“小把子”起头勒紧它。以此类推重叠成桶的造形。按照此番工序,可编织各式各样的器具。 更为有趣的是,用稻草扎“草人”叫它站在广野里,吓唬麻雀野兔等小动物来遭踏农作物。这工艺很简单,只需一把于人胸围粗的稻草,上中下分3处用草扎紧,上部打个结算是头形、中部分岀左右手、下部分岀左右脚。“草人”正身和脚手中间,都插上小竹子作为“主骨”。然后就帮它穿衣戴帽并手握一巴焦扇,风雨无阻24小时制“站岗放哨”。 后来,用稻草轧成粉作为猪的饲料。再后来,村上没人养猪,稻机械化收割了,人们不在乎稻草,仍长在田里,就一把火“成灰还耕”。 如今,随着时代步伐,稻草工艺品,也发生了转机型的变化。从网络上看到,用稻草编织成栩栩如生的人、牛、马、骆驼、枱凳等多种动物和器具,由此看来,稻草仍有一定的市场,还待人类去挖掘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