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4049|回复: 32

[随笔] 冀州《冯氏宗谱》之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7-2-17 04:12 编辑

冀州《冯氏宗谱》之研究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有一套已经保存130年的《冯氏宗谱》(下简称《谱》)。这套《谱》有5册,不但有世系表,还有大量的文字叙述;记载的内容发端为前2300年,距今已经4000多年。据业内人士讲,这套《谱》,保存时间及内容,在国内实属少见。故,作者对于这套《谱》进行了比较认真地研究。


《谱》之概况
      这套《谱》,被冀州区冀州镇岳良村村民冯庆双1家3代人传续保存。

    这套《谱》,成稿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桃月(3月),距今(2016年)已经156年。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10月,用毛笔楷体字重录书写的,保存至今(2016年)已经129年。
    这套《谱》5册中,第1册为文字综合类,第2---5册为世系表格图谱。其中3册完好无损,2册有破损,幸内容不缺失。
这套《谱》的第1册中,载有1篇长达24个页码、3400字左右的《冯氏源流》。
    这套《谱》的第1册中,载有从宋至清名人作的10篇序言。其中,宋1篇,元1篇,明2篇,清6篇。序言作者,冯氏人5篇,他姓名人5篇。
这套《谱》的第1册中,载有《邰邠穑事遗风》《复录宗图》《稷庙》《庙中世系图谱》《后稷赞》《二八月祭牌式》等一些内容。
    这套《谱》的第1册中,还载有重录谱例、谱附例。其中,谱例6条,谱附例5条。说明了编修《冯氏宗谱》的目的、原则及以后再修的建议。  
    这套《谱》的第2---5册是世系图谱,以表格形式编排,载有冯氏从第1世至第78世的男子,内容含讳名、字、号,父母、妻、子的情况和职位、生平事迹、谥号及史、志书的评价。有的人的生平事迹长达4、5页。


《谱》之评价
     作者认为,这套《谱》是比较严谨、真实、正确、可靠、可信的。
      首先,该《谱》是北宋以前谱书的续修本。这套《谱》的10篇序言中,时间最早的为北宋宣和二年,即1120年。距今(2016年)已经896年。
     这能够充分说明:清朝时的这套《谱》,是对清以前、最迟北宋时冯氏族谱的续修。
      可以肯定地说:这套《谱》中的一些内容,并不是清时编者撰写的,而是从千年以前古人所写谱书上转载而来的。
      时间久远的古人历史记载,应当是可靠、可信的。
    其次,该《谱》得到他姓名人的肯定。这套《谱》中,有“赐进士第、观礼部政蓬莱李先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作的《重修后稷志序》;有“赐进士第、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吕旻“万历七年(1579)”,“于京都官舍”作的《后稷志序》;还有,礼部侍郎孙承恩,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吕旻和拔贡生陈维新、 举人姚许等共8人,“拜赠”的9 幅对联。
      这能够充分说明:这套《谱》的内容,并不是冯氏人的自拉自唱、自我吹嘘,而是得到他姓名人的审读、肯定。
     他姓人肯定,排除了冯氏人的自我狭隘偏见,第三者表态,应当是客观、公正的。
     当时名人作序、赠联,说明他们对于这套《谱》及内容的重视、赞赏。作序、赠联的人,无论是学位还是职位,可谓是国家级“顶尖”人物:
      “赐进士第”,是参加“殿试”,又称“廷试”,即现在全国的考试(高考)而及第者。
      “拔贡生”,明、清时,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考试合格的称为拔贡。通过了入国子监肄业者称为“拔贡生”。
      “通议大夫”,文散官名。唐、宋时为正四品下,元、明、清时为正三品。
      “礼部侍郎”,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侍郎,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教育部、外交部部长
      “翰林院学士”,是翰林院的首长,只设一人。他的职权主要是作为皇帝的顾问,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管理史册、文翰、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院长。
      这些国家级“顶尖”人物,对于这套《谱》表态赞赏,能够充分说明其内容的是严谨的、真实的、正确的。
       再次,该《谱》内容得到出土碑刻的印证。岳良村最近出土的石碑也能充分说明该《谱》内容的准确性。
     这通碑,立于“清乾隆六十年”“二月中浣”,即1795年2月中旬。距今(2016年)已经221年。碑文是“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记录七次裴谦撰”。翰林院编修,主要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为正七品。
     这通碑,是儿子为父亲立的。儿子冯慎明,太学生。是长乐信都冯氏第74代;父亲冯珣,是第73代。
     这通碑,碑文开始是“公后稷第七十二代孙”。这印证了:该《谱》中记载的“长乐信都冯氏,以后稷为第一世往下排序,是后稷后裔”之内容的真实性。


与《史记》比较
      该《谱》所记载的许多内容,与司马迁的《史记》完全相符。从而,证明了冀州《冯氏宗谱》的正确性。

      冀州《冯氏宗谱》与《史记》比较,具有4个完全相符。

    ----后稷记述完全相符。《谱》记载,后稷是冯氏第1世。《谱》在《世系表》和《冯氏源流》中,详细记载的后稷的身世、名字和号来历、姓、生平事迹等,都与《史记》完全相符。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后稷“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还详细记载了姜受孕、生后稷后的情况、取名“弃”的原因及后稷的生平事迹。曰:“周后稷,名弃。” “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 有令德。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记载:帝喾“黄帝之曾孙也。”“弃为周,姓姬氏。”“弃主稷,百穀时茂。
   《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第一》记载:“周起后稷”“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记载:“维弃作稷”。
    ----世系记述完全相符。《谱》在《世系表》和《冯氏源流》中记载:冯氏第1世,后稷;    第2世,不窋;
3世,鞠陶;    第4世,公刘;
5世,庆节;    第6世,皇仆;
7世,差弗;    第8世,毁隃;
9世,公非;    第10世,高圉;
11世,亚圉;   第12世,祖类;
13世,亶父;   14世,季历;
15世,昌;     第16世,高。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后稷卒,子不窋立。” “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 公刘卒,子庆节立”“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
     ----人物记述完全相符。对于后稷以外的其他人物,《谱》与《史记》的记载,也完全相符。
      《谱》记载:公刘“字叔均。务耕种,行地宜,始用牛耕。”“百姓怀之,徙而从焉。”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公刘“务耕种,行地宜”“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谱》记载:“字古公”“积德行义,国人戴之。”“皆颂其德”。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古公亶“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谱》记载:季历“立为公季” “笃於行义,诸侯顺之。”“诗人歌之曰: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克顺。”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脩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

《谱》记载:昌“爵西伯”“敬老慈幼,礼贤。”
“延四方之士” “献洛西之地,方千里。”
“请纣以除炮格之刑,纣许之。”
“在羑里,演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归者三十国,三分天下,奄有其二。”
“在位五十年,寿九十七岁。”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昌,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
“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记载:西伯“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记载:“德盛西伯”。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谱》记载:公高“字庶叔”“武王有天下封庶叔于毕。”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表第十四》记载:“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於是为毕姓。”
    ----稷祀记述完全相符。稷祀,就是祭祀后稷。几千年来,冯氏人及祖先坚持稷祀。
《谱》记载:不窋“世稷官”“不务稼穑”“废稷官”。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不窋“去稷不务”。

《谱》记载:公刘“修后稷之业”。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

《谱》记载:亶“克复后稷、公刘之业。”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

《谱》记载:昌“遵后稷、公刘之业”。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记载:“昌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谱》之质疑
    对于这套《谱》,一些人存有一个质疑,即《世系图谱》中,载了冯氏从第1世至第78世的男子。时间从公元前2300年至清朝时1860年,计4000多年。4000多年,只有 78世,平均每一世50年,很不合理。合理正常的情况,应当是一世一代20年左右。
      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感觉到有以下5 个原因,而造成了这一问题的出现。
     第一个原因是:《谱》中古时的“一世”, 很可能代表了几代人,不能把“一世”理解为一个人。《谱》中古时的“一世”,时间过长,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如第1世“弃”即后稷,《谱》中载,前2300年出生,夏太康元年(前21世纪)卒,约200年(岁)。他“职居田祖,又职天官兼掌大司马”,仅“在位”就达“一百一十八年”。如果按合理正常的情况,一世一代20年左右,后稷1个人,相等于10代。
    再如,第22世冯城万,“在位83年”,活了至少100多岁。
    如果按合理正常的情况,一世一代20年左右,冯城万相等于5、6代。
其原因或是,那时处于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记载,均为传说。
       第二个原因是:中间有遗漏,《谱》很可能给连续了起来。
如第1世“弃”即后稷,到第5世庆节,《谱》载,时间是从后稷死的前21世纪,到商时约前1562年,计600年。600年的时间,只有4世,每世折150年。
     再如第22世冯城万,到第24世冯质公,《谱》载,时间是从东周(前661年)到前504年,计157年。中间相隔157年的时间,只有1世。
又如第29世冯家父,到第31世冯季翳,《谱》载,时间是从东汉高帝(前206)到王莽时(9年),计215年。中间相隔215年的时间,只有1世。
还如第49世冯相到第52世冯古,《谱》载,4代人间,代代父子都是80多年,多的110多年。
      上述情况,都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其间世代没有记载,修《谱》时,把中间遗漏的连续起来了。
      第三个原因是:修、续《谱》的人,对于一些“丑”,很可能故意藏形匿影而删减了。
    《谱》中出现的“把中间遗漏的连续起来”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很可能是,修、续《谱》的人,对于一些“丑”,故意藏形匿影而删减了。
       第四个原因是:《谱例》和习俗造成。这套《谱》的《谱例》规定,只是记载长子,而且只是记载奉祭后稷的,不奉祭后稷的,没有记载。
      长乐信都冯氏,有个习俗,就是如家有多子,让长些的儿子外出奔波发展,留下小些的儿子在老家侍候老人,承袭奉祭。
长些的儿子与小些的儿子,同世同代同辈人,年龄相差30多、40来岁,是常见的。
    比如,冯庆双家族,其大爷爷的孙子冯庆龙,生于1912年,与其六爷爷的孙子冯庆刚,生于1977年,同世同代同辈人,年龄相差65岁。
    这样一来,奉祭后稷的上一世,与下一世,两世两代两辈人,年龄相差六七十岁,就不奇怪了。如果按合理正常的情况,一世一代20年左右,就差了两三代。
    第五个原因是:因为“穷大辈”所致。河北冀州,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而且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人民生活贫穷。守祖地、奉稷祀的人就更穷。一般穷人与富裕人家,或者与外出奔波发展、择地而居的同世同代同辈人比较,结婚晚,生子晚,逐渐成为“穷大辈”。“穷大辈”与富裕人家比较,同世同代同辈人,年龄相差30多、40来岁,是不为怪的。
比如,现在岳良村就有的同龄人差4、5个辈份的。
     这样说来,这套《谱》的《世系图谱》中,载了冯氏从第1世至第78世的男子。时间从前2300年至清朝时1860年,计4000多年。4000多年,如果按合理正常的情况,一世一代20年左右,应当是200来代,《谱》中只有 78世,几千年下来,因为以上5个原因,少若干世代,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10 收起 理由
红霜叶 + 5 赞一个!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7-2-17 04:19 编辑


《谱》之明确
    这套《谱》,对于冯氏源流、“冯城”所在、长乐信都冯氏“稷祀”及中华冯氏正宗等问题,给予了十分明确的答案。


明确了冯氏“三祖”
    在这套《谱》中,无论是《冯氏源流》《序》,还是世系表格图谱,均十分明确地显示了我中华冯氏,源自姬姓,有“三祖”。
我中华冯氏, 远祖、祖根,是弃;近祖、祖先,是公高;始祖、祖始,是城万。
      弃,号后稷,字度辰。谥文成。他是黄帝(前2717年---前2599年)之玄孙、帝喾嫡长子。黄帝姓姬,弃必然为姬姓。  
      在这套《谱》中,弃为冯氏第一世。他是中华冯氏的远祖、祖根。
      公高,后稷之后裔,商末(前11世纪)周文王姬昌的第15子、西周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周文王15子中,唯公高“主祀后稷之事”,所以,受其二哥周武王封地于毕,爵位为公爵。按“封邑为姓”规定,把原来的姬姓改为毕,称毕公高。是毕国与毕姓的始祖。
    在这套《谱》中,公高为冯氏第16世。他是中华冯氏的近祖、祖先。
      城万,也称毕万,公高之裔孙。周襄王姬郑(前651—619年)时,城万“率左师迎王”,王与万“论王业”“大悦”“曰真后稷之孙也,足继后稷之业”“留为卿士,食采于冯,以修稷祀。”“封邑为姓”,城万由原来的毕姓,改为姓冯。称为冯公、冯城万。
    在这套《谱》中,城万为冯氏第22世。他是中华冯姓的始祖、祖始。
城万之后,冯姓人代代世袭后稷职。

明确了“冯城”所在
    浏览有关冯氏源流的书籍,大都认为,毕公高后代城万 “食采于冯,以修稷祀”,“冯”即“冯城”。
      “冯城”在什么地方?目前,有多种说法。
有的说,“冯城”在今陕西;
有的说,“冯城”在今甘肃省;
有的说,“冯城”在河南省新郑;
有的说,“冯城”在河南省荥阳东部;
还有的说,“冯城”河南省荥阳西部。2000年,河南省荥阳市政府发文,把一个位于本市西北部的村庄命名为“冯城”。
    在这套《谱》中,对于“冯城”,有着明确的记载。“冯城”是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
    东周时,岳良村的名称是“冯周邑”,亦“冯城”,后曾经改名为“冯乡”“古冯乡”“岳梁”,建国后衍化为“岳良”。《谱》中写的“冀州东南岳梁村去城八里”,正是今天的冀州镇岳良村,方向、距离完全相符。
      现在分析:“冯城” 可能不是1个 ,可能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有多个。


明确了长乐信都冯氏“稷祀”
    在这套《谱》中,十分明确长乐信都(河北冀州)冯氏世世代代2000多年,坚持、传承“稷祀”。“稷祀”,就是祭祀后稷。
      一有“后稷庙”。清乾隆年间的史书载:《金氏语录》记,我国的“后稷庙(祠)”有“二处,一在直隶冀州东南岳梁村,去城八里;一在山西稷山县,去城五十里稷山上。皆冯氏奉祀后稷祠。”
      “直隶冀州东南岳梁村”,即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稷山”,在今山西省运城稷山县,是后稷的出生地。
    冀州岳良村的“后稷庙(祠)”,初建于西汉。西汉五年(前202年),高帝刘邦为“祈农报谷”“敕建祠宇”,在“冯城”-----河北冀州岳良村建了“后稷庙(祠)”。同年,高帝刘邦诏“二八祭”,即“春秋祭”“二八月祭”。
     岳良村的“后稷庙(祠)”在唐、宋、明、清重修过5次,于1957年被拆除。
    第5次重修的岳良“后稷庙”,位于今岳良村中心路东端,旧时冀县至枣强老官道路北、村东大坑东上岸。
    岳良“后稷庙”前,有个小广场。广场上,有石桌、石桩。“后稷庙”坐北朝南,看着很雄伟。大门是个瓦房门楼,门楼正中檐下挂着一块长方形大木板,上写隶书体的3个大字----“後稷庙”。门楼两旁的门柱上,书写着古时名人赐的对联。
      “后稷庙”有两进,两个院落。前院西侧是义学,东侧是空地。后院最北边,是3开间的大殿。大殿蓝瓦灰墙,雕梁画栋,5阶青石台阶。大殿前廊柱上,都写着古时名人赐的对联。大殿内正中,供奉着高大的后稷塑像。塑像前紧靠着一张长长的供桌,供桌上供奉着冯氏第1至第60世牌位,各个牌位写着名讳、字、号、皇封爵位、官职。再前是放祭品的供桌。后院正中,有个多半人高的大香炉。后院东侧,有1碑亭,碑亭内,是刻有后稷功德的巨大石碑。
      二屡被敕封稷官,主管祭祀之事。西汉五年(前202年),岳良村人冯家父被高帝刘邦封为“列侯”“祀后稷”、号崇农君。一直传了17世。后岳良冯氏多人被赐封“力田爵三级”“弘农君”“弘农太守”“衍稷翁”“大稷翁”“启稷公”“司农丞相”“稷嗣君”“农师”“稷农君”“隆稷公”“崇稷公”“稷祀先生”,等等。《谱》载,从汉到元,长乐信都(河北冀州)冯氏,有 30人为“稷官”。

       
202        冯家父        崇农君        
          冯宗胤         袭父爵稷嗣君        
9年          冯季翳                废为庶人
25年        冯易        力田爵3级        
             冯初        田正君        
122年        冯始        弘农君子        
             冯太素          弘农太守        
221年        冯恢        邵农君          博士祭酒
316年        冯和        司农君        
             冯保安         稷山君        刺史  
409年        冯素弗        体物公        
             冯朗          弘稷公        
             冯聿          司稷公        
560年        冯灵绍        世稷公        
              冯子琮        恭稷公        
605         冯慈明        绍稷公        
隋         冯壮        衍稷公        
            冯胡 大稷公        
712年        冯相        启稷公          司农丞
822年        冯先民        稷祀君        
907年        冯昔        力田公        
982年        冯古        稷农君        当农师3年
             冯宙  稷农君        
             冯野魏    隆稷公        
1068年        冯苏          崇稷公        
             冯骘    光稷公        
             冯谱    绍稷公        
             名不详   稷裔君        
             冯显    稷缵君               
1325年起           冯吉                削爵为庶    30人
                冯大公     农丈人        
清           冯彦礼    八谷长者        

    三坚持“祀稷”。岳良村冯氏的稷祀活动,“或祀于庙,或祀于家,而世世守之,不敢废坠。”即使在兵草战乱之时、流落他族之地、灾荒饥迫之期,也从没有间断。还纂修了《后稷志》和《后稷祀飨志》,为了“使子孙继之训”。每到在“后稷庙”举行的“二八祭”前,岳良村都要筹资、搭棚起灶,准备仪式程序、祭文及猪、羊、牛、黍、稷、果品等祭礼。


明确了“正宗”冯氏
     近些年,全国冯氏宗亲的活动是很活跃的,不但有若干冯氏联谊会、宗亲会、冯氏文化研究会、冯氏经济(商业)交易会等等,还有许多冯氏网站、报纸、刊物,还有冯氏文化节、冯氏人物纪念会、冯氏文化研讨会,等等。
      在上述活动中,一些地方和冯氏人,热衷于冯氏“正宗”的话题。认为,自己那个地方的冯氏、自己那个冯氏支系、支派是冯氏“正宗”、自己地方冯氏为中华冯氏的祖宗,等等。
    这套《谱》中,多处明确,“奉稷祀”为“正宗”。《谱》中写道:城万之后,非一支,惟“食冯城”“奉稷祀”为“稷后正宗”,迁徙他处者不是。
宋宣和二年(1120年)《重修睦族序》中云:“唯我冀城一派,自始封冯时,以奉稷祀。”
    有赠联云:“为农师于尧帝五千年,延世裔在冀州九十代。”
    有赠联云:“家由邰昉,系自周分爵,受毕封开祭统;姓以冯传,庙从汉立居,安长乐衍宗流。”“系出有邰,承先世农师之裔;居安冀郡,开当代儒宗之家。”
      据上述,一有谱;一有庙;一坚持祀稷;故,长乐信都冯氏,是后稷正宗后裔、正宗冯氏。

《谱》之作用
      这套《谱》,历史久,内容多,信息量大,国内罕见,是十分珍贵的。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梳理文化资源, 具有续志补史作用。这套《谱》,为我们梳理清了千百年的冀州冯氏文化资源,勘误了过去冀州史、志的一些记载。
       1. 厘清了冀州“第一望族”----长乐信都冯氏家族4000
多年的源流,明确了其远祖、近祖、始祖。
       2. 对于冀州千百年的社会、政治、经济、习俗等,给予了充分映。
       3.明确了岳良村的建村时间。以前,冀州史、志的记载,该村建立于1600多年前的晋。这套《谱》,明确了建村时间在2600多年前的东周,提前了1000多年。
     4. 厘清了长乐信都冯氏家族的历史名人。以前,对此不很清楚。这套《谱》,明确了长乐信都冯氏家族,有“2帝”“3后”“4妃”“6相”“1 领袖”和“29高官”。 计45人。有功名者91人。30人为“稷官”。
       第二,展现传统文化,具有启迪后人作用。这套《谱》,通过大量的文字叙述,展现了冯氏先贤的先进事迹、大行善举和良风美德,启迪我们代代传承弘扬。
     启迪我们的这些精神,含以下5个方面。
       开拓创新。长乐信都(冀州)的冯跋皇帝、冯太皇太后、岭南领袖冯冼氏和丈夫冯宝、宰相冯素弗,等等当权人物,锐意进取,推行改革,不仅改变了当时当地面貌,而且有许多措施,对于当时中国的进步、对于以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一定作用。
       精忠报国。隋光禄大夫冯慈明、唐耿国公冯盎、唐宰相冯元常、唐学士冯涓、清守备冯犹龙、清千总冯慎安等,为了国家利益,拼杀忘死;为了国家利益,英勇不屈;为了国家利益,体恤百姓,等等,都充分彰显出英雄本色。
       诗书传家。长乐信都冯氏家族尊儒重教,以诗书传家,造就出进士、太学生、礼部儒士、举人等有功名者91人,其中,入仕54人,除去皇帝、皇后、宰相外,为刺史、太守、将军的就有16人。
       孝敬为先。冯梦周、冯恢等人,尽孝丝毫不讲条件;行孝完全顺从老人,对于老人的苛刻要求、无理责备也笑脸相迎;孝敬侍候老人舍弃一切,做到“无我”,等等。都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仁义礼信。冯恢因悌“让爵”;冯梦周为按期还贷而典当土地;冯祥和冯德新父子俩积善积德,多次拾金不昧;冯若翼舍家财济他人;冯复、冯犹龙、冯若翼、冯瑞华、冯瑢等人,义务办学,让贫家孩子读书习武;冯大公义务传授庄稼种植技术,等等。这些真善美、向上向善的品德,让人铭记难忘。
       第三,维系民族文化,具有以史鉴今作用。这套《谱》,从总体上看,反映维系了“后稷文化”“皇家文化”“太后文化”。
研究民族文化,目的是以史鉴今,维系民族精神,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推进社会进步。
      冀州区委、区政府,已经确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举起“后稷文化”“皇家文化”“太后文化”3张名片,把岳良村打造成为“古特色文化旅游区”。目前,已经规划出600亩地,拟投资1.5亿元,建设“后稷庙”“太后文化广场”“皇家纪念馆”“中华冯氏文化研究交流中心”等等。
    通过“古特色文化旅游区”,把“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以“维系民族精神”“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分

参与人数 4人气值 +16 收起 理由
京青 + 3 赞一个!
冯以农 + 3 大赞!
香水 + 5 赞一个!
真诚永恒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17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佳作!早上好!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7-2-17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7-2-17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宝贵,收藏了。是否发给《中华冯氏网》?让更多族人看到。谢谢
发表于 2017-2-17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朋友的精彩佳作。上午好!
真诚永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7-2-1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香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7-2-1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7-2-1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的介绍: 冀州《冯氏宗谱》之研究
发表于 2017-2-1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资料,学习了解。问好文哥哥!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6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