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 ?这是旅行途中寄给他朋友的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全诗分四段: 第一段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桐庐江晚上流水声,本来已给行舟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最近我去桐庐旅游,猿啼是听不到了,一千年过去了,地质地貌都变了,也难怪。 第二段“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树叶发出鸣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但月光所照,只有桐庐江中之一叶孤舟,触景生情,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第三段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第四段“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桐庐江水,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201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