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035|回复: 8

[其他] 救救诗词上下篇(应诗友要求,将此贴分发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3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行星 于 2016-12-23 21:04 编辑

救救诗词吧(上篇)
             ——浅谈对格律诗词的几点看法和改革意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千多年以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写的一首五言绝句。短短二十个字,就表现了一个非常博大而又美好的意境,可以说是诗中有画,并且还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她仿佛使人看到了这样的一副景象:又红又大的夕阳就要被绿色的山峰遮挡,而恰在此时,各种颜色的对比显得那样强烈,夕阳给大地披上了金色的光辉,天空中是絢丽多彩的晚霞,在晚霞的映照下,远处的景色更加清晰。黄河如带。蜿蜒曲折的流向大海,粼粼的波光特别醒目,但也还是看不到你它的头呀,于是,使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只要站的更高,那么就能看的更远,所以,诗人才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佳句。像这样既有诗情画意,又有寓意哲理的好诗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当然还有词,以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为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短短的二十七个字,就把读者的心牢牢抓住,先说江南好,好在那呢?于是作者只用了十四个字就把江南的好描写出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并且预先用“风景旧曾谙”作为作者以前到过江南的伏笔,最后,轮到作者问我们了“能不忆江南”吗?这既是一个反问句,又是一个肯定句,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使读者完全信服江南是真的好,是真的值得回忆的。那么如此短得不能再短的诗或词为什么能营造如此广博深刻的意境呢?这就是诗词的妙处。如果用其他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述,都不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即使不惜笔墨,长篇大论也是枉然,不仅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使人感到啰嗦,令人生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诗之所有为诗,是和它的语言艺术短小精悍分不开的,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话是恰如其分的,因为一首好诗词,最起码的就是要做到简单明了,能不用或少用的字词尽量不用或少用,每个字每个词都要恰到好处,牵一字而动全身。同时做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又要不落俗套,标新立异。还要有声律上的美,如平仄押韵粘对等,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并且容易记忆和背诵。同时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留有空间,应当写清的必须写清,不需要写清的坚决不写,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联想,也只有诗,才会使这种联想在动,这种情况,我给她起了一个新名词,姑且管它叫做张力吧,仿佛就是一组电影镜头,通过诗的语言脉络连接起来,最后形成一个静止的画面,就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一样,给读者留下一个特别清晰特别难忘的印象。虽然每个人会因其对诗词的理解不同,联想不同或水平关系产生不尽相同的画面,但是其意境基本相同,这就是诗的魅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词有着很大的比重,据我所知,除了易经以外,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诗词了。即使到了今天,单从文学作品的数量对比上来讲,诗词也还是排在前面的,其诗人之多,范围之广,产量之大是任何国家以及任何文学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已达顶峰,流传至今的诗词太多了,当然失传的也不少。其所以盛行,虽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学风气,教学目的,考试制度等有关,但也不能排除受人们喜爱的因素,当然也和它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关,特别是律诗,绝句和词,更是佼佼者,当然也归功于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比如人们常把好的东西比作如诗如画,这就是诗词至真至美的证明。人们也常说某诗某句脍炙人口,不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历千年而不衰,就是现在很多婴幼儿就能背诵很多名人绝句,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点,就连我们现代的成语也有很多是从诗词中演变来的,可见诗乃文中之最,因此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可是到了科学文化更加发展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诗词却几乎没有了,更不要说好的可以传世的作品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究其因固然有社会,政治,文学发展等诸多因素,当然也有格律诗词自身的许多弊病,但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人对它引起足够的认识和关注,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抢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格律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几千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它喜欢和普及的程度足以证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需要发展的,它的实用性决定它的持久性,所以说对于格律诗词的改革和挽救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将在历史上出现很长一段空白甚至永远消失。如果我们的孩子只能永远在古人诗词的陪伴下长大,那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因此,我们有责任承前启后,身体力行,对格律诗词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挽救它并使它发扬光大。否则,我们将有愧于先人,无颜对后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格律诗词夭折的局面呢?自然有诸多因素,免去敏感的政治话题,仅就其本身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认为是难,因为格律诗词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具备很高的文学水平 扎实的基本功底,故使人望而却步。第二,格律太繁琐且束缚思想,并且没有切实的改革使之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今天没有学过对句的人来说,不仅不习惯,而且很反感。第三,缺少环境,也就是相宜的气候和土壤,比如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作文 却没有诗歌的教学和培养,更没有体现在教学日程上,岂不知诗歌对于小孩子来说,才是真正启迪灵感和智慧的最好方法。人们常说创造力是不能教的,而我认为却是可以培养的,灵感才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每个人的青少年时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写诗的冲动,而且很多中学生和高中生,都曾经写过一两首诗,甚至一些比较好的诗。但由于诗歌没有在校园形成氛围,也可能因教学上没有此项教学目的和要求,也可能因为难写等因素,不仅没人能写格律诗,就是能写自由诗的最后也不了了之。又如我们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往往打着保护文物的旗号不准游人题诗题字,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倾向,也是不明智的。历史证明一处景点可以因一首好诗而扬名,一首好诗也可能因一处好的景点而产生,这种相得益彰的物我效应是任何媒体不能与之相比的。讲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人人都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那怎么行?当然不是这样,笔者认为,完全可以设立一个留言簿,甚至可以是电脑,只要由专责的人在其中挑出确实好的(起码从今天的角度看是好的)作品,把它刻在相应的位置(可以是自然的山石或人为的制件)这不仅使诗词这种文学艺术得以发展,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来更多的游客,有关部门何乐而不为?
      那么对于格律诗词如何挽救呢?我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改革。因为时代变了,文学艺术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任何事物都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必将为历史所淘汰。我们不能想象在今天还用甲骨文来表意,也不可能因为有了电脑就不用大脑,当然也不能象“惠特曼”所说的“把一切旧套摆脱干净”。事实证明,任何所谓的标新立异都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都是在原来的事物本身水准的再发现和发挥。一个古代社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所有的事物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适应和改变才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因此说改革才是历史的动力。对于格律诗词的改革亦同此理,格律诗词代替不了自由诗,自由诗也同样代替不了格律诗,古代那么多的诗词绝句能流传至今,而今天的自由诗被人们知道的又有多少?当然我不是贬低自由诗,实在是格律诗词有它自身的优越性,单就朗诵的上口性和背诵的可记性就是其它文学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然而目前神圣的文艺殿堂已被搞得乌烟瘴气了,什么炒作,圈套,骗人,抄袭,雷同,千篇一律,花钱出书等,甚至到了戏说历史,篡改历史的地步,更可气的是诗歌也成了不少人手中敛财的工具。少有人为她振臂高呼:救救诗词吧!也很少有人想到自己乃至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当然,那些不珍惜中国文化甚至戏说历史的人,必将为历史所抛弃,但我们决不能置若罔闻,而是应该在现在就口诛笔伐,推陈出新,以期建立一个良好的现代文学风气。
      那么对于格律诗词怎样改革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又照顾到长远,力求达到尽善尽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为此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奉献给大家,意在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忠心希望有识之士都来参加有关挽救和改革诗词的讨论并发表见解,同时也希望朋友们对本文中的看法和观点提出严格的批评和指正。
                                                                         谢谢
注:此文曾发表在本人于2006年出版的《行星诗词选集》中,此次发表有修改。

点评

欣赏朋友精彩佳作!祝朋友天天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6-12-23 22:01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雪山上的青松 + 3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救诗词吧(下篇)
               ——再谈对格律诗词改革的看法和意见
    上篇中笔者初步提出了格律诗词改革的想法,毕竟是笼统的。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改革诗词呢?下面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敬请读者们批评指正。
                             (一)切免去,有所保留
      这里说的免去,是免去它的律,而保留,是说保留它的格,具体来说就是一首诗只要它的字数符合某种格式并且押韵,那么我们就可以冠之为该种格式的名称。也就是说,如果一首诗,只要它的五言或七言绝句的字数并且押韵,(当然还有五律和七律)那么就可以叫她五绝或七绝了(五律或七律)当然词也是这样,只要她符合某种词牌的字数和押韵的要求(当然押韵可以从宽,只要读起来顺口就行了)我们就可以冠之以相应的该种词牌名。这样做不仅现在的每个人都可以写这样的诗词,同时也潜移默化的给人以一点约束,使人在作诗的时候,尽可能的提炼语言,推敲词句,有意识的压缩文字数量,尽量的增大字词的表现空间和表达张力,使用最少的最恰如其分的语言,从而表达出更深更远的一种意境来。
                             (二)一切从宽,顺其自然
      这里所说的从宽是指在原有的诗词格律的基础上尽量放宽格律的要求,能平则平,可仄则仄,能粘则粘,可对则对。也就是说某一首诗词中只要有一部分符合诗词格律的要求,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格律诗了,并完全可以冠以相应的绝句,律诗或词牌名了。
                            (三)改革和制定新的诗词格律
      这就是说要在原有的诗词格律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改变,既要保留诗词格律的某些要求同时尽量的放宽这些要求。首先,平仄要有,笔者赞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如果二字是平,那么四字就应是仄,第六字还应是平,反之亦然(此处指七言,五言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其实不论五言还是七言,它的平仄无非两种,其基本句型是(以五言为例)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他两种句型只不过在于首句入不入韵的区别而已。那么为什么以前都说是四种格式呢?我亦想不出其所以然来,大概是沿袭的结果吧。上述的两种基本句型当然不只是五言,也包括七言,当然不只是平韵,同时也包括仄韵。那么改革后是什么样子呢?再举例说明一下:1)中仄中平平,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中仄中平平。2)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仄,中平中仄平。这两种句式同样包括七言和仄韵。我想一定会有人说那不就可能三平尾了吗,这个问题,还有孤平的问题,留到后面去讨论。第二个问题就是粘对了,我觉得粘对才是格律的精华之所在,也是根本之所在,但凡懂点格律的人,都知道,只要懂得了粘对,那么不管写多么长的诗都毫不费力,所以我认为粘对是不能取消的。但是可以简化的,只要遵循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就行了,此处不再赘述。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仗了,我认为到了今天,为了切合当今生活的快节奏和口语化,对仗已经不是太重要了,甚至可以取消了,起码是应该放宽的,因为它和平仄不同,平仄是声律上的美,语言上的美,对上口性和可记性,特别是对于适合朗诵的诗来说还是有相当的内在价值的。而对仗只不过是一种文学技巧,属于文字上的美,因此只能从文字上来领略。况且如果把对仗放宽的话,有时不经意间,也会产生对仗的。再就是单从对仗的角度来讲,晚唐时期的对仗要比盛唐时期的对仗工整,然而却远不如盛唐时诗的意境高远,可见片面的追求对仗是弊大于利的。
                          (四)摒弃旧韵,推行新韵
      再就是推行新韵的问题了,由于现在的音韵已经和古韵大不相同了,古入声字已经取消并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面去了,如果要分清某入声字归入何声,恐怕非得查专门的字典不可,因此,我认为写诗可以根本不考虑这些,只依现在的声标即可(当然欣赏和研究除外)也就是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废除旧韵,摒弃真韵,谐音即可,总之,读起来顺口为第一要旨,而且如果实行新韵的话,可以大大的减少了韵部,对于写诗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大家都知道,我国实行的是普通话,那么为什么不用普通话的音韵来写诗呢?而普通话只有十四个韵部(参看本人的现代十四行星韵)岂不就大大的降低了写诗的难度?况且它也是最科学的,就拿平水韵来说吧,干嘛要把它分成一东二冬呢?这不可笑吗?既然我们说的是普通话,我们为什么却要用古人的韵来写诗,岂不是刻舟求剑,胶木鼓瑟,本末倒置。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古人的吟诗和我们现在的朗诵是不一样的,古人的吟是一种拉长声的那么一种近似于哼唱的读法,这和我们现在用普通话朗诵是截然不同的,那么我们如果我们还死抱着古人的平水韵而不知变通,岂不是愚蠢到极点了吗。特别是我觉得写诗应该提倡直白,我主张口语入诗,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今后的新新人类,喜欢她和接受他,否则,格律诗词的消亡只是迟早的事,难道作为一个诗人,你愿意看到这样的一个结果吗?
                 (五)我所选择的改革方案
      上面阐述了几种改革方案,哪一个比较好呢?我认为是第三种。因为诗之所以为诗,是和它的形式分不开的,特别是格律诗,她不像自由诗,它的字数是有限制的,不像有些自由诗,一句话竟多达几十个字,不仅超过了一首五言绝句,甚至超过了一首七言绝句,不仅不容易朗诵,而且不容易记忆,有时甚至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而格律诗词就不是这样了,起码他的字数是有限制的,正如“闻一多”所说的象“带着脚镣跳舞”。虽然我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他起码说明了诗是要有一定的约束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诗了。那么为什么说我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呢?下面就他的这句话分而解之。首先我赞同他这个跳舞的比喻,因为跳舞是需要遵守规则的,同时是要按节拍的,就好比快三步慢三步是五绝五律,快四步慢四步是七绝七律。而其音乐节拍就像乐府和词。可见跳舞和诗词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所不能赞同的是“带着脚镣”,因为这是跳舞之外的约束,是画蛇添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脚镣是什么,他就是本不应该有的额外添加的一种东西,就像平水韵把一个《东》变成两个那样,可见写诗是不需要脚镣的,即使是犯人跳舞,我觉得也是应该把脚镣去掉的,否则他就没法跳,跳也跳不好。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上来看一看:比如晚唐的诗比盛唐时的对仗工整,可是好的诗却少了,其原因就是过分的追求形式反而束缚了思想,当然就会影响到诗的内容和质量。而宋代词人不拘于唐人韵部,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却写出更多的好词来。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只有贴近现代,贴近生活,才能写出为当代人所喜欢和肯接受的好的诗词来,才能写出通俗易懂,符合现代人心理和口味的佳句来。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照你这么说格律诗词岂不是太简单了,我认为不是这样,即使是改革后的诗词写起来也是很难的。这样做不仅能拉动诗词的向前发展,也能使更多的人敢于加入到写诗的队伍中来,并且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好的诗词奉献给今人以至于留给后人。即使李白重生,杜甫再世,我想他们也会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格律诗词得以永传。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我国能写格律诗词的人相对来说太少了,可是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却不乏其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日本的教科书上有专门教授中国古典诗词的课程。日本管中国的唐诗绝句叫汉诗,以前的日本贵族如果不懂汉诗那是很难得到别人尊重的。不止这些,好多中国的好东西都被外国人发扬光大了,而我们却没有当回事,这真是悲哀中的悲哀,愚蠢中的愚蠢。我们的祖国有多少名山秀水美妙如诗,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可歌可泣,难道我们还不应该拿起笔来,描绘祖国的山河,赞美可爱的家乡,歌颂我们的生活吗。在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好诗流传至今,这就提醒我们格律诗词并非没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哪一个旅游区没有好的风景,哪一处名胜古迹不是山清水秀,如果再有好的诗词来点缀,岂不是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如果那个旅游景点能开今人历史之先河,遵循山水田园诗的理念,那就一定相得宜彰,事半功倍,兴旺发达。 再有,如果把诗词纳入教育体系(我指的是要有专门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那么好处就更大了。因为诗是由灵感而发的,为作诗而作诗是做不出好诗的。那么古人为什么能作出那么多的好诗呢?这和当时的教育目的,教育手段以及学习方法和考试制度是分不开的。比如对句就是诗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积累,所谓器满必倾,积累的多了,灵感自然就冒出来了。另外,诗还有更多的优点,比如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感染力大,历久弥新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诗词需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力求言之有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创造力是不能教的,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起码是可以培养的,创造力得益于创造性思维,大体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幻想,而幻想往往就是灵感的先驱,似乎灵感是介乎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之间的这么一种东西,或者说是创造力的一部分,而诗是需要并且最能体现灵感的,正如“爱迪生”所说“对于发明和创造来说,灵感才是最重要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灵感呢?简言之:它是一种感情上的冲动,或者说是顿悟,它可能因某种情绪或因素而引发,也可能偶然萌生,就像我在一首歌词里写的“忽发奇想,心血来潮,灵感本身是激情”总之,它是一种沉淀和积累。有灵感的时候,你自然有一种想说要说非说并且能说的这么一种感觉。灵感的出现和频率于一个人的能力和阅历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面,艺术修养和文学水平都很高的话,那么它的灵感就可能经常出现,甚至得心应手,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一发而不可收拾(单就创作而言,比如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反之,灵感的出现就可能很少,或时间很短,也可能是支离破碎,难以成型的。
      再就是功力的问题了,她和任何其他科学一样,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成分的,虽然有一些方法技巧方面的问题,但是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如王国维的知识三境界所说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你达到了这个境界,自然会水到渠成的。
      以上所说,只是一孔之见,希望能引起广大诗友们的注意,并从中想到自己的责任,并积极投入到挽救诗词和改革诗词的工作中,使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不致消亡,特别是能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的孩子,不只是在古之诗词,而且能在今之诗词的陪伴下长大,使格律诗词得以永传,这才是笔者最大的愿望。诚如是,则幸甚。

                                                                    谢谢

点评

欣赏朋友精彩佳作!祝朋友天天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6-12-23 22:02
发表于 2016-12-2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精彩佳作!祝朋友天天开心快乐!
不老松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12-2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湖耕读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12-2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喜乐游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12-2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12-24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精彩佳作!祝朋友天天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6-12-2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佳作!上午好!
发表于 2016-12-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分享、朋友、精彩、佳作。问候上午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9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