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实地吟颂了伟大母亲的爱。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一心一意的,毫无保留的,他们把爱都给了子女,唐朝诗人孟郊,祖藉山东,生在浙江德清,他一生贫寒,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经过不断努力,惜屡试不中,值到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在溧阳做官途中,不事曹务,常以做诗为乐,结果被县太爷所罚,每月只拿到一半工资。这首诗是他写给母亲的,里面充满了对母亲的爱,一个儿子对母亲真诚的爱。 ??诗的开头两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认真,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加以如此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官场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冲泄出来,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精雕细刻,语言自然朴实,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他虽然一生贫寒,窘困潦倒,但做人和做诗都不流俗,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难怪县令只给他一半工资。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这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了千古绝唱。 我们这些游子,从家门到校门再到社会门,年轻时为了大西北的建设,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母亲就站在自己的身前,叮咛着,离开家乡的儿子、女儿,祝儿女们一路顺风。2010-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