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秦韬玉的“贫女”,以一个贫困女孩的自白,说出了辛辛苦苦,早起晚睡,忙于刺绣,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悲苦生活。全诗抄录如下: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穷姑娘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叹。前二句说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衫,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论婚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说亲。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吧,可是每当有此念头,便不由感到伤感。第三、四句说如今,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世俗的俭朴打扮。第五、六句是说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第七、八句是说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天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这是一个穷苦家姑娘的自白。也是我们的诗人借她的口,说出了长期压抑在心头的“为他人做嫁衣裳”。也是他长期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叹。该女子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使全诗蕴藏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如果放开来讲,列宁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变成“我为人人作嫁衣裳,人人为我作嫁衣裳”如果能这样,那就变成了世界大同。人活着总要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何况是你,何况是我。诗人的一生,依附权贵,不经考试而当上进士,直到工部侍郎,也该是幸运的了。可还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心中不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