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两首送别诗,其中《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对诗友因落第还乡,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使其觉得还有希望。而诗友綦毋潜江西人,比他大十岁,三十岁时落第返乡,三十六岁时又进京赶考,得中进士。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返乡时所作,全诗抄录如下: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这是一首劝慰诗。共八句。第一句说政治清明的时代,尊重人才,选拔人才,是没有人会去隐居的;第二句是说像谢安一样的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去采野果子;第三句是说你虽落第离金门,那是命运不好;第四句是说那年寒日节刚过,又到京城洛阳过了一年;第五句说的是今天在长安道上设宴饯别,知己好友又要分开;第六句是说不久你将乘船离开,回到你的家门;第七句是说远山的树木将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最后一句 是说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不要以为知音稀少而自卑。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真,吟来令人振奋。 第二首《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印象。 经历过离别的人都知道,送别将去的人,有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落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相见时难别也难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一定是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归卧南山陲”的举动。这是山里人每天到日落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无情实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