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6-6-6 04:29 编辑
【纪念建党95年】 冀州中共之最
河北省冀州市(原冀县),建立中共党组织时间比较早,也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党员。在建党95年,把“冀州中共之最”辑录,以飨读者。
最早的中共党员
冀州最早的中共党员是 “六师”的学生石世珍(又名石琳)。
他是晋县(今河北晋州市)籍。他在老家后彭头村和小学教师彭增声友好默契,彭增声和青年学生郗占元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石每逢假期回到故乡,都找他们交谈。彭、郗二人经过长时间考察,认为石是个思想进步要求革命的好青年,于是,1929年暑假期间介绍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冀县境内的第一位中共党员。 他在离休前,担任青海省文化厅副厅长。
第一位中共女党员 冀州第一位中共女党员是刘玉芳。她1903年9月9日出生于冀州市冀州镇北关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出嫁到伏家庄(今属冀州镇)。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冀州农村最早的中共党员,同时也是冀州第一位女党员。 1932年,接任中共党的地下工作者李力,任中共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又成为全县第一位女支部书记。1938年任中共冀南区委妇女救国会宣传委员,1938年任威县妇女组织———“模范班大队部”组织委员。1942年回本县任一区区委委员兼妇救会主任。1945年再任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1987年12月17日病逝。
最早的中共党支部 冀州第一位中共党员石世珍,于1929年秋天建立了冀州第一个中共支部----“六师”支部。 “六师”或者“冀县六师”,都是简称,全称为驻冀县的“直隶(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石世珍成了“六师”和冀县境内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后,接受了在“六师”和冀县传播革命思想和发展党员的任务。他很快就发展久已知心的同学好友阎文轩、耿汝功入党,3人利用课余散步机会,在校外田间小路上研究秘密发展党组织和开展地下活动的问题,到1929年10月下旬,“六师”已经有党员7名,除他们3人,还有徐树栋、郭恒金、耿金堂(耿碧涛)、武继盛4人。在中共顺直省委保属特委地下交通刘绪东帮助和指导下,于1929年秋天,成立了“六师”和冀县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石任支部书记,阎、耿分别任组织和宣传委员。以后,这个党支部按照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在校内外开展起各项革命活动。 “六师”党支部成立后,为播革命火种,在学生中秘密散发党的“地下”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传播马列主义、中共主张和新思想。 “六师”党支部组织党员们,主动联系进步同学,培养入党对象,还联合“十四中”和冀县简易师范学校(又称“简师”)的学生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灌输马列主义思想,宣传救国救民道理。于民国24年(1935年)创建了“简师”党支部。至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六师”党支部已发展党员30多名。
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冀州最早的中共农村支部产生于1932年。 中共党的地下工作者李幼贤,又名李力,冀州烟家雾村人,受中共北方局派遣,从天津回到故乡冀县。他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1932年秋,李幼贤发展农民胡灿章、刘玉芳夫妇入党,他们3人组成了冀县农村第一个中共小组。不久,成立了中共冀县第一个农村支部——伏家庄村党支部,李幼贤兼任支部书记,受中共直南特委领导。 1932年,李幼贤在故乡,现冀州市码头李镇烟家雾村,通过串门走亲等形式,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先后发展了多名农民先进分子入党,于1932年末建立了中共直南特委烟家雾村党支部。 1934年,他组织建立了直南特委冀枣工委领导的纸坊头村党支部和中共南宫中心县委领导的南漳淮村党支部。到1937年,冀县境内已建立东北边界的伏家庄;东南部的纸坊头;西南角的南漳淮、北漳淮;西北部的烟家雾、西堤北;中西部的薛家寨7个中共农村支部,党员分布在21个村庄。
最早的县级党组织 冀州最早的县级党组织产生于1938年6月。当时叫中共冀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冀县工委”上属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四特委领导,下辖6个区,64名党员。
最早的县委 冀州最早的中共县委产生于1938年8月,称为中共冀县委员会。上属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四特委领导,下辖6个区,64名党员。 1993年,因撤县建市,中共冀县县委改为中共冀州市委。
第一位县委书记 年仅27岁牺牲的樊振庭,男,1911年生,枣强县东刘固镇村人,是中共冀县(今冀州市)第一任县委书记。 樊振庭在1933年冀县简易师范读书期间,经过中共党的地下工作者李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冀县南午村镇的刘丰备村和大伯舍村教书。他以教书为掩护,在南午村、李瓦窑村一带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秘密组织和发动附近村的雇工进行增资斗争,并到集市上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由于引起了敌人的注意,被组织上转移到北平。他在北平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他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到冀南,担任冀南四特委宣传部长。1938年2月,担任中共冀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当时,中共上级组织,只派1名县委书记,负责全县党的工作,没有设工作机构。)1938年5月,樊振庭不幸被敌人抓捕,当年5月15日被敌人活埋,壮烈牺牲,时英年27岁。
第一位女县委书记 冀州第一位女县委书记是贾庭修。她别名杜光。
1912年1月12日生于山东省青州。1925年考入济南第一中学,1929年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纺织系,1933年毕业后去太原西北毛织厂。在毛织厂积极为地下党做工作,1937年被彭真和李雪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贾庭修1938年调入冀南,于当年6月接任中共河北省冀县(今冀州市)县委书记,是冀县县委第一位女书记,也是冀南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之后,她还担任过南宫、威县的县委书记,1941年底调任冀南区党委妇委书记。 贾庭修1942年9月不幸被捕。她的丈夫是李菁玉,当时担任冀南区党委书记。
第一次中共冀县“党代会” 1955年9月25日至10月3日在冀县县城人民会堂召开了中共冀县第一次“党代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50人,代表着全县6288名正式党员。 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共冀县第一届委员会,选出县委委员17名,监察委员7名,出席省、地“党代会”的代表3名、14名。 到1993年11月,冀县共召开了6次中共“党代会”。1993年11月18日中共冀县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共冀县第六届委员会改为中共冀州市第一届委员会。到2006年,召开了4次中共冀州市党代会。
职位最高的革命烈士 冀州职位最高的革命烈士是李力,他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录。 李力(1913—1942),又名李双福、李幼贤,是今冀州市(原冀县)码头李镇烟家雾村人。
民国17年(1928年),李力考入县立高小学习,毕业后去北平学徒。“九•一八”事变后,李力在天津参加“反帝大同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1年(1932年),李力回冀县,以教员身份作掩护,秘密从事地下工作,发展壮大党组织。他发展了冀县第一批农村中共党员,创建了第一批农村中共党支部。为中国共产党在冀县活动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力在冀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化装成卖文具商人,走村串户,与教员、学生广泛接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启发和引导大批知识分子和党员到129师东进纵队举办的军政干部学校受训,投身抗战救国行列。 民国23年(1934年),李力联络驻冀县的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冀县简易师范学校党组织,发展李忠(被列入国家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张润生(张海峰)等党员,重建“六师”党支部,领导了闻名河北省的“六师”学生运动。 同年,冀枣工委成立。李力奔波于冀县、枣强、德州一带,为党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民国24年(1935年),参加直南暴动。民国25年(1936年),在冀县纸坊头村亲自组织锄奸反霸斗争。 民国27年(1938年)3月,李力任中共冀南区第一分区地委书记,创造了“冀南的模范班”。为尽快打开抗日工作新局面,他重视发展人民武装,参加组建一支队、基干团、八支队和路西部队的艰苦工作;灵活运用毛泽东主席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多次写文章、作报告,为冀南抗日根据地培训大批军政干部。在他的领导下,冀南区群众武装斗争搞得轰轰烈烈,被上级誉为“冀南区的黄金时代”。民国29年(1940年)秋,“一地委”划归冀中区,李力调任冀南区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民国31年(1942年)6月,李力奉命去太行山党校学习,在左权县遭敌人“合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时任中共冀南区委宣传部部长兼四地委书记王任重曾撰《李力小传》,深切缅怀李力在冀南抗日斗争中的卓越贡献。王任重写道:他牺牲的“消息传来,象雷一般的使人大吃一惊,令人感到深沉的悲痛。” 李力的儿子李宗仁生前任冀县公社党委书记、县粮食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