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人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 开始可能只是用于比喻, 《易-象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说天象运转很快,君子也要相天一样,自强不息。 而在《易-系辞》上更加扩大了, 认为圣人在各个方面都和天相应,都效法天。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在这里,天地从来就有,后来派生出万物和人, 人既然是天派生的,因此就要像天、则天、顺天、应天。
北宋张载认为宇宙的本体是气,天地和人都是气聚而成。 天人合一,一就是气。气处于安静的时候, 没有形体,也无法感觉,这就是太虚,天。 所以叫“无感无形”,人和物接触产生感觉, 物为客形,对物的感觉为客感,张载说: “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唯尽性者一之。” 天是太虚,是无法感觉的无形的气, 世界万物(包括人)都是气聚而成的客形, 是可以感觉的。尽性者,指透彻了解事物本性的人。 也就是说不管事物能否感觉得到, 只要透彻的了解了事物的本性, 就会知道世界是有统一性的, 万事万物都是一回事,既天人合一。
程颢说:“人与天地,一物也。”
又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现代大哲学家张岱年认为, “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谓‘天人合一’, 最基本含义就是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 在这个意义上,天人合一的命题是基本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