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稼圃 于 2016-4-25 09:36 编辑
锦绣成都感怀③庄严肃穆武侯祠 看完少陵草堂,读罢“蜀相祠堂何处寻”,当然就要在“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方向去查访。早饭后,健康疗养团乘坐四川大学校车,出成都市南门,不多时就来到位于武侯祠大街的武侯祠堂。 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以及其他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宇,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成都武侯祠是国内众多武侯祠中唯一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的一处。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其建筑。 跨进武侯祠的两重庙门,但见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我等非常敏感地察觉到,这里与杜甫草堂恬淡自然风光廻然不同。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三绝碑”,即“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由唐朝著名的大政治家、当朝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三绝碑"之称始于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当时的四川巡按华荣在碑上题跋:“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本与垂宇不朽也”,赞美诸葛亮的功德与裴文柳书并称“三绝”; 在武侯祠的所有建筑中,刘备殿最高,建筑也最为雄伟壮丽。殿正中供奉着3米高的蜀汉皇帝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诸多子孙中只有城破死节的皇孙北地王刘堪左侧配祀。据说建庙之初原有“阿斗”刘禅配祀,但在宋、明二代被毁,原因就在于刘禅昏庸无能,破国降晋后竟又“乐不思蜀”。当然少不了刘备殿东偏殿的关羽、西偏殿的张飞以及同是五虎上将的赵子龙、马孟起和黄汉升,再就是排列在殿后过厅、两廊的蜀汉之文臣武将, 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就到了又名“静远堂”的诸葛亮殿。静远二字取意于武侯生前的自勉和对爱子的告诫:“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这里尽管与刘备殿相比,建筑低了一点,但却是整个君臣合祀祠庙最光辉凝聚的焦点。殿内供祀着诸葛亮的贴金泥塑坐像,羽扇纶巾,神态儒雅,那种“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镇定从容,更是威严自生。大殿后壁嵌有许多石刻,东壁是当代书法家写的诸葛亮《隆中对》;西壁则是宋代名将岳飞所书的诸葛亮 《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句传诵千古,忠诚执著的浩然正气气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