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6-3-17 08:05 编辑
我说“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它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何为“中国梦”?作者认为,“中国梦”,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中国人,为了实现我们每个中国人进步、幸福的计划、想法、目标、梦想、追求。 近几年来,“中国梦”点燃、激励着亿万人民拼搏向前。对于如何尽快实现“中国梦”,作者有如下几点看法。
实现“中国梦”,贵在行动 “中国梦”,绝对不仅仅是“梦”“想”“望”“幻”,而是行动的目标和追求。 美好的“梦”,需要实现“梦”的行动、实现“梦”的措施、实现“梦”的奋斗、实现“梦”的艰难。 只有“梦”,而不去钻、不去干、不去拼、不去吃苦,必然会梦幻泡影。 作者个人的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个人在小学、中学时,作文比较好,十几岁就有了一个“作家梦”。然而,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43年,忙于工作,没有搞文字创作,“作家梦”落空,仍然是梦中说梦。退下来后10余年,除去锻炼外,一门心思搞创作,写出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已经出版6本书,被吸收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梦想成真。
做好“个人梦”,积微成著 “中国梦”,是一个很宏大的目标和追求,需要亿万个梦想共同筑起,需要亿万个“个人梦”组织而成。 作者认为,若实现“中国梦”,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个人梦”。涓滴才成河,积微才成著。 “个人梦”,因人而宜。工农商学兵,首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事业做好,再围绕自己的本职“设梦”,才利于“中国梦”。 “个人梦”,因能而宜。每个人“设梦”,都要依据个人的特长、爱好、能力。比如学生,文有基础,设“作家梦”、理基础好,设“科学家梦”、唱、舞、画有素质,设“艺术家梦”,等等。比如“致富梦”,通过经商还是办工业、搞开发,需要依据自己优势确定。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梦”,因时而宜。青少年与老年人、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应当依据自己情况而“设梦”。不能异想天开地去梦想,要因时而宜,量力而行。 “个人梦”,为“中国梦”。“个人梦”,要为社会进步、为人民幸福、为天下美好,总之,为了“中国梦”的实现。
自信“我能行”,成功秘诀 为“中国梦”设“个人梦”以后,应当具有很强的“我能行”的自信力。 “我能行”的自信,是自我评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态度,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设梦”后自信,一是不听他人闲言碎语;二是自己不能中途动摇放弃。朝定夕改,随意改弦更张,必然一事难成。 自信的例子很多。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自信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力量无穷,战胜了日寇,打跑了蒋介石,创建成立了新中国。 有一个农民的孩子,家里穷,从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每次休息时,他都望着远方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天天呆在家里,有人往家里邮钱。父亲笑着说:“别做梦了”。后来他上了学,十几年以后,这个孩子当上了作家,写文章、出书,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就往他家里邮钱。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林清玄。 韩信是一个不自信的典型。韩信从项羽跳槽到刘邦门下,一开始颇不得意,就连夜当了逃兵。如果韩信足够自信的话,会那样一走了之吗? 在楚汉之争那段时间,韩信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自立为王,鼎足六合,最后一统天下,但是他没有做帝王的勇气,只满足作个诸侯,甘心依顺刘邦,最后连诸侯也没混上,反倒落个兔死狗烹的结局。
坚持“锲不舍”,修成正果 为“中国梦”设“个人梦”以后,具有自信的积极态度,还必须具有积极性的行动。 积极性的行动,就是要有锲而不舍精神,不怕时间长、不惧遭失败,勇敢面对、克服并且战胜困难、挫折、逆境。 “万事如意”是人们的希冀。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在办一件事情时,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情况是极少的,困难、挫折、逆境倒是在所难免、人人都是经常遇到的。 常言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毛泽东主席曾说:“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 逆境可以给人教训、给人锻炼、给人迎难而上的力量、给人修正方法、方向的机会、给人走向成功的台阶。 《史记》第130卷中提到:西伯被拘禁,推演出《周易》;孔子受困厄,著作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创作出《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写出《国语》;孙子被割去膝盖骨,编成了兵书;吕不韦被贬,作了《吕览》;韩非被囚禁,问世《说难》《孤愤》;《诗》300篇,大多是贤人、圣人内心郁结。《史记》作者司马迁受腐刑、遭大辱,写出《史记》。蒲松龄4次落榜,写出《聊斋志异》。 作者本人,退下来后10余年,实现了十几岁时的“作家梦”,一是,坚持了刻苦学,10余年已经翻烂了3本词典、3本有关冀州的史志书;自费订阅6种报纸刊物;学习电脑打字、查资料;二是,采访过几百名相关知情人;三是,坚持了几乎每天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