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6-2-25 06:02 编辑
冀州“第一望族”
河北省冀州市属“九州之首”的古冀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人杰地灵,代有名人。历史上,堪称冀州“第一家族”的冯氏家族,从东晋到唐朝(317—907年)500多年时间内,尤其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族中高官辈出,曾出现皇帝、宰相、皇后、太后,五品官职以上33人,史书有名姓记载的100人之多。 冯氏家族的居住地,在今冀州市城区东南方向1.5公里处的冀州镇岳良村。此地始终属冀州;郡县名称先后为信都、长乐等;村名先后称冯城、冯地、冯故乡等。
史志书的评介 历代的史书、志书,对于冀州“第一家族”冯氏家族,多有刊载的评价和介绍。 1.冯氏见于最早的史、志书是《晋书·列传》。书中刊载介绍了冯恢。冯恢为晋时(265---420年)长乐(今冀州市)人。书中评价冯恢“让爵于弟,以孝友著称。为人所称道。” 2.1929年出版的《冀县志》,在《卷七》第9---17页,比较详细地评价和介绍了冯氏家族。 此志书载:“岳良(村)距城八里。村东有后稷庙,即冯氏祠堂。”“燕魏齐周之时,信都大族,惟冯氏最盛。”“冯氏南迁一支”,也“最为蕃盛”。“信都冯氏在唐书颇有著者。其族之盛,也可谓蕃且衍矣。明清之际,有义民冯若翼,亦其裔也。” 此志书载:“自冯跋、冯宏(2皇帝)而外”,为帝后者3人, 为昭仪者2人,为妃者2人,封王者4人,封公者4人,封侯伯者2人,为宰辅者1人,为侍中者2人,为郎者2人,为刺史者2人。 此志书载:“冯氏南迁一支”“可考见者”有:梁罗州太守、梁高凉太守、陈阳青郡守、信都侯、隋仪同三司、隋罗州刺史、唐耿国公、春州刺史、州东合刺史、则天时广州都督、祠部郎中。还有“从长乐徒家相州安阳者。” 3.1923年出版的《冀县新乡土志》,在第二编的(十七)和(十八),评价和介绍了冯氏家族;在第三编的(十),评价和介绍了冯素弗。 此志载:“燕魏以来,冀州大族,惟冯氏最盛。”高官“周隋以至唐,史不绝书。”“唐后千余年,有义民冯若翼,......义举尤多。” 4.1993年出版的《冀县志》,在《居民篇.姓氏志》第三章《著姓望族》中,把“长乐冯氏”列为第一,予以评价和介绍;在《人物篇》中,评价和介绍了冯跋、冯太后、冯熙3人;在《人物表》中,评价和介绍了冯恢、冯弘(即冯宏)、冯诞、冯素弗、冯子琮、冯慈明、冯元常7人。 此志载:“冀州长乐郡之冯氏,为冀州著姓,自六朝逮唐,绵绵不绝,而子孙迁徙他地者,皆称长乐”。 此志载:“燕魏齐周之时,冯跋、冯弘(即冯宏)兄弟做过北燕国君。为帝后者三人,最有名望的是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即冯太后。” 此志载:长乐冯氏故里是现殷家庄乡岳良村。该村因此被称为“冯城”“冯地"“冯故乡"。 5.《冯氏宗谱》。现在,岳良村一冯氏人手中保存有一部《冯氏宗谱》,谱载:冯跋为第39世;冯太后为第41世。
冯氏家族的兴衰 冀州冯氏家族,500多年的时间内,高官辈出,族内有多位帝、相、后、妃及王、公、侯、刺史、太守等等,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一是,得益于实权人物冯太后的有意提携。冯熙、冯诞、冯修、冯熙的3个女儿等,无不是沾她的光;二是,封建的世袭制度。出身宦官家庭,可以封爵,便于升官;三是,封建的门阀制度。出身世族,有机会夺权、门阀之间通婚,更能加快升迁步伐;四是,政治利益集团的需要。运用世族血缘关系,形成政治集团,更能巩固自己势力。 1929年出版的《冀县志》载,冯氏“家富贵,大盛终必衰败”“盖理之固然,不足异也。”冯氏家族唐朝以后,逐渐衰落,再无人做高官,还纷纷迁居,散住各地。
冯氏家族的高官 冯氏家族最为显赫的有以下多人。 冯跋(?--431),字文起。是今冀州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衡水第一位皇帝。是南北朝时期,十六国之一北燕王国的建立者。謚号文成皇帝。 史书载,冯跋“懿重少言,宽仁有大度。”性情豪放,为人行侠仗义。善饮,“饮酒一担而不乱”。少年时,就懂礼恭让,行为谨慎,勤于农耕,在4个弟兄中,最受父母器重。 南北朝北魏时(386—534),冯跋先为后燕国的殿中左监,后任中卫将军。他帮助高云建立北燕,409年,高云被杀,409年10月13日,他被众将推举为王,仍称北燕。 冯跋在位22年,一直沿用后燕的制度,但汲取了后燕败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北燕出现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 431年,冯跋得重病,其弟与其子争王,互相残杀,冯跋被惊吓致死。 冯氏家族中的另一位皇帝,是冯跋的弟弟冯弘(即冯宏)。冯弘,字文通。謚号昭成皇帝。其兄死后,他杀死冯跋儿子冯翼,篡夺了王位,在位仅6年,被北魏所灭。冯弘东奔高丽(今朝鲜北部),被高丽王杀死。 冯太后(441---490),北燕王冯弘的孙女。生于长安(今西安)。父冯朗获罪被杀,她被送进宫里,靠姑母(拓跋焘的左昭仪)抚养。 冯太后于兴安元年(452年)被选为文成帝的贵人,4年后的太安二年(456年) 被封为皇后,时年14岁。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早逝,尊冯太后为皇太后。孝文帝即位后,尊冯太后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两次临朝亲政25年。第一次,466—467年,文成帝驾崩后,年仅11岁的小皇帝献文帝时,冯太后临朝听政。第二次,477---490年,孝文帝即位时4岁,冯太后又独揽大权。 现代学者郭沫若说:“冯太后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妇女。”多位现代历史学家评论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性之一”“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北魏女改革家”,……。 冯太后亲政的第一举措,就是临危决策,诛杀乙浑、平叛东平王。冯太后亲政,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及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历史上,虽然称为“孝文帝改革”,实为冯太后所为。她崇尚节约,衣裳以素色绸帛,饭菜数量、质量远不及皇帝和其他皇后。留下遗嘱,死后薄葬。她身后还留有《劝戒歌》300余篇、《皇诰》18篇。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年仅49岁,葬于永固陵。 谥“文明太皇太后”。
冯素弗,是冯氏家族中第一位宰相,生年不详,卒于415年。他是冯跋的大弟弟。“慷慨有大志,雄杰不群,任侠放荡”,不拘小节,广交豪杰,志存高远。“曰拨乱才也。”“惟交结时豪为务,不以产业经怀。”“使当世侠士莫不归之”,许多名人投其下。他帮助其兄称帝,《晋书》曰:“跋之伪(伟)业,素弗所建也。”他胸怀广阔,以德报怨,大局为重,具有为相的雅量和心胸,“有宰衡之度”。他任宰相前,曾向尚书左丞韩业的女儿求婚,遭拒。任宰相后,不但不报复,反而“待业弥厚”。他在位时,通情达理,严于律己,“谦虚恭慎,非礼不动”“车服屋宇,务于节俭,修己率下,百僚惮之”。礼贤敬士,举荐人才,整肃吏治,劝民农桑,被人称道。 冯熙(438---495),字晋国。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孙子,著名的北魏文明太后冯太后的哥哥。生于长安。 他的父亲冯郎因连做被杀后,留下两个孩子---冯熙与冯太后。冯太后成了魏文成帝的皇后后,“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后魏孝文帝以“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冯熙素好弓马,有勇力。他虽位高权重,但“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建塔寺,兴佛学,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他“取人子女为奴婢,有容色者幸为妾,……号为贪纵。”他有12女,其中,3女皆为孝文帝所纳,2为后,1为左昭仪。太和十九年(495年),卒于代(今大同市)。 冯诞(467---495)和冯修,是亲兄弟俩,冯熙之子,冯太后之侄。俩人均从小被冯太后引入宫中,享受皇室贵族教育。冯诞是冯熙长子,字思政。“性淳笃”,与孝文帝同岁,幼时在禁中,给孝文帝做伴读。长大后,孝文帝与冯诞有深情厚谊,把冯诞作为心腹挚友,“宠诞,每与诞同舆而载,同案而食,同席而卧”。冯诞在南征时死后,孝文帝“哀不自胜”,亲自为其作碑文和挽歌,“词皆穷美尽哀,使过其厚”。孝文帝还把自己的妹妹乐安公主嫁给了冯诞。冯诞身为驸马,官至侍中。但冯诞“不能习读经史,并无学术”,政治上无太大作为。冯修是冯熙的次子,字宝业。性格、品性与哥哥冯诞有天壤之别:性浮躁好胜。官至侍中、尚书。太和十八年(494年),修欲害兄诞,被发觉,免官为庶人。 冯子琮(?---571),北燕皇帝冯跋的曾孙。冯子琮“性聪敏,涉猎书传”,饱读诗书。他没能幸运地得到冯太后的帮助,但凭借皇亲国戚的身份,又加上娶胡皇后的妹妹为妻,官至尚书、左仆射。一次,昭帝到库房检查账务,子琮不看账册而口述,竟逐项清楚无遗漏,帝大喜。在为少帝建造大明宫时,齐世祖责怪宫殿简陋,子琮进言应节俭,得到世祖嘉奖,显示了子琮直言进谏、忠心为主、正直敦厚的品行。可惜,其妻“恃宠放纵”,收受贿赂,为跑官买官者疏通门路,使子琮也受讥讽。武平二年(571年),子琮因斩杀佞臣和世开,被胡太后下令“以弓弦”绞杀死。 “谯国夫人”冯冼氏(512---602年),姓名冼英。幼年时叫冼百合。俚族(壮族的古称谓)。 出生在广东高凉。为广东岭南地区军政领袖,官阶一品,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保护侯夫人”。夫君为高凉太守冀州人 冯宝。人称“冼夫人”“冼太夫人”“岭南圣母”。谥号“诚敬夫人”。 早在1957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称颂“谯国夫人”冯冼氏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她历梁、陈、隋3朝5位君主。隋朝初年,其势力范围东至广东潮州,西到广西中部,南至海南岛,北到湖南、江西南部。后她总领岭南“两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6个州的军政大权。 她作为广州岭南闻名的俚族卓越女政治家和军事首领,高瞻远瞩,有勇有谋,始终以促进民族和睦和国家统一为重,协助中央政府打击岭南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反对叛乱掠夺和贪暴,使汉越得以和平共处,使岭南多年免于兵灾,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地方经济发展,保持了岭南110余年的和平稳定,使海南岛成为中国稳固的疆土,被岭南百姓奉为“岭南圣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