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214|回复: 6

[杂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韩友文 于 2016-2-9 14:18 编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当今政界和民间在谈论《以人为本》话题时,被各方人士所推崇的名言,要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了。还有尚书里说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之,都不外是民本思想。

  意思是说:“民众”,老百姓(作为整体,而非个人),是主体,最贵重;“社稷”,国家,位居其次;而“君主”,一国之首,是轻的,没有前二者重要!尚书所说的意思也差不多,也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于是总结出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道理。

  孟子的民本思想,不仅在战国时期没能行得通,纵观历史,除了传说的尧舜故事,有那一个“明君”能坚持始终“君轻民贵”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后来不是也把老百姓忘在一边,自己骄奢淫逸了吗!近代的康熙、乾隆盛世不是也大兴文字狱,残害忠良和无辜百姓吗!

  所以说:历来都是“君贵民轻”,从来没有过“君轻民贵”那回事!每一朝代开国时,战乱、灾荒频发,在征兵敛财,杀戮暴政,取得天下后,总会减少赋税,休养生息的。用老百姓的话说,那是“收买人心”。难关度过,就一切丢在脑后,为君的还是“九五之尊”!难怪民间灾难不止,暴乱不断。时间或长或短,总是要改朝换代的!黄炎培先生总结的天下兴亡历史周期律,就是这一切活生生的写照!

  话说回来,“民”和“君”毕竟没有直接关系。一切大小事,都是通过各级官员来管理和实现的。所以,民离官近,民同官的关系最实际。但是老百姓在“父母官”心目中只不过是小小的一介草民而已!官比民贵而重,出行要八抬大轿,鸣锣开道,百姓廻避!试想,当官的能相信什么孟子的“民为贵”神话吗?

  其实,孟子在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君之道后,紧接着又讲了为官之道:“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说的是:“得到百姓之心的人可以做天子,得到天子之心的人可以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人可以做大夫”。可见,孟老夫子也不坚持,诸侯、大夫、等各级官员都要 “民为贵”,只要“以上级为本”当官也就够了。换成当今的话,当官只要对上级负责就行了!

  战国时代的孟子,认识问题难免有其历史局限。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各级父母官公务员们,又是怎样看待老百姓的呢?还不是封建主义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吗!真正能体察老百姓的生活、思想、需要,又甘心做公仆为老百姓尽心服务的官员,何其少也!

  如果咬文嚼字,从深层意义分析“民为贵”、“民为邦本”与“以民为本”还是有别的!前者民是主体,表达了老百姓本身就是重要,是邦本;而后者则表明“民”是客体,是外人(君)想把老百姓当作“跟本”看待。显然,这两层意义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出现过各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尽管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提出的,但却透露出某些“民本”或者“民主”的要求萌芽。应当承认:我们中华文明的过去历史长河中,并没有过民本或民主的传统。封建帝制和一切高度集权的政治统治,必然导致“帝王世家”和“官本位”的社会形态,“民本”或“民主”的萌芽就很难生长和成活。

  值得欣慰的是新在我们国家领导人很重视“民本思想”。2006421日,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讲演中就说:“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我们衷心希望亲眼看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和谐景象,出现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蓬勃发展的大地上!

点评

好作品!大赞!  发表于 2016-2-9 18:42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0 收起 理由
阳夏居士 + 3 大赞!
炳哥 + 3 赞一个!
林林五 + 4 大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2-9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欣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祝春节快乐!
喜乐游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2-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6-2-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新年快乐!欣赏先生佳作。
发表于 2016-2-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关注!晚上好![em:24:][em:26:][em:20:]
发表于 2016-2-9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朋友佳作祝春节愉快,猴年大吉。
发表于 2016-2-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祝朋友新年快乐!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1 1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