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冬至习俗:祭祖拜师吃馄饨
今年12月22日是冬至。冬至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所以冬至又有至日、长至、短至、长日之称。北京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汉代冬至列为“冬节”,官府要放七天长假。我们如今只有春节、国庆才有七天长假。
北京民间自冬月起在街市上常有新历书出售,皇历曾是旧京百姓家常用的百科全书。
明清时宫廷王府及民间冬至时更盛行祭天祭神祭祖之俗。明清历代皇帝都要率众大臣出前门去天坛的“圜丘”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以祈求皇天庇护保佑和国泰民安。
现今只有春节时天坛才有祭天活动(如图)。
冬至这一天学生要在老师家搞拜师活动。老师的家中就像过大节一样,在庭房高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先在孔子像前跪拜,然后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要在老师家中抢着做些家务活,老师则要设宴招待这些学生。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冬至祭孔和拜师就是尊师的一种集中表现。
那些喜爱学习武术的青少年均在冬至日这天拜师开始学艺,老北京时称为“看冬”之俗。
“肥过冬至瘦过年,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北京城内传承着冬至吃馄饨、饺子、赤豆粥等食俗。
旧京街市上最著名制售馄饨的则有“致美斋”、“馄饨侯”,其馄饨皮薄如蝉翼,其透明度可见到肉馅之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清人杨静亭曾写有竹枝词赞誉过京味儿馄饨:
包得馄饨味胜长,
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物休嫌淡,
咽后方知滋味长。
而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曾经提到:“致美斋的馄饨包得非常俏皮,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入油锅慢火生炸,炸黄之后再上小型蒸屉蒸片刻,立即带屉上桌。馄饨皮软而微韧,有异趣。”
(据网络资料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