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766|回复: 10

[本地杂谈] 北京《西城(北京建都纪念阙)》视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幸福老货 于 2015-12-8 08:38 编辑

北京建都纪念阙。纪念阙高12米,由四根方柱撑起整体结构,取“天圆地方,维系中央,四季平安”等寓意。在纪念阙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分别有四个金代文物铜坐龙的仿制品。铜坐龙是金代皇室的御用器物,象征着吉祥。阙的顶部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斗拱造型。 我录制其视频,音乐选用《追梦》,聆听管乐演奏家范睿的《追梦》,犹如久居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人,去到那幽雅清静的林间小道,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那优美的旋律、动听的乐曲,令人心旷神怡。

阙最早为古代城门、宫门前两边的观楼,起瞭望作用,后演化为宫殿、祠庙和陵墓前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的建筑。阙一般包括台基、阙身和屋顶三部分。
北京建都纪念阙花岗岩阙身南北两面刻有“金宫殿故址”;西面是宣武区人民政府《北京建都纪念阙记》,东面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撰写的《北京建都记》。
附1、北京建都纪念阙记
北京正式成为国都始于金代,时名中都,其城址中心在今之宣武区境内。值此北京纪念建都八百五十周年之际,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于金中都皇宫大安殿故址建阙,特邀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撰写《北京建都记》,以激励今人,昭示后人,传承深厚历史文脉,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以史为鉴,与时俱进。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二零零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立
附2、北京建都记
北京古城肇兴于周初之分封,初为蓟。及辽代,建南京,又称燕京,为陪都。金朝继起,于贞元元年即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营建中都,此乃北京正式建都之始,其城址之中心,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南。
金中都以辽南京旧城为基础,扩东、南、西三面有差,而北面依旧。城池呈方形,实测四面城墙,东长4510米,西长4530米,南长4750米,北长4900米。四面城垣各开三门,北城垣复增一门,共十三门。城内置六十二坊,前朝后市,街如棋盘。
皇城略居全城中心,四面各一门。正南宣阳门内有街直通皇宫应天门前之横街,两侧建千步廊,廊东有太庙,西有中央街署。宫城位居皇城东偏,宫室建筑分为三路,结构严谨。中路殿宇九重,前有大安、仁政两殿,为常朝之所,后有后宫,为帝、后所居。主殿大安殿建于三层露台之上,规模宏伟。东路有东宫、寿康宫、内省诸建筑,西路有蓬莱院、泰和宫等建筑。宫城内西南隅凿鱼藻池,建鱼藻殿,以为宫城之内苑,故址即今白纸坊桥西之青年湖。宫城迤东置太子东宫,迤西为同乐园,有瑶池等湖泊。
中都城之扩建,将西湖即今之莲花池下游河道纳入城中,导流入同乐园湖泊及鱼藻池,又经皇城前龙津桥下,转而向南,流出城外。公元1990年,在右安门外大街迤西之凉水河北岸发现其水关遗址,已就地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中都近郊建有行宫多处,其最著名者为万宁宫,故址在今北海公园处。元朝继起,就其址规划扩建大都城,遂为今日北京城奠定基础。
公元1990年西厢道路改造,市文物研究所沿宣武区滨河路两侧,探得金中都宫殿夯土十三处,南北分布逾千米,并作局部发掘,从而确定应天门、大安门和大安殿等遗址位置。公元2003年为金中都建都850周年,应宣武区人民政府之约,撰文以记北京建都之始,刊石于金中都大安殿故址之前。
侯仁之,二○○三年九月二十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泪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12-8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2-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介绍,分享图片。
发表于 2015-12-8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的分享。
发表于 2015-12-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朋友介绍。
发表于 2015-12-8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朋友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泪花 发表于 2015-12-8 08:43
感谢分享

老朋友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炳哥 发表于 2015-12-8 09:00
欣赏介绍,分享图片。

老朋友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 发表于 2015-12-8 09:43
谢谢朋友的分享。

老朋友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4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画 发表于 2015-12-8 13:13
谢朋友介绍。

老朋友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9-20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