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可人 于 2015-10-19 12:39 编辑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商业核心,每一个商业核心都必然是这个都市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沈阳太原街作为东北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其地位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和东京的银座,这条北起北七马路、南至砂山街,长3950米、宽12米的柏油马路旁,排列着沈城著名的许多商家。特别是北起中山路口、面至中华路口,长517米的一段步行街,更是繁华地带。 早在上世纪末,沈阳火车站前沦为沙俄的租界区,“西四条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道便成为了如今闻名东北的太原街的前身。此时太原街一带仅有几十户商贩,经营日用杂货,日本商人也只有30余户。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沙俄铁路用地变为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 自从日本根据《朴茨茅斯条约》夺得沙俄在华特权后,三井、三菱、小寺、大仓等大企业纷纷来奉天投资,在铁路附属地一带筑路建屋,1906年,来沈的日本人激增至1600余人,强征中国土地,廉价雇用中国劳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打带骂,每天工资仅0.64元,而日本工人则为4.38元。沈阳近代首家百货商店、日商在沈开设的最大的百货商店“七福屋”在昭德大街(中山路前身)建成,即辽宁轻工商场原址,现为倍思亲大酒店。“东三省实业公司”也在昭德大街建起大楼,即第一百货商店原址。 1910年10月1日,“满铁”投资30万元兴建的“奉天驿”即奉天火车站(今沈阳站第三候车处)建成后,就按日本风格以火车站为中心修建放射线形状的街道,即昭德大街(中山路)、沈阳大街(中华路)和南斜街(民主路)。1911年,奉天省城由大西边门向西修柏油路,因与沈阳大街走向不一致,形成了今天的马路弯。 1915年7月,日商右田广爱在两条街投资兴建了一座占地693平方米的电影院“奉天馆”,不设座席,观众席地而坐于“榻榻米”上,可坐651人,放映日本原版影片,只供日本人观看,这就是沈阳小剧场的前身。两条街北段建起的“奉天邮便所”,即沈阳市邮电局前身。1919年,日本人强制将满洲铁路附属地所有的街道都改用日本名称,昭德、沈阳两条大街和南斜街分别改称浪速通、千代田通和平安通,两条街中间以千代田通为界,北段称春日町,南段称青叶町。1924年,中国人吴洪在两段交界处开办洪雅轩,即洪大理发店前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鼓励向东北移民,“铁路附属地”一带大小商店陆续开业,春日町100多家商店中,除中国人开设的中和茶庄(今东方红药房)、老精华眼镜分店(总店在大连)和印度人巴姑江开设的大隆洋行外,均为日资。其中有建于1931年,主楼7层、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奉天大厦(今东北饭店)建于1932年的面积3528.9平方米、707个座位的新富座(今解放电影院),1932年11月,椎名一雄在原东三省实业公司大楼建立“满蒙毛织百货店”,以中高档商品为主,资金35万元,顾客以日本人为主,创造了50天卖钱额达51600元的纪录。1945年9月15日至18日发生特大火灾,损失严重。1946年2月改为振声百货商店,1947年9月改为荣生公司,1948年11月改为沈阳市百货公司第一商店。1933年起修建的“几久屋百货商店”即和平商场原址。 三十年代的太原街圈楼
1935年日商在今中兴大厦地段开设中谷计时店、花屋、松江浴池等,后又开设兰州酒馆、正阳金店、兰州商场、家庭糖果店等,解放初期私人摊床达400多个。经整顿,成为百货、医药、花纱布、粮食、土产水产、信托、工业器材八大公司联合经营的沈阳市国营贸易企业联营公司,简称“联营”。同年修建的“春日町菜市场”是圆圈形建筑,也称“圈楼”,即今和平副食商场。1936年兴建的兴隆号茶庄即今太原茶庄。同年,山本熊太郎创建有670个座位的“银映馆”,放映欧洲、日本影片。1938年5月,滨口嘉太仿照当时东北最大的电影院“银座”建造面积3839平方米、座席1900个的4层影剧院“大陆剧场”,同年12月竣工。场内有冷风、暖气,连同地下室小影院可容纳2400人,资本金100万元,号称东亚第一大影院。1945年9月,苏联红军进驻大陆剧场,改名为莫斯科影院,为苏军放映电影、演出歌舞。 日伪时期,春日町的许多日本商人负有间谍使命,刺探政治、经济、文化情报。一些日本浪人贩卖毒品、向中国土匪提供武器。一些奸商在附属地开业,接受庇护,逃避税收,违法牟利。一些不法之徒在兑来栈、福顺栈、天聚东等旅店中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爱国商民也曾与日伪当局进行斗争,反对物资配给、强化管制。老精华眼镜店就曾是中共奉天支部的秘密联络点,首任支部书记任国桢常在此开会、居住。前来联系工作的同志则扮作配眼镜的顾客,机智勇敢地迷惑并摆脱特务的监视。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春日町改称太原街,青叶町改称民权街。“几久屋”和“满毛”相继失火,日资商店经营停滞,仓库物资流入市场,街头巷尾摊贩陡增,美国商品大肆倾销,劫收大员横征暴敛,大搞金融投机,太原街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解放后,太原街枯木逢春,大兴土木,商家林立,橱窗并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1946年开业时只有6人的生生照相馆发展为200多名职工的沈阳市第一家高级照相馆。建国初期开办的南轩酒家,是沈阳市第一家经营苏扬菜的餐馆,全国著名的南菜和宫廷菜大师唐克明曾在此领衔司厨多年。1950年,太原街诞生了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沈阳市国营贸易企业联营公司。1957年,民权街也改称太原街。 “文化大革命”期间,太原街被改称“反修大街”,老字号商家受到冲击,牌匾被砸碎,雕刻被毁坏,有的被迫停业。“三中全会”以后,太原街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凭借其便捷的交通、悠久的商业历史逐渐发展成为了一条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的商业街。传统经营特色逐步恢复,特别是近年来的整体改造,形成了融购物与休闲于一体的步行街,街心花园喷泉溢彩,花木葱笼。这里的百货商店、副食商店、书店、影剧院、文化馆、风味餐馆、旅社、工艺美术店、医药店、门诊部、邮局、银行、照像馆等敞开大门,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如今的“太原街商业区”主要指以中华路、太原街、中山路为主要框架,形成沈阳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商业中心。她以大型综合百货商店为主体,以专业商店为补充,以露天市场为外围,是集商业、饮服、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商业社区。中山路上有秋林公司,太原街上有中兴——沈阳商业大厦、沈阳萃华金店、东北药房、老光明钟表眼镜店、沈阳风味楼、沈阳工艺美术服务部、商贸饭店;中华路上有新世界大酒店、新世界百货、联营公司…… 从十九世纪初仅有的十几家油盐杂货店铺,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沈阳太原街已经拥有了数百家临街店面、十几座现代化大型商场、数个国内闻名的大型专业市场和一条繁华似锦的商业步行街。这里的日客流量达到百万,日交易额过亿,成为沈阳名副其实的商业繁华一条街。 未来太原街的发展将分为“一核、二心、六片区”。一核是指中心商业核;二心是指欧风休闲文化中心和行政办公中心;六片区指站前综合交通商区商业区,西部商业综合区、东部居住、展销、行政综合区、南部居住绿地综合区,南部商务商业办公综合区,南部教育区、医疗综合区。此外,太原街地区还规划了都市之门、时尚中心、品牌大道、名品走廊、欧风街、金融酒店办公区、同泽南街、胜利大街、中华路东段8个主题。到那时太原街将成为代表沈阳乃至东北发展的现代化商业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