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0130|回复: 71

[史海钩沉] “六师”育英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5-8-20 10:11 编辑

【发表于《中国网》】
“六师”育英才


        “六师”“冀县六师”都是简称,全称为“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驻冀县(今河北省冀州市)。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位于冀县县城的南城门外南偏西1公里处(今冀州镇胡家庄村)。


“六师”图


       据民国版《冀县志》载:师范学堂(校),“直隶(今河北)全省共设5处,一在天津,一保定,一滦州(今滦县),一顺德(今邢台),一宣化。”“民国12年,由省会议决复于冀县设校。由财政厅拨给开办费,购冀县城南民地90余亩建筑校舍”“定名曰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又附属小校一处”。民国17年,更名为”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六师”创建人、第一任校长为曹秉国。他是今冀州市冀州镇马厂庄村人,曾留学于日本和美国。
       “六师”办学15年,先后共招收前师班、后师班、女子班等计40余个班,2000余名学生。还有附属小学1所,2个班,是师范毕业生实习之地。“六师”学生来源,北起博野、安国,南到清河、威县,西至柏乡、广宗,东至山东平原、恩城,多达39个县。同堂学生中,有的是兄弟、姐妹,有的是舅甥,有的是叔侄、姪女,还有的是姑姪女、侄子,等等。

       “六师”始终致力于培养乡村教师,开拓冀南文化,造就优秀园丁。
2000余名学生中,可谓英才荟萃,群星灿烂:不仅有大批师资人才,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终身从教的教育家、专家学者;而且,作为冀南高等学府,是冀南最早的革命发源地之一,铸就了许多革命家,有的为国英勇捐躯,有的后来荣膺重任。在校时,先后有30多名青年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40多位中国共产党的省军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

                       冀州最早的中共党员和支部
        “六师”学生石世珍(又名石琳),是冀州的第一位中共党员。由他担任书记的“六师” 第一个党支部,是冀州境内最早的。石离休前担任青海省文化厅副厅长。
       石世珍是晋县(今河北晋州市)籍。他在老家后彭头村和小学教师彭增声友好默契,彭增声和青年学生郗占元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石每逢假期回到故乡,都找他们交谈。彭、郗二人经过长时间考察,认为石是个思想进步要求革命的好青年,于是,1929年暑假期间介绍石入了党。
       石成了“六师”和冀县境内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后,接受了到“六师”和冀县传播革命思想和发展党员的任务。他很快就发展久已知心的同学好友闫文轩、耿汝功入党,3人利用课余散步机会,在校外田间小路上研究秘密发展党组织和开展地下活动的问题,到1929年10月下旬,“六师”已经有党员7名,除他们3人,还有徐树栋、郭恒金、耿金堂(耿碧涛)、武继盛4人。在中共顺直省委保属特委地下交通刘绪东帮助和指导下,成立了“六师”和冀县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石任支部书记,闫、耿分别任组织和宣传委员。以后,这个党支部按照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在校内外开展起各项革命活动。
       “六师”党支部成立后,为播革命火种,在学生中秘密散发党的“地下”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传播马列主义、中共主张和新思想。
         “六师”党支部组织党员们,主动联系进步同学,培养入党对象,还联合“十四中”和冀县简易师范学校(又称“简师”)的学生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灌输马列主义思想,宣传救国救民道理。于民国24年(1935年)创建了“简师”党支部。至抗战爆发,“六师”党支部已发展党员30多名。


为国英勇捐躯者
        “六师”开办时期,时值中共党的秘密、地下时期,随后赶上抗日战争,因此,有一些学生,积极投身革命,为国英勇捐躯。有历史资料记载的为国英勇捐躯的“六师”学生近20名。
      吴子林,曾用名吴绍骏,新河县孙村(子林村)人。“六师”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共新河县委书记、中共安阳地委书记。在与国民党开展地下斗争时被敌逮捕,在河南内黄县牺牲。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王慕桓,衡水市桃城区王家庄村人,“六师”毕业后,为保定“二师”中共党组织负责人之一。在高蠡暴动中牺牲。为革命烈士。
       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有,时任冀南二地委书记的冀县籍李忠、时任冀南区党委委员的王长太、时任专署联校校长的李目行(柏乡籍)、先后担任新河县抗日县长的宋心立和刘毅(今冀州冀州镇刘家埝村人) 以及刘喜增(衡水籍)、范湘浣(威县籍)、李振沄、康树先、王痴民、李望风、闫统三、周绍农、常耕春、李子和,等等。

       国家民政部2014年9月份,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六师”学生、冀州籍李忠入选名录其中。

李忠(1914~1943),是冀州职位较高的烈士。他原名郑树钧,今冀州市小寨乡垒头村人,1934年经李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六师”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学校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带头反对学校当局为箝制学生接受革命思想而推行的“复古渎经”方针。
       1935年秋,河北省南部发生了以李菁玉、张霖之等为首的农民起义,为扑灭革命烈火,国民党政府强迫民工修筑“京大”公路,李忠和几位学生领袖按照上级党组织指示,发动学生掺杂到民工中去,动员民工罢工、怠工,有效地支援了直南农民起义。
       同年寒假,李忠回到农村,邀集几位同学奔赴冀县、新河、宁晋和束鹿等县交界村庄,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土地政策。1936年,他和张润生(后名张海峰)、王鸿鹄、张云魁(后名张一峰)等一起,响应平津学生抗日救亡号召,秘密组织学生罢课,并联络了冀县“女师”、十四中和“简师”的学生,计划组织纪念“五卅”运动11周年活动。但是,由于走漏消息而遭到军警镇压,游行未成,李忠遂被国民党通缉,他被迫转移到了北平。
1936年下半年至1939年初,李忠被中共北京市委安排在前门外打磨厂和花市一带,以小商身份作掩护,一面为当时的《大公报》写稿,一面秘密从事工人运动,发展党的组织。后调平西特委、宛平县委工作,领导过有名的平西游击战争。
        1939年初,受组织派遣,李忠回到冀南抗日根据地工作,先任新河县政府秘书,后为南宫县委书记,1940年春任冀南四地委宣传部长,1941年调任二地委书记。
       1943年4月14日夜晚,李忠带领20多名武工队员从南宫水牛屯出发,穿过敌人道道封锁线,于次日拂晓赶到隆平县北阎庄,因叛徒告密被敌人包围。李忠在突围中连中数弹,身负重伤,大部分队员也在战斗中牺牲。在敌人从四面包抄过来的紧急关头,李忠和队员们用个人留下的最后一颗子弹一齐光荣饮弹殉国。


教育界的佼佼者
       “六师” 办学目的就是培养乡村教师,造就优秀园丁。“六师”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 终身从事教育工作。
      在教育界比较有名的有,离休前在教育部供职的韩黎(女)、北京“师大”的陈焕文(曾名张景新)、离休前任元氏县二中顾问的武继盛(武忠)、病逝于辛集市中学校长任上的陈挹芬(抗战时期曾任束冀县县长)及已经病逝的冀县中学离休老校长朱锐夫,等等。
       朱锐夫(1915--1989),原名朱长虎,出生于今冀州市小寨乡东王家庄村,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六师”毕业。

朱锐夫遗像

      朱锐夫毕业后先后在“六师”附小、东王家庄完小、新庄完小任教,之后调县教育科任科员。1950年后,先后担任冀县师范、冀县第二中学、冀县(今冀州)中学副校长、校长, 1975年离休。1978年又受聘返冀县中学任顾问,1989年2月病逝。
      朱锐夫博览群书,刻苦钻研。20世纪50年代初,中等学校设有周会,他通过读报,积累资料,在周会上给师生回顾一周国内外大事,每个月作1次政治形势报告,讲得很受师生欢迎。
       冀县师范、冀县中学可谓全县的最高学府。朱锐夫当校长,没有校长架子。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主动与教师、工人、学生促膝谈心。经常深入教研室、学生宿舍、食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逢年过节,对教师及家属登门一一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对于工作出了差错的,总是和颜悦色帮助找原因,提醒今后注意。
       朱锐夫习惯早起晚睡,早起和学生一块跑操,晚上检查自习,检查督促学生休息。学生劳动时,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边指挥边劳动。
1963年遇特大洪水,当时正值暑假,其他领导同志都回家度假,惟有朱留在学校坚持工作,抢救学校财产、给回家的老师晾晒被褥,等等。
       朱锐夫在教学上,带头坚持领导干部兼课。除抓好全面教学外,他多年来一直兼任一个班的一门课。他坚持听课制度,每周听课都在10节以上。此外,他还经常检查学生作业和教师备课本,定期召开教师会分析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正是这样,在他任校长期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比例一年高过一年。
       朱锐夫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为政清廉,他工资17级,在县级工薪阶层中待遇是比较高的,但他生活很节俭。他终年习惯粗茶淡饭,不吸烟,不喝酒。他经常给学生讲,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
朱锐夫的家属一直在农村,家有老母、妻子、子女,工作期间从不因家务事回家,家中有事也尽量赶在假期处理。他家东王距县城10公里,回家一直是以步代车。
       他从不谋取个人私利,不向领导伸手,其膝下7个子女(4女3子)都是靠个人的努力自奔前程。还有1个当临时工,2个在家务农。
朱锐夫去世后,冀县人民政府做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政军界中的高级干部
       “六师”学生中,毕业后由教转政、从军的不少,据不完全统计,涌现出了40多位省军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
       齐燕铭,北京市人,“六师”毕业后从政,曾经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厅主任、全国政协秘书长。



       臧伯平,生前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前曾任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校长。

       赵文普,深州人,曾担任国家铁道部副部长;

       贝仲选,生前任中央财政部副部长;衡水籍学生李子谦,曾任平原省委副书记;种汉九,曾任驻北也门大使;李毅(李国跃)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享受正部级待遇;张海峰,曾用名张润生,衡水市桃城区旧城人,曾担任中纪委委员、国家外交部副部长。

       王东宁,曾用名王瀛华,威县人,曾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景县籍学生刘汝清,离休前任总后军需部副部长(正军级);枣强籍学生吴罡,离休前任南京海军学院副政委(正军级)。
       曾经担任厅局级干部的就更多了。威县籍学生李盘文,离休前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任;李福寿曾任四川省建委副主任;冀县籍耿茂赏(汝功),担任过天津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光第是河北工学院前党委书记;李寿朋是河北人民出版社顾问;张昌(赵全),饶阳县西张保村人,曾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冶金厅厅长;张瑞云(张祥征),获鹿县人,曾担任北京市委党校书记;张雪涛(张书田),曾担任武汉市市长;耿碧涛,离休前为河北省文化局(厅)顾问,等等。
耿碧涛



      张海峰,原名张润生,1910年10月1日生于衡水县旧城村。1930年7月考入“六师”。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六师”学生运动。

       张海峰自幼酷爱《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书籍,崇拜里面许多侠肝义胆的忠勇之士。读高小时,又接触到鲁迅、郭沫若、谢冰心的著作、文章。考入“六师”之后,同班同学王尧华与张海峰来往密切,关系日笃。其实,王此时已是共产党员。王尧华在课余时间经常同张海峰谈论时事和国共内战形势,借给他马列主义书籍阅读,并介绍张海峰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和“读书会”。张海峰的同班同学王鸿鹄和初中三班学生郑树钧与中共冀枣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李力(李幼贤)是同乡,李接纳3名青年加入了党组织。后张海峰担任了“六师”第二任党支部书记。
“读书会”是一种半合法的学习组织,根据中共冀枣工委的安排,党支部决定,利用“读书会”吸引、团结进步学生,扩大党的影响,为迅速发展党组织奠定良好的基础。张海峰和其它学生党员,节约生活费用,订购和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进步书刊杂志、马列主义书籍,利用同学同乡的关系,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借出供大家阅读。同时,组织文艺团体,成立了“野草社”“前进社”,吸引爱好文艺的同学入社,通过交流读书心得和研究写作,激发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提高他们的民族觉悟,从中发现积极分子,秘密地吸收他们人党。到1936年7月,全校已秘密发展党员30多人,同时,还聚集了一大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在周围,对宣传党的思想和宗旨,与学校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天深夜,张海峰悄悄来到县立简易师范,找到同乡陈英,问他道:“为响应平津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我们准备组织罢课斗争,你们干不干?”陈英一听挥起拳头说:“早就该和他们斗一斗了,干!”张海峰把“六师”党支部已派遣郑树钧发动省立十四中学的事告诉了陈英,约定5月30日这一天上午8时,3个学校同时罢课,并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旨在坚决支持平津学生的爱国运动,反对日寇侵略中国,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5月30日上午8点,六师学生集合在校礼堂宣布罢课,准备开完演讲大会便进城与十四中学、简师的学生汇合一起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学校训导主任常理绪听到消息后气极败坏,当场下令队伍解散,学生回教室反省。张海峰和郑树钧先后箭步冲上台去。张海峰大声质问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声援平津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有什么不对?”常理绪被问得张口结舌,仍气焰嚣张地说:“上边有指示,学生不准游行示威,谁不听从命令,便以造反论处。”
      学生队伍振臂高呼:“爱国有理!”“坚决支持平津学生的爱国行动!”
常理绪威吓道:“快快解散,执迷不悟,后果不堪设想。”张海峰和郑树钧了解到警察局派出大批军警已将六师团团包围。同时,关闭了城门。
       面对反动势力的恫吓和镇压,张海峰与大家怒不可遏,据理力争,把常理绪及手下人弄得满头冒汗,狼狈不堪。反动军警一看形势不好,荷枪实弹冲进学校大门,向学生队伍威逼过来。
        眼看一场流血斗争爆发在际,张海峰、郑树钧和学生代表知道敌人穷凶极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学生手无寸铁,正面冲突定会造成流血牺牲,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组织暴露,他们果断与学生队伍有秩序地退出了会场。
       这次斗争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在学生中引起的震动很大,大家感到了团结起来的力量。同时,给学校以极大震慑,“六师”的反动顽固势力在学生面前威信扫地,自此以后,压制、打击学生运动的凶焰大为收敛。
       1936年7月,张海峰从“六师”毕业后,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在家乡衡水继续为党的工作而奔波。成为衡水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奠基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6人气值 +26 收起 理由
须臾岁月 + 3 赞一个!
荷塘芬芳 + 5 赞一个!
京青 + 3 赞一个!
真诚永恒 + 5 赞一个!
真真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8-20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备出。
发表于 2015-8-2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六师”育英才
耄耋庠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8-2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可爱再丽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8-20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8-20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增加知识面,谢谢文哥哥!
真诚永恒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8-2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8-2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师,是革命摇篮,精英的人才基地。赞一个。
秋韵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5-8-2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8-2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园丁遍栽桃李树,学子尽作棟樑才。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4 1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