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5-6-29 14:10 编辑
2015年6月25日 刊于《河北农民报》 冀州第一位全国劳模
郁洛善是1951年被授予的冀州市第一位全国劳模。他生于1894年,1969年因患心脏病逝世。他原籍南宫县郁家庄人,幼年家中清贫,14岁就给地主当雇工,1934年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到了冀州西沙疙瘩村。 郁洛善在西沙疙瘩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多年,还曾经担任冀县人民政府不脱产的副县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郁洛善在抗日战争中,站岗放哨,掩护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给八路军送食物,给地下党往敌炮楼内的“内线”送情报,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并且送自己的独生儿子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3月,他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在任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期间,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对敌清算斗争。在旱灾严重的情况下,他响应党的生产自救号召,集股办起了劳资分红的全县第一个副业生产合作社,在他的领导下,打井、开粉房。其模范事迹被刊登在当年的《晋察冀日报》上,并被选为晋察冀劳动模范。 1945年,郁洛善将变工组、包工队发展为互助组。当时,组里连牲口都没有,在他领导下,全组成员艰苦奋斗,努力生产,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当时的冀县县委、县政府在县农业展览会上,用连环画的形式表扬和宣传了他办互助组的事迹,并在全县树他们为走集体化道路的红旗;郁洛善连续3年被评为河北省农业劳动模范。他把上级奖给他的1头驴、500万元(相当于今500元)奖金和切片机、五轮水车等奖品全交给组里,鼓励全组人员加倍努力生产,报答党的恩情。 1951年冬,郁洛善率先成立起有9户农民的初级农业社。当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颁发给他硬板纸的毛主席亲自题词“劳动光荣”的证书。1952年4月,郁洛善随中国农业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5个月,与苏联人民的领袖斯大林元帅合影留念。1953年他领导的农业社发展到31户,1954年又创办了3个村(西沙疙瘩村、东沙疙瘩村、田家庄村)的联社,入社农户有297户。1955年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郁洛善领导的农业社又发展成为拥有5个村(西沙疙瘩村、东沙疙瘩村、田家庄村、陈家庄村、王孟张庄村)、703户规模的农业合作社。1958年又将高级社发展为人民公社。 西沙疙瘩村历史上是个贫困村,风沙、盐碱是当地“两害 ”。郁洛善带领群众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在村西北筑起防风墙、造起防护林,挡住了风沙的袭击。在社内打大眼井、砖井、机井151眼,改沙治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社内收入大大增加。 郁洛善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他虽然身为社里的领导,1952年还被选为冀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不脱产),但他穿的总是一身家做衣服,腰里系着块白毛巾,身带大烟袋。出门办事、开会,骑着头小毛驴,从不要集体补助,不花集体一分钱。坚决不让县里车接车送。他与群众同下地、同劳动,而且身先士卒,苦活、累活总是带头去干。渠道决口,他不顾天寒地冻,第一个脱衣下水。 郁洛善把群众的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在艰苦创业年月里,逢年过节宁肯自己家里苦一些,也要想法叫村民们吃得好一些,他常用自己的钱和东西去帮助困难群众。听说社员文信福生活上有了困难,郁洛善就将二儿子捎给他的5元钱给了文信福。春节时社员石翠印没钱买猪肉,他就把自己买到的猪肉送去。他把孤儿尚竹、尚会真当亲生儿子照管。1963年发生特大洪水时,郁洛善虽然年近70岁,仍然风里来,雨里去,趟泥下水,围埝筑堤护村,妥善安置群众。 郁洛善逝世后,衡水地区(今衡水市)行政公署(相当于今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