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冯以农 于 2015-4-2 12:29 编辑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都习惯地去扫墓,祭拜自己逝去的亲人,缅怀培养自己进步、成长的师长。。。。。。我, 永远记住一个小学老师‘刘汉雄’的名字 1943年,那是民国时期11岁的我,有幸在自良中心小学读高小,当时是一间县内小有名气的小学。乡间父老乡亲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子弟成才,往往舍得用重金从外地聘请有专长的老师来执教。语文老师刘汉雄他就是来自乡邻招聘来的一位语文老师。回忆刘老师的外貌,在那科技落后的孩提时代,不可能留下什么照片,我只能用《唐诗三百首》白居易老先生的插图来描绘、比美我的老师;刘老师经常穿着蓝黑色的‘唐装’上衣,貌不惊人,嘴巴上留着那八字胡子也许就是他的外貌特征了。学生们都知道,他的文才和爱好是超人的,酷爱诗词、对联和毛笔书法是他的特长;课堂上他的讲课往往让同学们分心不得,《解缙巧对曹尚书》、《焉知鱼不化为龙》的故事,吸引我们越听越有味,朗诵古诗犹如杜甫再世,摇头摆脑,古色古香,丰姿绰约、逸韵悠扬。他课堂上的教态至今也历历在目,谁也不会忘记。人们都知道小学是打基础的学段,犹如几十层高楼大厦的基础工程。想想今天我的诗词对联,能够在《八桂诗海》、《山水摇篮》,和《万花楼》、《都峤山》诗刊发表,我的诗作,可以跟随广东华侨《友声》诗刊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华人社会交流。我对诗词兴趣的形成和升华,里面凝结着多少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心血。 刘老师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亲近自然,接触生活。有一次“秋游石表山”,回来后,让我们写作文,想不到我的初学新诗体练笔《秋游石表山》竟获得堂上作范文讲读、点评;老师的爱好往往也在激励着学生,他那笔飞墨舞的毛笔字教学真叫人羡慕,那时小学生的我,除了认真学好正楷之外,也喜欢练习“四种字体的书法”,我的每一个习作,每一点进步,刘老师常常用“贴堂”效应鼓励着我和同班、同级同学。。。。。。今天,一手漂亮、得体的毛笔字,常常得益于刘老师的言传身教、谆谆教导,鼓励鞭策。如今,退休已经20多年的我,我那支毛笔,总是不停地学着刘老师为乡亲服务精神,写春联、写新居联。我的家庭有自己的“文化走廊”,有“我的天地”,漫画、水彩画、梅兰竹菊水墨画,厅堂条幅设计,草书学习,隶书学习,行书学习书法稿子,样样具有,布满了整块墙壁。是‘自我展出’,也是‘自娱自乐’。到处留下我的‘墨迹’。。。。。。 清明节,遥望和面对刘老师的家乡,我默默地祈祷,感谢恩师,缅怀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刘汉雄,用繁体字书写着你的名字---劉漢雄,刘汉雄,刘汉雄。您的学生冯锦铭(我小学时的名字)今天成才了,点燃香烛,向你敬茶、敬酒,再深深地三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