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兴庆宫公园,是西安最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的话,那么位于火车站附近的革命公园,就是西安最大的婚介信息交流中心。
这个婚介交流中心,人们也会称之为“婚姻市场”。我认为称市场不妥,因为这里不是做买卖的地方。称信息交流会更确切些。在公园里,我见到了这个交流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74岁的王琪老师,她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据她介绍:2006年3月份,她和另外五位未婚青年的家长,正式在革命公园挂出牌子,义务为未婚青年征婚。他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六位中有五位的子女是未婚女孩。 九年过去了,他们经历了很多,如今的信息交流会规模已经很大,而且在兴庆宫公园等地也有分支交流处,可是他们的子女,6个人中只有一位成家。 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多是老两口来,对着那一个个信息,有的拿小本抄着,也有的直接用智能手机拍照。他们对展示信息的人,充满着期待。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已经接近30岁,或者接近40岁了,还没有成家,这无疑是压在老人心头的一块巨石,老有所乐?从何谈起!这些老人的可悲之处,就是不知道,这种用纸片片交流信息的方式太原始了,早就落后了! 在微信时代,一个人可以同时关注上百人的各种动态信息,而这些家长们还在比对条件,然后双方家长交换意见,觉得合适了,再去安排子女见面。这个周期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真正到了孩子们那里,一个“没感觉”的答复就算结束了。婚姻问题,重在当事人相互之间的心灵碰撞。男女双方可以先不见面,用微信聊天,如果大家能够说到一起,价值观相同,其他的所谓条件,就显得不重要了。 我问了很多家长:有没有用智能手机?多数人没有用。他们没有QQ,没有微信,采用的方法就是拿个小本本,抄抄写写,然后再回去与子女商量。而大龄青年往往对传统的相亲方式有逆反心理,惧怕见面,难为情。于是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尤其是女性,越是年龄大,越是心理不够健康。相比之下,微信、QQ上先聊聊,更容易被接受。但是他们的家长往往没有这个体会,很多老人根本不知道网络聊天的便利,相反,他们会认为网络联系不靠谱,容易吃亏上当。 信息交流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女多男少。男孩子都去哪了?不得其解。 我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共青团工作,之后又做了八年的工会工作。我无论是做团干部,还是做工会干部时,都热衷于给青年人介绍对象,也说成过若干对。那时称未婚青年为大龄青年,我们通过组织活动(交谊舞、学习班、青年沙龙等)给青年男女以见面交流的机会,促成青年男女相识、相爱。那时也觉得工作难做,但是比起现在来,还是相对容易一些。
按说现在的通讯手段比过去强了不知多少倍。微信、短信、QQ、图片传送、视频传送都可以做到现场直播,但是未婚者仍然是一茬一茬地存在着、等待着,让他们的家长从黑发等到白发,甚至他们自己也白了头。除去一些独身主义者的因素外,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也是革命公园婚介信息交流会上,家长们永远探讨争论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