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荡湖畔 于 2015-1-16 13:02 编辑
可能是人老了的原因,喜欢回忆往事。 有些往事还能让人兴奋,就象回到了当时的时代当时的年华! 本版征集[新年随想],不由得就想到40年前后,那些人们为迎新春的往事。
往事的回忆
话说1970年前后,我们这代人大家都是晓得的,不管是从城市到农村,机关到学校,工厂到矿区,说白一点吧,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到处都会有一支风靡全国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我的老家村,是人民公社一个正而八经的大队,土地上千亩,人口超八百,在十里八乡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偏上的大队。自然还是有“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 过去,没有有电视,农民文艺娱乐非常苦淡,一年到头的文化生活和信息很少。至多一年能看上三四次县里派放的电影,家家户户有一只有线广播喇叭,一日三次播放点节目,每次播一个半小时左右,还要包括天气预报在内。 “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作用有多大,我就不去多说了。其一点可以肯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生活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艺娱乐组织。 当时“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一般都是由大队团支部负责。那时我20多岁,是大队的团支部书记,自然成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负责人了。 每到春节前40天左右,公社就会召开春节期间有关文艺宣传工作的会议,要求各大队都要搞好春节期间的文艺宣传活动,各大队都会不折不扣地去落实。 演什么节目,公社也是有要求的,各单位要选择符合毛泽东思想内容的话剧、歌舞等节目。 要说文艺细胞,我是一点也没有。起码是一个“四不会”的人员,即“不会唱,不会做,不会拉和弹,连锣鼓家伙都不会敲”。不可,我是该队的“领导”呀!这组织落实工作要归我来管。 我本着上级的要求,迅速落实,建立组织,招兵买马,分工落实,相互协作。在选用剧本,刻写钢板,印装剧本,抽调骨干,添置乐器,导具制作,服饰借用,灯光戏台等等一应俱全,都有专人负责,抓得头头是道。 那时候的青年人“真听话”,不计报酬能吃苦,服从领导不娇气!各人领到任务后都能认真落实,相互支持,没有一个办不好,办不到! 我们宣传队,当时编排过的话剧有“海岛女民兵”、“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很多大型节目,根据当时的形势要求,还自编自创了几个农村砍“资本主义尾巴”的节目! 当时,要讲“抓革命,促生产。革命生产两不误”,白天没功夫排练节目,我们都是利用春节前35个晚上及几个下午的功夫拿下的!大家加班加点,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努力。 正月初一晚上到初三晚上的连续三天是主要演出日,剧台在小学广场,过去农村还没有电灯,天每天晚上,剧场上汽灯高照,观众都是全大队全男女老少,还有少数邻村人,大家老早把家里的板凳排满广场,到时人头齐聚,非常热闹,大家翘首以待。锣鼓一响,文场奏起,主剧开演,演员亮相,鸦雀无声,聚精会神。锡剧中的各种腔调,角色栩栩如生,有模有样,唱得非常优美,非常动听,说实话,其余声至今也在我耳边回荡!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鼓掌,在结束谢幕时,人们兴致未尽,依依不舍,边走边斜视着眼睛,还要看着台上谢幕的演员! 过了初三到正月十四之间,文艺宣传队要带着节目去公社大剧场汇演,演出评比后,颁发奖状,我大队曾得过演出“一等奖”,我们请了一个从县级剧团下放回家的演员,做了宣传队的辅导老师,这肯定是比人家的班子演得棒了! 公社汇演比赛确实好的,还要推荐到县里汇演。去县里汇演的一般都是以公社名义参加。 正月半夜场是当年演出的收场剧,这夜演了后,意味着今年的春节文艺演出到此就结束了。这天,到场的观众也特别多,全体演员和工作人员都铆足劲头,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全心全意演好今年最后一场戏。 有的演员年龄也不小了,到下半年,又有小伙子要结婚,大姑娘要嫁老公了。以后不可能同场再为大家演出了,今晚的一起演出,心中还有点互相依恋的感觉,还想留点人生最美好的记忆!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已经过去40多年,队伍不见了,人员都老了,有的已经离世了。如果再转世回生重演过去的节目,现代人肯定会说这“太土了”!大家都知道,这是社会进步了,现代化的电影电视高科技取代了过去的宣传方式和宣传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