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4-10-31 05:58 编辑
(发表于《中国网》) 《金史》立传的“直臣”父子 河北省冀州市历史上有一对父子,两人都被《金史》立传,都被称为“直臣”。父路伯达,子路铎。他们是今冀州市小寨乡南庄村(现析为东南庄和西南庄2个村)人。民国版《冀县(今冀州市)志》载:“南庄村有金刑部侍郎路伯达墓”。《畿辅通志》载,路铎墓也在此。
路伯达
路伯达,字仲显。金朝大臣。《路伯达传》载于《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卷96,第2139至2140页。 路伯达家世贫寒,自幼其母教他读书。他性情沉稳,有见识,博学强记,能诗善文。金正隆五年(1160年),考中进士。初为诸城县(今属山东省)主簿,因政绩突出,忠诚博学,提升很快,先后担任尚书省掾、兴平军节度副使、大理司直、秘书郎兼太子司经,辅导太子(金章宗)。后改做同知西京转运使事,兼尚书礼部员外郎和翰林修撰,终官至刑部侍郎、太常卿,拜安武军节度使。安武军节度使,即冀州军政长官,所以,“乡人荣之”。 路伯达进谏主要有下面几件事。 路伯达因为奏“上欲易生辰”是“非信”,而得到皇帝信任,提拔为尚书刑部郎中。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金世宗欲巡幸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伯达上书谏止,认为皇帝当以四海为家,不宜只思念旧地。“不宜空京师事,远巡。”但奏书被压下未报。 一次,金世宗问群臣:现在用什么办法可使百姓务本业、广积蓄?路伯达答道:教化百姓,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近处做起。统治者要重视农业;要“去奢长俭”,反对腐化。朝廷重视农业,去掉奢侈,崇尚节俭,就可以使百姓勤于耕种,国家便可扩大积蓄了。 请罢畿内采猎之禁。当时,自京畿至真定、沧、冀,北及飞狐(今涞源北),数百里内皆为禁地,不允许百姓采猎或耕种。路伯达请罢禁,让百姓采猎或耕种。皇帝世宗(1161至1189年在位)下令取消采猎之禁,百姓称道。 路伯达还很廉洁,他晚年出使宋,得金250两、银1000两。当时,惯例是使宋者得财,都归个人。而路伯达却上奏朝廷,将自己所得金银全部献给国家,用以“助边”,并且表示“致仕”(退休)。奏折还没有被章宗皇帝批复,路就去世了。章宗皇帝(1190年至1208年在位)看奏折后,嘉奖路,赠官太中大夫。
路 铎
路铎(?~1214年),字宣叔,路伯达次子,金朝大臣。《路铎传》载于《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卷100,第2205至2208页。 路铎先后担任左三部司正、右拾遗、翰林修撰、监察御史、景州刺史,孟州防御使等职。 元代史官评论路铎:“铎刚正,历官台谏,有直臣之风。”皇帝章宗称云“路铎敢言,甚有时名”。志书说他“尤言人所不敢言”。 金明昌四、五两年(1193年、1194年),皇帝章宗不顾天旱民饥,两次欲巡幸景明宫,路铎谏止“民饥,不可行”。章宗不悦,但“罢行”了。 章宗欲立元妃李氏,路铎谏言“李氏其兄弟恃宠纳贿,将有杨国忠之祸”。结果李氏被“除名”。 路铎为镐王完颜守贞遭贬辩解,请求复用,言语切直而激烈,引起章宗不悦。 路铎曾上书谏宰相权力太重,曰“凡事由朕,宰相安得权重”,应予限制,引起宰臣怨恨。 路铎还不怕危及自身,多次进谏批评一些当朝官员。 路铎因为进谏一生曾3此被罢官,却不避讳、不退缩。 路铎勤于政事,曾述十二训条教谕百姓。皇帝章宗下诏:“路铎十二训皆劝人为善,遍谕州郡使知之。” 路铎“为文尚奇,尤长于诗,温润精致,自成一家。”著有《虚舟居士集》传世。元好问《中州集》卷四选存其诗26首。 路铎担任孟州防御史时,贞祐2年(1214年),蒙古军陷孟州,他投沁水死。
家 人
路伯达、路铎以“直臣”名世,其家人也都行为高尚,甚被赞颂。 路伯达母。元好问在《中州集》中写道:路伯达“其母有贤行,教伯达读书”。当时,有1本名称为《节事》的书,人们都喜欢看,而且价格比较贵。因此,有此书者,视为宝贝,不愿外借。伯达母毫不犹豫地买下,并且,让伯达带到学舍,让同学们都来读。 伯达妻傅氏。志书称傅氏:“相夫教子,名动朝廷,天子赐号‘成德夫人’与‘宣文君’。诚千秋之懿范也。” 路伯达出使宋,得金250两、银1000两后,上奏朝廷,将自己所得金银全部献给国家,用以“助边”,奏折还没有被章宗皇帝批复,路就去世了。 章宗皇帝(1190年至1208年在位)看奏折后,嘉奖路,并且把金银退给路家。傅氏说:“此非吾夫意。”再次把金银献给国家,但是,国家不收。于是,傅氏把这部分金银,“付之州学”:买上等田地2000多亩,以办教育,“供生徒”。此事被地方官奏报朝廷后,章宗皇帝给傅氏赐号“成德夫人”。《金史》赞曰:傅氏“买田赡学”,“妇人秉心之烈、制事之宜,乃能如是,士大夫溺于世俗之见者宁不愧哉。赐号成德,不亦宜乎。” 路铎哥。路伯达有2子,铎为次,钧为 哥。 元好问称这哥俩“俱有名于时”。路钧,字和叔,登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进士第,终莱州观察判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