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长荡湖畔 于 2014-10-2 09:09 编辑
现推荐朋友一文,既有道理也很实际。读后有益!
母鸡的“教”于人 ——兼为“母鸡式的爱”正名 (作者:谢留洪) 人大概是世上最要面子的活物,要不怎么会把对孩子溺爱的骂名推给母鸡?人把待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随其所欲、百依百顺等行为,统归为“母鸡式的爱”。好像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本来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受了母鸡的影响,才学会了宠爱、溺爱。果真如此的话,真该将母鸡斩尽杀绝,以免人们教坏下一代、下下一代,后患无穷。因此,单说这溺爱,母鸡是应为人师的。然而,稍有点生物进化知识的人都知道,家鸡是人驯化而成的。由此,人的虚伪性可见一斑。 母鸡无争,对人强加的上述说法至今无动于衷,对孩子的关爱也好,教育也好,其方式方法依然故我。其实,母鸡在养育小鸡的过程中,教多于爱。要说纯粹的爱,在母鸡所有的行为中,就那么一点点——在休息时,用翅膀护住小鸡,其目的是不让小鸡着凉,其作用相当于人给小孩盖被子。如果连“盖被子”也算是溺爱的话,人应该受到指责的关爱孩子的做法实在太多了。君不见小学生有不会穿衣服的,中学生有不会剥熟鸡蛋的,大学生有把脏衣服打包邮回家洗的,不一而足。其故何哉?恐怕与其父母的一味溺爱不无关系。虽说现在的孩子肩不要挑担,手也无须提篮,但让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给点适当的磨练,总还是必要的。否则,只知道自我张扬:“我的事情我作主”,却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就麻烦了。然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大包大揽,因为“再苦不能苦孩子”。诸如此类的“妈妈的吻”,较之于母鸡式的爱,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的依赖性、惰性、任性也随之与日俱增。 事实上,母鸡对小鸡更多的是教。比如取食,母鸡只是做个样子,然后吐落地面,让小鸡啄取。而人呢,有的已经老大不小了,仍在一口一口追着喂。相比之下,有的母亲不如母鸡,应该汗颜。母鸡的教育有时还很严厉。当小鸡掌握了啄、扒、觅食、鉴别和躲避敌害等基本技能后,母鸡的教进入了更深的层次,要求也更加严格。此时的小鸡已几成中鸡,针对其活动范围更大,自主性更强的特点,母鸡会给每只小鸡上好及时归圈的一课。当接近黄昏、天色渐暗的时候,母鸡已早早入圈,并蹲守圈门。此时小鸡们仍玩兴未尽,多姗姗来迟。对迟入圈的小鸡,母鸡多是拦头一口,往往啄得鸡毛乱飞,并伴有“咕咕”的教训声,意即“什么时候了,还不归圈,叫黄鼠狼吃了你。”小鸡则低头“唧唧”认错,似乎在说“好了,好了,下次不敢了。”接连几天,母鸡都会如法炮制,小鸡也大多长了记性。也有个别屡教不改的,但自知理亏,入圈时会象箭一样冲门,以免一劫。 如此严厉的教育方式,在人看来堪称“虎妈”。相对于“中鸡”阶段的小孩,世间有太多的“护妈”,只要求孩子把书读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当自己的孩子与同伴相处时吃了点小亏,不管有理无理,家长陪着找上门、骂上门、打上门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孩子在学校的室外活动中受了点轻伤,有的家长往往兴师动众,不管青红皂白,定要校方以及相关老师低头认罪,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那些钱袋鼓鼓、脑袋空空,财大气粗、猪头肥婆状的土豪(请勿自行对号入座),大都具有这样的特质。护妈们的这种行为,在孩子的心灵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更加肆无忌惮。这看似护了孩子,但实际是给孩子的成长埋下了祸根,最终只会害了、甚至毁了孩子。由此看来,护妈的品格与母鸡相去甚远,因为母鸡从不护短。 由此可见,“母鸡式的爱”应该是人杜撰的,是对母鸡的污陷不实之词,倒是对某些人的真实写照。而母鸡的“教”,却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惜很多人做不到。 二O一四年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