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楼主: 江畔居士

[知青岁月] 狗爬界的“日用品” (目前链接到第五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香茶 发表于 2014-10-2 23:46
难忘的记忆!

谢谢版主夸赞。请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狗爬界的“日用品”(五)煤油灯

             (五)煤油灯
我们到狗爬界插队时还没通电,谁也未成料到的是:已是七十年代了,村民们晚上大多数都还是使用原始的“松烛”照明。所谓“松烛”就是竹技外面裹上一层松脂,类似于现在腊烛的样子。因为在村后的松树上随便用刀削个小槽后就会有松脂油流出来,把采集到的松脂加热后沾绕到竹掍上就是一根松烛了。由于无需花钱购买,很多人家在晚上都使用这东西照明。
那时辛苦出一天工才3毛钱,而买一盏煤油灯要8毛钱(小号),一斤煤油5毛钱,还要凭票供应。由于买灯买煤油都要花钱,村里使用煤油灯的人家并不多。既使是能用得上煤油灯的人,晚上也舍不得把灯蕊拧得很大,用“豆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大人、妇女和小孩晚上都在昏暗的光线下聊天、逢补、读书和写作业。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晚上光照不足,妇女们缝补出来的衣裤补疤仍然平整、线脚密集均匀。尤是令人惊奇的是全村大人小孩都没有一个得近视眼病的。所以若干年后我们知青聚会,看见不少跟随父母而来的革命后代,小小的年纪鼻梁上都架上了眼镜,我们还打趣地说:“如果早送他们去狗爬界可能就不会得近视眼了。”
   公社知青办只给我们知青组配发了一盏媒油灯。为了照顾女同胞,我就给了胆小的魏筱红和刘静宜使用。一到晚上我们男同胞就只有象村民一样点“松烛”照明了。
由于松脂还含有水份,点燃起来会发出噼啪的爆燃声,一不小心就会溅到脸上烫起一个小水泡。再是点燃后烟子很大。我晚上又喜欢看书,加上又是近视眼,要凑得“松烛”很近才能看得清字。常常被熏得两个鼻孔眼象烟囱,连脸上都是黑花花的,甚至有几次头发都被烧掉了一撮。惹得大厨和猴子早上见了笑得直不起腰。说我“鼻孔黑,头发焦,一晚成个大花猫。”
所以能有盏煤油灯就成了我当时的一大奢望。但是知青组的经费是有限的,每人仅三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补贴”,几乎都用在“吃” 的上面了:负担着“油盐酱醋茶” 的所有开销,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既如“用” 的方面开支只有能省则省了。
没有钱买,是否能自已动手做一盏煤油灯呢?当时我就想:这煤油灯不就是个灯蕊加个盛油的容器吗?我找来一根小竹管穿进一根麻绳,然后插进一个空墨水瓶中,装上煤油。一试,倒也能点燃,有点象灯的样子。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不能持久,半个小时不到灯蕊连竹管都燃了起来,险些还带燃了墨水瓶中的煤油酿成大祸。
虽然第一次做煤油灯没有成功,但是也给我带来了希望,心里想改正一下肯定能成。大家也给我出主意:大厨说能把竹管改为烧不燃的东西做才好。猴子也说墨水瓶的塑料盖易燃不保险。魏筱红和刘静宜拿出了两根口罩带子递给我说:“这个做灯蕊,比麻绳上油。”同胞们的意见和支持更激发了我做好煤油灯的勇气。
参考大家的意见后,我找来一个旧电池,把里面的东西挖掉,剪开电池壳卷在一颗大铁钉上就制成了一个锌皮灯蕊管,这种锌皮做成的灯蕊管代替了原来的竹管,就解决了灯蕊与灯蕊管同燃的问题了。接着我又在一个铁制的酒瓶盖(代替了塑料瓶盖)中央用铁钉打了一个灯蕊管大小的孔,把灯蕊管插进出,盖在灌了煤油的墨水瓶上,就成了改进后的“煤油灯。”
当晚一试用,嘿!倒也有灯的作用了。遗憾的是不方便使用:一是因酒瓶盖与墨水瓶不配套容易溢油。稍不小心弄得手和桌上都是煤油,不利于安全和卫生;二是没柄没把,用时非要有一个平台置放才行,不方便拿放和移动。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正应了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的谚语。正当我昼思夜想要做成一盏满意的煤油灯的时候,一天我们出山外买化肥,在镇上溜达时看见一个单车修理铺里有几个装补车胎胶水的空瓶子。我顿时眼睛一亮:“这不是做煤油灯的上好材料吗!”立刻就央求修理师傅送给我。修理师傳听说是知青做煤油灯用的,大手一挥“全拿去!”“真的吗?太感谢了!”修车师傅的豪爽大方使我高兴得差点想抱着他亲上一口。
这胶水瓶子比墨水瓶子做的煤油灯强多了。因为胶水瓶盖与瓶子本身就相当密封,只需用铁钉把盖子中央打个洞,再把电池壳卷成的灯蕊管插进盖子里去,然后再用桃树溢出的树脂胶糊在灯蕊管子周围,盖紧后不仅不漏油而且跌下地也不会灯烂。因不会溢油了随便用个硬物轻敲一下胶水瓶的顶部或者底部,灯蕊就会伸长或缩短,能较好地控制灯的亮度,无需用针去挑灯蕊来解决灯光的大小了。然后在再用粗号铁丝把胶水瓶子围成一圈后弯成一个Q形,做成个“灯柄” 方便拿放。灯柄后端留长一截,形成一个钎头,可以插进土墙或者房子的柱头或木板缝上。比去市面上买的煤油灯还方便使用:晚上上个厕所,看个牲口的,有地方放的就放,没地方放的就随便插进墙壁上就得了。
我自有了这经济实惠,方便耐用的煤油灯后,终于解除了“松烛” 对我烟熏火燎的折磨。使我晚上看书更有精神了。
记得就在这盏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我先后读完了想尽千方百计弄来的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俄国托尔斯泰写的《复活》、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国笛福写的《鲁滨逊飘流记》、法国大仲马写的《基度山伯爵》,以及我国杨益言、罗广斌写的《红岩》、冯德英写的《苦菜花》、《迎春花》和扬沫写的《青春之歌》等小说;还有《普希金诗选》和《沙士比娅全集》等诗歌剧本;甚至还读了当时被称为反革命黄色淫秽的手抄本《少女之心》等书籍。就是这些在当年的“禁书”,在狗爬界这偏僻的小山村里,成为我熬度过那段艰苦岁月的最好伙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村民发现我们这不花钱买、又方便适用的煤油灯后,不少人都到知青屋“来料加工”,村里点煤油灯的人家也逐渐多了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狗爬界村的日用品 (三)食用碱

狗爬界村的日用品 (三)食用碱
                                          (三) 食用碱

我见秀娥嬸包棕子的时候,不仅要掺合上一种褐黄色的液体,而且还把这种液体放进锅里与包好的棕子一起熬煮。我就好奇地问秀娥嬸:“这是什么水呀?”秀娥嬸笑了笑说:“待吃粽子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秀娥嬸就到知青屋给我们送来了十来个用竹叶包成三角形的、当地村民称为“羊角扭”的粽子。大厨见了高兴地接过粽子,并唱了一句京剧《红灯记》中的台词“谢谢妈…”剝开棕叶三口两口地吃了起来。边吃边称赞说:“真香!”。猴子见状也赶紧拿了一个并对大厨说:“莫着急,当心嚥住了,要我帮你做人工呼吸。”秀娥嬸面带愧色地说:“不好意思,每人只能2个。尝尝鲜。”我连忙对秀娥嬸说:“你家也不宽裕,还送棕子给我们吃。太感谢了!”凡属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知道,棕子不仅在农村,就是在城里也是属于奢侈品,。只有过年、节的时候才有机会吃,而且每家包的数量也不会多。今天秀娥嬸送了这么多个的粽子给我们,确实是不容易的了。“谢什么呀!”秀娥嬸说:“这大过节的送几个棕子给你们吃,还客气什么。趁热,快吃!”
“真好吃呀!”不知是饿了还是很久没吃粽子了,我咬了一口后,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说。我知道村民只有过节时才有机会慰劳一下肠胃,把平日舍不得吃的东西放到过节时才消费。今天这棕子有糯米、花生、板栗、红豆和腊肉,又香又糯中还带有一种特殊的清香。我突然记起昨天秀娥嬸包粽子时放的那种褐黄色的液体,就问:“大嬸:你昨天放的是什么水呀?”秀娥嬸说:“那个水嘛我们叫‘灰水”。“灰水是什么呀?”我接着又问。“灰水就是用禾杆草烧过后的灰,用清水浸泡然后过滤的水。”秀娥嬸耐心地向我解释说。怕我不明白连忙又补充说:“就是稻草灰水。端午节包棕子我们都喜欢掺点灰水。所以又有人把有灰水的粽子叫做‘灰水粑’。”
“这灰水包棕子有什么作用呀?”魏筱红和刘静宜两位女同胞觉得好奇,也凑热闹赶来向秀娥嬸请教。“作用吗,你们刚才吃的时候可能就晓得了:一是可以使包进竹叶里的糯米、豆子、腊肉等东西快熟快烂;二是有一种禾杆草的清香,吃起来更有味道。对不对?”秀娥嬸微笑着问道。“对!对!对!”我们象鸡啄米一样点着头称赞。“至于这“灰水”还有个更重要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秀娥嬸一边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边也买起了关子。难怪我吃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香味,就是这稻草灰的特殊清香啊!但是第三个作用是什么?我们东猜西猜秀娥嬸说都不对,只好承认确实不知道了。
“第三个作用嘛就是这“灰水” 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棕子存放得的时间长久一点。”秀娥嬸见我们一片茫然,摸腮抓脑地还猜不出来,就笑着告诉我们了‘灰水’的第三个作用:“这端午节正是盛夏高温酷热的季节,一般的食品隔夜就馊了。而这掺了灰水的棕子则放过两三天都不会变质。”“噢!‘灰水’还有这个特殊的功能!”我们都感到很惊奇。
听了秀娥的介绍,使我明白了这稻草灰水的作用实质就是城里卖的食用碱的作用。聪明的狗爬界人就用这“灰水”就代替了食用碱!不仅不化钱而且绿色又环保。大厨和猴子听了秀娥嬸的介绍后,在秀娥嬸面前竖起大姆指,学着当时一部电影中的台词说:“高!高!实在是高!”惹得我们都笑了起来。



飞虎飞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0-8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10-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发表于 2014-10-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天然的洗发水、洗碗布、蚊烟香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不但没有添加剂的困扰。也不受有害物的威胁。直到现在还有从中提取有用的物质作添加剂。{:qiang:}
快乐渔翁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10-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那个年代是身不由已的年代。没有抗争只有忍受和适应,这些所谓的“日用品”就是当时无奈和生存的产物。正因为有了制作和使用“日用品”的经历,才有了回城后应付各种困难的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林五 发表于 2014-10-9 12:16
这些天然的洗发水、洗碗布、蚊烟香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不但没有添加剂的困扰。也不受有害物的威胁 ...

天然的也许是最好的。遗憾是自然的东西越来越少,合成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回狗爬界时村头的大皂角树也被砍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冬之萍 发表于 2014-10-9 11:59
谢谢分享了!

过奖了。是苦难岁月的痛苦回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5 1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