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道来客 于 2014-9-7 14:39 编辑
记得我小的时候弄堂里每天有很多各地来的小商小贩,他们穿街走巷,都会叫出带有各地方言各具特色的吆喝声,上海人对此都非常熟悉,只要一听吆喝声,便知这个小商小贩是干什么的,或者是卖什么的。那时,我母亲最喜欢听到的,也是她最熟悉、最敏感的就是“龙山——黄泥螺”,因为那是来自浙江慈溪外婆家老乡的吆喝声呵,这位外婆家来的老乡,卖的就是我母亲从小再熟悉不过的黄泥螺。卖黄泥螺的老乡穿着一身浙江乡下老乡的粗布衣服,戴顶遮阳的旧草帽,身上免不了还有点海货的腥味,手里拎个网兜,网兜里有一个瓫头,瓫头里就是他要卖的黄泥螺。
有时候家里下饭(菜)不多,母亲就会下去买点黄泥螺。母亲买来的黄泥螺一般都是小饭碗里浅浅的半碗。我不知道这些黄泥螺要多少钱,但我知道,我们家穷,母亲是不会买太贵的东西“下饭”的。母亲把黄泥螺买来后,再用个小碟子倒点老酒,再倒点醋,然后就用筷子夹个黄泥螺在小碟子的老酒和醋里蘸蘸,就直接可以吃了。鲜美的黄泥螺味道再加上香香的酒味和酸酸的醋味,真的会让人陶醉,吐出壳以后满嘴黄泥螺的鲜香味,还会久久地保留在口腔内,让人回味,回味,再回味。那时我还小,还体会不了黄泥螺的鲜美味道,只是趴在桌子上,用筷子夹一个黄泥螺,也学母亲的样子,在小碟子的老酒和醋里蘸蘸,放在嘴里嘬嘬,好不容易才把一颗黄泥螺的肉吸出来,黄泥螺的肉很脆,嚼起来还会发出声音。这时,在我乳嫩的口腔里,也感受到了黄泥螺的鲜美,也同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开始渐渐地领悟到母亲童年时去海边滩涂拾黄泥螺的艰辛。 外婆家在浙江慈溪,地处杭州湾,潮起潮落形成了一片很长的滩涂,那里正是黄泥螺生长最好的地方。每年三月和八月黄泥螺的颗粒大、没泥沙、肉质柔嫩、特别鲜美。因为黄泥螺会吞吐体内黑色的沙子,所以慈溪人都叫黄泥螺为“吐铁”。黄泥螺也是大自然赋予慈溪人的财富,过去,慈溪一带穷人家的孩子都会去海边滩涂拾“吐铁”,拾来“吐铁”可以换钱,补贴家用。我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家里穷,早早就没了外公,十来岁的时候,也常到海边滩涂去拾“吐铁”。当时到海边拾“吐铁”都说是“海里”去,从家到“海里”要走十多里路。几个穷人家的女孩子约好做伴,天没亮就起来,带点冷饭咸菜,手提着个瓫头,走十几里路到“海里”,一直要到傍晚才回来。拾“吐铁”最要紧的是要知道潮水什么时候来,退潮了才可到海滩上去拾“吐铁”,到快要涨潮前,要赶紧上岸,否则潮水真要来了,跑也来不及的。她也听说过拾“吐铁”女孩被潮水卷走。另外海边滩涂上也有坏人,很霸道,不容许外来人拾“吐铁”,他们要是看不惯什么人,就会把人家拾“吐铁”的竹竿、瓫头都抢走,所以母亲他们到“海里”先要看好滩涂上有没有那些坏人,一般情况下母亲总是选人少一点的地方拾“吐铁”。 滩涂上拾“吐铁”要光着脚,踩在滩涂的泥浆里,低头仔细地看泥浆里哪有“吐铁”,发现“吐铁”就把它拾起来,放在瓫头里。有时候也找根竹竿横在滩涂的泥浆上往前拖,会拖到很多“吐铁”。辛苦一天一般可以拾到半瓫“吐铁”,大概有一二斤吧,在海边先用海水洗洗干净,回家后再用清水洗洗后,再用盐把“吐铁”腌制起来,再倒点老酒,“吐铁”遇到盐和老酒,还会嗞嗞地发出声音。母亲在腌制中也会拿起一二个黄泥螺,送到外婆的嘴里,让外婆尝尝自己辛苦的劳动果实。过三四天,母亲就拎着这个“吐铁”瓫头,到水桥镇街上去卖掉,然后按外婆的关照买点家用的东西回来。 母亲讲她童年到“海里”拾“吐铁”的故事,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子,一辈子都无法抹去。以后每当我经过海边,看到海滩,我就会很自然地就会想起母亲童年去海边拾“吐铁”故事和她童年饱受人间艰辛的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