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971|回复: 31

20140626 报道----陕西的宝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商山丹鹤 于 2014-6-26 11:11 编辑

今天初粗了解一下书院门

位于大南门里东侧古朴的牌楼

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这条街上的 关中书院

这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

书院发起、创始人之一-----冯从吾雕塑。传说他是明代工部尚书,因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湎酒色,荒芜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回家后与陕西当时的行政长官 汪可受 一同联合会讲。来听者达几千人。于是长安府长官划出一片土地,修建了 关中书院 这个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


关中书院的东边,是文庙,就是现在碑林博物馆所在地。这是碑林大门。

在碑林博物馆南围墙靠街道的墙面有 孔庙 二字。

孔庙墙馆内是文庙牌楼、小桥及两方水池和小亭。
从碑林出东门。书院门算走完了。现在是旅游景观一条街。除了玉器、翡翠等旅游产品。主要是经营文房四宝、名家字画之类的产品。这也是藏龙卧虎之地。每年都有书画交流盛会。现在关中书院是一所师范学校所用。不能参观。
现场书写'作画,有爱好者就当场请购。


板凳
发表于 2014-6-26 10: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商山丹鹤 于 2014-6-26 11:00 编辑
商山丹鹤 发表于 2014-6-26 10:48
简介
书院门风光: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这里能体会到西安不同于别处的城市风景。书院门向东走到尽头便是碑林。
2名称由来:书院门的名称来源于街内的关中书院。
3历史沿革:西安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虽然,那已经有很久了,一千多年了。这一千多年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西安已经不再是首都,又比如说,以前西安是"八水绕长安",只剩下几条干涸的河床。那一座辉煌的城市,已经消失在历史里,留下的是一个破旧的残骸。但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总会留下点东西--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当一个辉煌的城市渐渐从岁月里走远的时候,至少,他会留下一个背影,耐人寻味,书院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历史: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
冯从吾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与"千人所指,一丁不识"的魏忠贤势不两立,成为东林党人在西北的首领。并在此设立书院,以次作为阵地,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度量,出处进退一丝不苟为风操"作为兴学宗旨。中国书院大致始于初唐而盛于南宋,但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林书院绽放和折射出来了独特的光彩。关中书院就是它的光和影在这儿的摇曳。那幅脍炙人口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依然闪烁在这里。当时一群文化人在此开始了他们的文化远征,这里不是遗老遗少的"诗酒文会",不是空谈心性的象牙塔,也不是钻营苟且名利之场。这里曾是一群文化血性男儿的神圣祭坛,在这里他们讽刺朝政,裁量人物,指针时弊,在风雨飘摇中为一片明朗的天空大声疾呼。他们躬行实践,高标独立。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于万马齐喑中开启明清实学思想的先河,但家国天下之事他们时时念念于怀。片纸尺牍背后凸现出的强烈忧患意识,令人五内沸然。漫步在这古色古香的街巷,也许脚下的土地就是昔日的大贤们走过的地方,照耀了他们的日月依然在这里普照。"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关中书院建成以后不久,魏忠贤灭了东林书院的一帮文人,顺便把关中书院也收拾了一下,冯从吾也被累及。然后,熹宗一道圣旨把关中书院拆了。一直到康熙3年,关中书院才被重建起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为西安师范学校及附小。关中地区明代以后的历届科举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应试者就在这条街上食宿,温习功课。解放前,书院门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两旁的酒肆、茶房、店铺已荡然无存。房屋破败、街容陈旧,与近在咫尺的碑林博物馆极不相称。1990年报月,碑林区政府开始对书院门进行大规模改造。1991年6月,书院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当年十月,书院门这条古文化街旧貌换新颜。
      改造后的书院门恢复了昔日的文化色彩。厚重、有力的颜体街名使街西的牌坊与街内的建筑浑然一体。于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这幅楹联便也名副其实。过去的关中书院如今是"西安师范学校",当年的莘莘学子为了金榜题名,而不异在此挑烛功读,孜孜发奋。他们留下了书斋、留下了学堂、留下了功名,也留下了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如今的一代代新人又从这里起步,再继教书育人之伟业,再作学子,再作园丁。
4发展:书院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房舍年久失修,街道灰暗,一片破败景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市经过规划设计,由碑林区实施,把它翻修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
5街道: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突兀而起、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从这个对联中就可以嗅出西安的文化重量--这儿有碑林博物馆;这儿有教书育人的"关中书院"。千古茁壮着的碑林,既有古意又有诗意。碑石就像古琴上的弦撑。上边镂刻的很有讲究的碑文,就像古琴上洋溢出来的音子。走在这个书院门的街上,仿佛走近山水,与市嚣远;与异石古木近,与尘埃纷扰远;与钟鼎彝器书画古玩近,与世俗玩好远。是故,这个方城的风流儒雅,博物好古之士往往流恋于此。书院门全称是仿古一条街,尽管有仿痕,但在今日之市井中,也算卓然不群了。
     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从南大街走到这条街上,忽然好像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路两边,高大的槐树后面,红漆格子门半开着,大大小小的湖笔从门檐上面垂下来,后面是一张怡然自得的脸,表情似曾相识。青石板的路面紧贴着鞋底,松动的地方发出清脆的乌乌声。泼墨山水挂在城墙的青砖墙上,斑驳的阳光洒在上面,随风轻轻抖动。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也是外地游人络绎不绝的书院门。这里有古韵悠悠的各式牌匾楹联,琳琅满目的书画墨迹,规格齐全的文房四宝及品种繁多的民间工艺,书院门就这样飘散着历史文化的醇香。
书院门街西邻南门,东望文昌门。宝庆寺华塔和碑林拱立两旁,街中有关中书院和于佑任的故居。我们今天看到的宝庆寺华塔,始建于唐代,它是书院门最古老的标志。因为关中书院,书院门的文化色彩就更加浓郁。如今的书院门,已成为古都西安的书画荟萃之地。在这里,名人字画与业余作者竞相生辉,这里既有现声泼墨的作品,又有传世的精品的展出,既有街头地摊,铺排出售,又有高雅之堂陈列标价。人物、山水、花鸟,应有尽有,书法作品争奇斗艳,凡爱好者人人皆可作画,也可卖画。挥毫作画离不了笔墨纸砚,这里有能工巧匠现场制笔,制毛的作坊也搬进了典雅的店铺,这里有专门经营文房四宝的小店,上好的宣纸,精制的墨砚,使外行也能闻出丝丝幽香。然而要谈到书院门的笔墨生意,却少不了西安人的一份遗憾。这些小店的主人,大部分都是江西人、安徽人,他们来到这用传统的手艺打理着生意,用辛劳和智慧经营着小店。漫步在这条艺术的长街,面对这,对仗奇巧、妥贴正稳、言简意深的楹联,面对文房四宝散发的墨香,我们感叹老街的变化,我们感叹智慧的西安人,修复了一段传奇,也修复了一道风景。过去的夜景,极像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像瞌睡人的眼"。而今书院门这条街的夜景也亮堂了许多。路灯从设计到造型极其别致,一边是写着不同字体"书"字的仿古六棱灯,一边镶着夺目一个灯箱,灯笼典雅温馨,灯箱则匠心独具,上边把陕西的已故名人及和陕西文化沾边的名人的头像及箴言,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附录在上面,有司马迁、有于右任、有段坚,有冯从吾等。曾经荣耀着的长安城悄然远去,只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沉默的背影。书院门静静的,凝固在冬天的午后,独立于这个城市的喧嚣之外,悠然守候着老去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6特色:从南大街走到书院门,忽然好像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路两边,高大的槐树后面,红漆格子门半开着,大大小小的湖笔从门檐上面垂下来,一条浸透墨香的路便向远方铺展开来约570多米,浓郁的古风扑面而来。两边鳞次栉比地集中了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一百多家店铺,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书写着文萃阁、醉书轩、聚看斋、皓月宫等店名。这里的店铺门面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北京大栅栏那样富丽堂皇,而是古朴敦厚,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牌匾、楹联,还有深狭的门道,显示了一种儒雅祥瑞、深藏若虚的氛围。商家所售的商品有各种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然而墨香的古文化街最能体现特色的商品当属种类繁多的文房四宝、书法字幅、国画卷轴、碑帖拓片、蓝田美玉,以及古老的乐器“埙”。这条街是青石板铺成的,路两旁都是一些仿古的建筑,建筑里面是一些店铺--卖湖笔端砚的,卖名人字画的,卖古籍的。懂行的人到书院门是看“书”的这“书”涵盖书、画及相关的一切。这里卖字画的店铺多,里面不仅有许多民间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也有不少名家名作;但是也有赝品。略往书院门的街深处走,卖字画的店铺便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临街摆设的摊位,其实就是张书桌,上备文房四宝以及展示有主人写画好的作品。主人就在此或写字,或作画,也出售作品,但是更享受这种陶冶情操和相互切磋技艺的生活。其中不乏功力深厚、作品绝佳的高人。每年都会大批书画名家会聚西安,在这里举办各种展览陈列数十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发表于 2014-6-2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多,文字介绍少了点。
发表于 2014-6-2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商山丹鹤 于 2014-6-26 11:00 编辑
商山丹鹤 发表于 2014-6-26 10:48
图多,文字介绍少了点。

简介
书院门风光: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色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这里能体会到西安不同于别处的城市风景。书院门向东走到尽头便是碑林。
2名称由来:书院门的名称来源于街内的关中书院。
3历史沿革:西安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虽然,那已经有很久了,一千多年了。这一千多年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西安已经不再是首都,又比如说,以前西安是"八水绕长安",只剩下几条干涸的河床。那一座辉煌的城市,已经消失在历史里,留下的是一个破旧的残骸。但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总会留下点东西--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当一个辉煌的城市渐渐从岁月里走远的时候,至少,他会留下一个背影,耐人寻味,书院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历史: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
冯从吾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与"千人所指,一丁不识"的魏忠贤势不两立,成为东林党人在西北的首领。并在此设立书院,以次作为阵地,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度量,出处进退一丝不苟为风操"作为兴学宗旨。中国书院大致始于初唐而盛于南宋,但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林书院绽放和折射出来了独特的光彩。关中书院就是它的光和影在这儿的摇曳。那幅脍炙人口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依然闪烁在这里。当时一群文化人在此开始了他们的文化远征,这里不是遗老遗少的"诗酒文会",不是空谈心性的象牙塔,也不是钻营苟且名利之场。这里曾是一群文化血性男儿的神圣祭坛,在这里他们讽刺朝政,裁量人物,指针时弊,在风雨飘摇中为一片明朗的天空大声疾呼。他们躬行实践,高标独立。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于万马齐喑中开启明清实学思想的先河,但家国天下之事他们时时念念于怀。片纸尺牍背后凸现出的强烈忧患意识,令人五内沸然。漫步在这古色古香的街巷,也许脚下的土地就是昔日的大贤们走过的地方,照耀了他们的日月依然在这里普照。"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关中书院建成以后不久,魏忠贤灭了东林书院的一帮文人,顺便把关中书院也收拾了一下,冯从吾也被累及。然后,熹宗一道圣旨把关中书院拆了。一直到康熙3年,关中书院才被重建起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为西安师范学校及附小。关中地区明代以后的历届科举考试都在这里进行,应试者就在这条街上食宿,温习功课。解放前,书院门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两旁的酒肆、茶房、店铺已荡然无存。房屋破败、街容陈旧,与近在咫尺的碑林博物馆极不相称。1990年报月,碑林区政府开始对书院门进行大规模改造。1991年6月,书院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当年十月,书院门这条古文化街旧貌换新颜。
      改造后的书院门恢复了昔日的文化色彩。厚重、有力的颜体街名使街西的牌坊与街内的建筑浑然一体。于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这幅楹联便也名副其实。过去的关中书院如今是"西安师范学校",当年的莘莘学子为了金榜题名,而不异在此挑烛功读,孜孜发奋。他们留下了书斋、留下了学堂、留下了功名,也留下了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如今的一代代新人又从这里起步,再继教书育人之伟业,再作学子,再作园丁。
4发展:书院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风风雨雨,房舍年久失修,街道灰暗,一片破败景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安市经过规划设计,由碑林区实施,把它翻修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
5街道: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突兀而起、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青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从这个对联中就可以嗅出西安的文化重量--这儿有碑林博物馆;这儿有教书育人的"关中书院"。千古茁壮着的碑林,既有古意又有诗意。碑石就像古琴上的弦撑。上边镂刻的很有讲究的碑文,就像古琴上洋溢出来的音子。走在这个书院门的街上,仿佛走近山水,与市嚣远;与异石古木近,与尘埃纷扰远;与钟鼎彝器书画古玩近,与世俗玩好远。是故,这个方城的风流儒雅,博物好古之士往往流恋于此。书院门全称是仿古一条街,尽管有仿痕,但在今日之市井中,也算卓然不群了。
     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从南大街走到这条街上,忽然好像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路两边,高大的槐树后面,红漆格子门半开着,大大小小的湖笔从门檐上面垂下来,后面是一张怡然自得的脸,表情似曾相识。青石板的路面紧贴着鞋底,松动的地方发出清脆的乌乌声。泼墨山水挂在城墙的青砖墙上,斑驳的阳光洒在上面,随风轻轻抖动。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也是外地游人络绎不绝的书院门。这里有古韵悠悠的各式牌匾楹联,琳琅满目的书画墨迹,规格齐全的文房四宝及品种繁多的民间工艺,书院门就这样飘散着历史文化的醇香。
书院门街西邻南门,东望文昌门。宝庆寺华塔和碑林拱立两旁,街中有关中书院和于佑任的故居。我们今天看到的宝庆寺华塔,始建于唐代,它是书院门最古老的标志。因为关中书院,书院门的文化色彩就更加浓郁。如今的书院门,已成为古都西安的书画荟萃之地。在这里,名人字画与业余作者竞相生辉,这里既有现声泼墨的作品,又有传世的精品的展出,既有街头地摊,铺排出售,又有高雅之堂陈列标价。人物、山水、花鸟,应有尽有,书法作品争奇斗艳,凡爱好者人人皆可作画,也可卖画。挥毫作画离不了笔墨纸砚,这里有能工巧匠现场制笔,制毛的作坊也搬进了典雅的店铺,这里有专门经营文房四宝的小店,上好的宣纸,精制的墨砚,使外行也能闻出丝丝幽香。然而要谈到书院门的笔墨生意,却少不了西安人的一份遗憾。这些小店的主人,大部分都是江西人、安徽人,他们来到这用传统的手艺打理着生意,用辛劳和智慧经营着小店。漫步在这条艺术的长街,面对这,对仗奇巧、妥贴正稳、言简意深的楹联,面对文房四宝散发的墨香,我们感叹老街的变化,我们感叹智慧的西安人,修复了一段传奇,也修复了一道风景。过去的夜景,极像朱自清先生所说的:"像瞌睡人的眼"。而今书院门这条街的夜景也亮堂了许多。路灯从设计到造型极其别致,一边是写着不同字体"书"字的仿古六棱灯,一边镶着夺目一个灯箱,灯笼典雅温馨,灯箱则匠心独具,上边把陕西的已故名人及和陕西文化沾边的名人的头像及箴言,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附录在上面,有司马迁、有于右任、有段坚,有冯从吾等。曾经荣耀着的长安城悄然远去,只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沉默的背影。书院门静静的,凝固在冬天的午后,独立于这个城市的喧嚣之外,悠然守候着老去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6特色:从南大街走到书院门,忽然好像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路两边,高大的槐树后面,红漆格子门半开着,大大小小的湖笔从门檐上面垂下来,一条浸透墨香的路便向远方铺展开来约570多米,浓郁的古风扑面而来。两边鳞次栉比地集中了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一百多家店铺,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书写着文萃阁、醉书轩、聚看斋、皓月宫等店名。这里的店铺门面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北京大栅栏那样富丽堂皇,而是古朴敦厚,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牌匾、楹联,还有深狭的门道,显示了一种儒雅祥瑞、深藏若虚的氛围。商家所售的商品有各种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然而墨香的古文化街最能体现特色的商品当属种类繁多的文房四宝、书法字幅、国画卷轴、碑帖拓片、蓝田美玉,以及古老的乐器“埙”。这条街是青石板铺成的,路两旁都是一些仿古的建筑,建筑里面是一些店铺--卖湖笔端砚的,卖名人字画的,卖古籍的。懂行的人到书院门是看“书”的这“书”涵盖书、画及相关的一切。这里卖字画的店铺多,里面不仅有许多民间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也有不少名家名作;但是也有赝品。略往书院门的街深处走,卖字画的店铺便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临街摆设的摊位,其实就是张书桌,上备文房四宝以及展示有主人写画好的作品。主人就在此或写字,或作画,也出售作品,但是更享受这种陶冶情操和相互切磋技艺的生活。其中不乏功力深厚、作品绝佳的高人。每年都会大批书画名家会聚西安,在这里举办各种展览陈列数十次。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山丹鹤 发表于 2014-6-26 10:52
简介
书院门风光: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 ...

大哥所得对。是的。粗初点到。图多文少。西安这黄天厚土,随便一个景点、文物,都有历史故事。
西安的和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26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6-2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姐的介绍,您很细心,辛苦了!
冬至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2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6-26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茂油桃 发表于 2014-6-26 18:35
谢谢介绍!

感恩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雪 发表于 2014-6-26 15:38
问大姐好!拜读好作品,深入了解西安的历史名街——书院门。

妹妹回来了,感恩复贴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5 1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