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开心就是好 于 2014-6-23 13:55 编辑
北京——我曾经的梦 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知道北京的,因为我从小在西北农村长大。五十年代初的农村还是非常贫穷落后的,差不多也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安全基本靠狗”,信息非常有限。人们议论得最远的也就是省城,就连两户地主家里也没有人去过北京。 等到我慢慢长大,到离家二十多里的镇里上了初中,才慢慢知道了北京,但在我脑海里北京还是像梦一样朦胧,亦真亦幻的具体不起来,而且总觉得和自己一时还扯不上关系。等到北京牢牢地印在脑子里而挥之不去时,那已经是高三开学的时候了。那时我们学校有一位学习优秀的学生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军工院校,那在我们学校是开天辟地第一个,大家既喜悦又羡慕,我也不例外,那个在心里酝酿了多年的梦终于一下子清晰起来。我在心里千百次的构想着北京的样子,想来想去除了那闪闪发光的天安门,别的还是想不出是什么样子。我暗暗下定决心,也一定要考上这所大学,以便有朝一日可以去看看自己朝思梦想的北京。 我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同时对能否圆梦也是喜忧参半。在高考结束后忐忑不安的将近一个月的等待之后,终于接到了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时候的大学生远没有现代大学生的荣耀。伴随着全家高兴的是极其简单的治装。那时三年困难刚刚过去不久,托运的行李里是母亲重新拆洗干净的用粗布和旧棉絮缝制的棉被褥和棉衣裤,口袋里装的除了父亲给的几十元生活费外,就是一个叔叔给的唯一的五元钱,穿着粗布衣裤,脚蹬一双手工缝制的圆口布鞋,怀抱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梦想,于深夜登上了开往首都北京的火车。 第二天也是深夜到达北京,北京站灯火通明,接站的学校人山人海。热情的学兄学姐把我们接上车就向学校开去。一路上外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路好长好长,北京好大好大。后来车子好像开进一条两边有许多高大树木的道路,路灯在树影里闪闪发光,看不清树后面房子的样子,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所保密军工院校的神秘感,心底不由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和骄傲。 校门口有军人站岗,进入校门后一个硕大的高楼向我们压了过来。七拐八拐来到一个大屋子,在明亮的日光灯下这才看清楚彼此的面目。一个自称姓胡的学生让我们带上行李去我们住的地方。他告诉我住在“啊啊就”。我本来对他那不知是哪里的口音就半懂不懂,这下就更是云遮雾罩了。直至到了房间门口,我才知道他说的“啊啊就”原来是“229”。 学校的环境非常漂亮。住的房间里铺着红色油漆过的木地板,有图书馆、校医院、体育馆、足球场、俱乐部,还有一个很大的绿园,园内有湖,假山和小桥。一个系一个餐厅,餐厅门口一个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您,未来的红色××工程师”看得人心潮澎湃,眼眶发热。伙食花样繁多,很多菜我见都没有见过,更别说吃了。拿我们班一个河北的同学的话说就是“天天在过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菜叫“焦熘肉”,滑滑的,甜甜的,酥脆酥脆的,太好吃了。 到北京不久,我就和同学去了天安门广场,花钱照了一张相分别寄给家里和要好的同学。一位原来是我们中学老师、后来上了北师大的张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故宫博物馆。后来我们自己还先后去游玩了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和中山公园等。也参观了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和北京美术馆。后来还爬上了长城。所有这些地方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有五年是北京人。这五年里,我去东郊通县看过同学,去西郊丰台搞过秋收,去南郊研究所参观学习,去北郊机场迎接过外宾。可正当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我面前逐渐展开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打破了我的美梦,只留下一个终生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知还到过北京多少次,但再也找不到初去北京时的那种梦一样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