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4-4-17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民俗;老北京庙会、串亍小贩及叫卖声》憨人与你聊北京12
1.哎大小,哎小金鱼哟!
每逢春节前后,气温刚有所转,亍上便传来了卖小金鱼的吆喝声。经历严冬,又见红活的小生物,的确给人们代来了春天的信息,谁不想买两条放在屋里,增添点生气。此人挑担,一头是罗框,内放鱼缸鱼具,一头是浅木盆,代有冰渣的水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金鱼。有时还顺卖乡间的野物;蝌蚪、青蛙、大田螺。做此买卖的大多是河北"文安洼"的农民。因邻白洋淀,地势低洼,常有积水滋生鱼虫,又毗邻京城,饲料来沅和销售渠道都很便利,故孕生此付业。增加点收入。据说文安农民每家院里都有小鱼池。更让我赞扬的是;他们养的是草金鱼。又好活又便宜。面向穷苦大众。颇有今日草根精神。这和供玩家玩闹的龙睛名贵鱼则不可同日而语。
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买小金鱼外,就是喝蛤蟆骨朵(蝌蚪)。每年母亲总要卖一碗让我们活生生的喝下去。听说这可以败火,防止春天的瘟气。这对小孩可真是又怕又有兴趣的好话题。到今每人还津津乐道呢。近年科学分析说这虽有下火的作用但会影响人的生育,不禁大吸一口凉气。幸喜那时还小不用生育。且今已有了儿女。希望老朋友也别再向孩子宣扬这个童趣了,以免误人子弟。
2.打堂锣卖碗豆糕、云豆饼儿的;
此碗豆糕非碗豆黄儿也。叫碗豆糕其实是将大白云豆蒸烂去皮,揉搓成极细的泥。以木模成型为各种雕塑,内包芝麻白糖细馅,外浇糖汁而成。做工精致,口感绵细。现已绝迹。
而云豆饼则是便宜的粗食。以布包熟花云豆揉搓拍挤成饼,撒五香盐末。价格便宜。
我们穷孩子主攻云豆饼,偶尔也攒钱享受一下碗豆糕。只不过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太着急。一边是师傅在精工细做,一边是馋涎欲滴。往往不等师傅做完,就抢来一口吞了下去。有时能把师傅的手指咬上,还舍不得吐呢。
3.卖铁蚕豆---!
此人身穿灰长衫,白礼帽,骑二八自行车,大梁上褂一布袋。内装蚕豆,分铁皮、酥皮、奶油、五香诸品种。其特点是歌声悠扬、音调高亢、颇有帕瓦罗帝大师风范。和他的歌声一样,人也风彻电擎。一会远在天边、一会又飞到眼前。此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像买卖人。因此人穿着打扮、文化素质、声乐才华和他所做的小买卖儿绝不相称。我从小时就怀疑此人可能是便衣、侦稽队、地下党。抱布贸丝的偷情郎。
4.半空多给。
所售为干瘸"等外品"炒花生。此人也干瘸老瘦,身披一土布褡裢。叫声嘶哑。
给我印象最深的仍是此人形态亦像半空的瘦花生。
半空是筛剩下的。卖的人、买的人也是社会上筛下的穷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应再加一句,人与物亦可按贫富同分在一堆了。毛主席说;亲不亲,阶级分,看来不无道理。
5.傻子碗豆--真多给!
每逢霉季,淫雨连绵,使人心烦。这时便有吆喝"傻子碗豆真多给"的小贩出现。其人披一雨搭,挎小兰内置抽皮煮碗豆,半傻不憨。每次售后必饶一把。我真不知他是真傻,还是装傻。说不定真傻的可能正是我们。商家促销,各有手段买的没有卖的精吗。
6.硬面饽饽!
此种大多为穷困老人,见世多,胆大、看破凡尘,睡觉少。最适合此工作。就像现在的我。看破凡尘,什么也不怕。这种人叫卖声,阴森而不失沉稳。
这买卖专伺候夜生活的人;赌徒、妓、嫖、小偷、飞贼、、、有人说卖硬面饽饽的老人都见过鬼、和鬼神做过交易,不害怕鬼,收到的钱中还经常发现鬼钱呢。因此我小时就特佩服此老人,晚上回家,总愿跟在他后面,总想也能看看鬼是什么样,又能有他壮胆儿。大了才明白,其实他见的未必是真鬼。而是烟鬼、酒鬼、色鬼,活人变的魔鬼罢了。不过这种人熟谙世态,见怪不怪的态度,却的确值得我这个爱憎分明、喜怒于色的人学习。"子不语"吗!孔子对看不惯的事都不管,何况我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
7.炸丸子开锅,卤煮哦炸豆腐哦!
此人亦推一小车。上一铁锅。煮的是豆面小丸子。个如小枣,汤内放鹿角菜、八角等调料。亦卖干丸子,滋味更佳。此人有一嗜好,以辣椒佐酒,真是个别。每到我亍,货则将空,便在小铺买碗白酒,要一个小辣椒佐之。以消一天劳做之乏。给我印象深的仍是此人的面色和小脑袋的干瘸形状和所卖的炸丸子怎么就完全相像呢。常听人说;常生活在一起的人都会相像。如夫妻相、养子相、同村相、
难道说人和职业久了也会相像么。
8.皮匠;
分两种; 洋皮匠。
用一支铁脚勾背一木箱。吆喝;修理皮鞋。果子拿西(日语)专修皮鞋,开线、讣洞、钉铁钉子。打油染色。
另一为国产皮匠。
挑挑子,扁担一头是宽十字竹架,下一圆盘,内放皮头(土法制的马皮)、外胎(也引入洋物了)另一头为小柜,内置刀剪锥线石腊。不吆喝,随地支摊。像相声假行家开药店买陈皮即是此类。专修布鞋。包头打掌。甚至缝死人。多为保定府乡下人,农闲打工。
9.唉老鸡头喂!唉才上河哟!
此为暑天卖河鲜的。大都是雄县一代的白洋淀人。木合内分装着从嫩到老排列的大菱角、芡实米(老鸡头)。分头舱
、二舱、老舱。以迎合不同年龄人的口味。小孩当选头舱了。选后用特剪剪好,包以荷叶,里外清香。又当之不贵,雅俗共赏,每户都能享受河鲜美味。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呢。我才知鲜芡实米在大饭店卖八十一碗。如此看来我们这些穷孩子早就过上了大款的日子了。早该文革中被当地主批斗了。由此再不嫉妒贪官巨贾,和我们这些老人小时的生活相比,他们算个屁。
10.卖煮白薯的;
红胖子,推一独轮车,车上一铁锅,下烘小火炉。吆喝栗子味的白薯哟。此人陆老四。原住现隆福医院南大院内。为人老实和气。小孩最关心他锅里的蜜汁。但如月盛斋的老汤一样珍贵,决不施舍。最后小孩还没开口,一勺凉水早已泼入。做下一锅的准备去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人的脸色,和煮透刷满蜜的白薯一样酱红。又是一个人和所卖物品相像的典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